水星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中國境內江河眾多,河網縱橫,豐富的水資源是水利工程不斷健康發展的基石。步入新時代,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及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水利風景區應運而生。它將水利資源與其他資源相結合,在旅游、科普、生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如地域特色不明顯、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入、景觀表現形式趨同等問題。
文章就當前水庫型水利風景區存在的上述問題,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地域特色和水利風景區自身特點,希望能系統地總結出突出當地特色的景觀化表達方法,以小浪底水利風景區為例,提出基于水庫自身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觀提升策略,并為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景觀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2.1.1 區位條件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地處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中心的1h旅游圈內,周邊景區眾多,易于通過資源互補或融合,實現區域聯動。小浪底水利風景區交通條件優越,景區毗鄰多條交通動脈且洛陽機場也在其附近,多樣的交通提升了小浪底水利風景區的可達性。
2.1.2 水文條件
水庫附近年降水量大約為600 mm,且旱雨兩季分明。雨季大約集中在7-9月,降水量可達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而旱季時間相對較長,且尤以雨季前后更為嚴重。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9.40萬km2,占整個黃河流域面積的92.30%,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5.00億m3,水庫庫容126.50億m3。
2.1.3 景觀資源
景觀資源可以分為人文旅游資源與自然生態資源2部分。前者包括大壩主體、工程紀念廣場、工程文化廣場等蘊涵水利工程文化的景觀資源,后者包含了九曲黃河、溝壑川谷、茫茫林海等。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對小浪底水利風景區建設的肯定。文章將景區主要的特點總結為以下5點,見表1。

表1 景區特點表
2.3.1 地域特色不夠突出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以水利工程為依托,易與國內其他同類型的景區在資源特色上產生趨同。例如:同省境內的三門峽大壩、鄭州花園口,以及國內的三峽大壩,這些景區也都是以水利工程而聞名。那么如何深入挖掘小浪底自身的資源內涵,突出小浪底水利風景區的地域特色,就成了景觀提升的關鍵點。
2.3.2 文化挖掘不夠深入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圍繞大壩建設了許多人文景觀,如工程文化廣場、雕塑廣場、紀念碑、黃河微縮景觀等。這些人文景觀體現了黃河水利工程文化,但是品質還有提升的空間。此外,具有鮮明文化特點的資源,如豫西窯洞民居、抗戰遺址等,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2.3.3 水工建筑沒有充分融入景區
大壩、泄洪洞、明流渠等水工建筑具有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等作用。因其功能要求,建筑形式較為生硬,所以在水利風景區之中略顯突兀。那么,如何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使水工建筑更好得融入水利風景區之中且擁有自身的特色,無疑是需要聚焦的問題。
2.3.4 景區過于依賴徑流資源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游客人次受季節因素影響在不同月份存在明顯差異。小浪底水利風景區以水資源為主體,對徑流資源的依賴性較強,游客來此處多為觀大壩、看泄洪,在“枯水期”景區的游客自然會有所減少。所以,景區需要增加景觀構成,打造多元化景區。
3.1.1 凸顯水文化特征
這里水文化包含2個部分,一部分是水利工程文化——小浪底大壩工程文化。景區將富有濃郁工程文化氛圍的水工機械保留或做成小品,確實使得此處的小品成為別具一格的景觀符號。但是偌大的工程文化廣場只有3個主題景觀,2個景觀都是工程機械略顯重復與單薄,應在展示形式上進行多樣化創新。另外,還可以換一種思路,從與之配合的廣場鋪裝、燈光等附屬層面下手。可以運用幾何規律的燈光,加強對水利工程情境與水利工業形制氛圍的渲染,或者利用有引導性的線性鋪裝,迎合場地的工業美感。
另一部分是地域特色文化——豫西窯洞文化。小浪底的豫西民俗資源幾乎處于未開發狀態,黃河故道南岸的豫西窯洞民居處于粗放管理狀態,命名為“移民故居”的景點是一處會被游人忽略的地方。“移民故居”位于大壩前的主路旁,由于壯觀的大壩就在眼前,場地未設置明顯的標識,使得“移民故居”容易被游人忽略。但是,位于大壩前可以成為一個可以利用的“優良區位”,景區可以將此處作為觀看大壩前的一個“引子”,通過充分挖掘窯居的自然、人文歷史,展現和宣傳豫西文化,將此處打造成窯洞博物館等類型的場地。封閉的窯洞與恢宏的大壩形成鮮明對比,一小一大,一收一放,達到一個“欲揚先抑”的作用。
3.1.2 因地制宜改造景觀環境
大壩這一核心區域內包含了許多水利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它們承擔了許多基本的功能,但是生硬的建筑線條讓其難以融入于景區之中,甚至影響著景區的整體效果。雖然不能對其進行移位或者再有較大程度的改建,但是可以通過遮擋、隔離等方式對這些建筑物進行適當的美化。可以考慮在泄洪洞、排沙洞、明流渠的側面做文化科普展示;電站建筑物改造成園林式建筑外觀;綠植遮掩其他工程配套設施等。
小浪底水利風景區周邊沒有完全開發的優良水域資源,可以將其并納入小浪底水利風景區的范圍之中,通過整合周邊資源,提升小浪底整體的競爭力。
小浪底水庫與西霞院水庫之間夾擁著長約16 km,清澈而平靜的生態景觀河道。在河道內可以打造集交通功能、休閑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以體驗黃河、感悟黃河為主題的游船體驗。在河道南岸上相對靜謐、封閉的區域又可以建設融濕地觀鳥、徒步觀光于一身的黃河風情生態濕地景觀長廊。
在適度的人工干預的同時,又要注重對場地原有生態的保護,通過維護動植物多樣性,營造生物景觀以修復當前生態環境。據悉,每年超過上萬只鳥類在小浪底越冬,關注并改善野生動物的棲息條件就是營造生物景觀的關鍵之一。此外,還要注重對場地植被的保護,著重考慮保護及營造水生植物景觀,將景區打造為從依賴徑流資源變為以動植物作為景觀構成之一的多元化景區。
文章通過對小浪底水利風景區的調研,闡明了地域特色、地方文化對水利風景區的景觀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制定了針對性的景觀提升策略,提出了應把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突出地域特色作為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中著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