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寶琛 倪維舉
(臨沂市第三人民醫院 1消化科,山東 臨沂 277723;2急診科)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見疾病,病因復雜,多認為與食管黏膜防御屏障、食管酸含量等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GERD發生率逐年升高〔1〕。質子泵抑制劑(PPI)作為GERD常用藥物,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壁質子泵生成,減輕臨床癥狀〔2〕。
但研究發現,仍有10%~40%的GERD患者經PPI治療后癥狀未緩解,形成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增加治療難度〔3〕。近年來,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備受關注,研究指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會影響rGERD患者胃腸運動,增強食管敏感性,影響臨床干預效果,導致疾病遷延不愈〔4〕。因此,明確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并找出可能影響患者精神心理狀況的相關因素,對指導臨床干預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特征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旨在找出患者精神心理狀況的相關因素,指導疾病干預。
1.1一般資料 選取臨沂市第三人民醫院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109例老年rGERD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5〕中rGERD診斷標準,且經胃鏡檢查證實;②年齡≥60歲;③均接受4~8 w PPI治療,且治療后經胃鏡檢查仍提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癥狀;④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其他消化性潰瘍;③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相關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統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其中男57例,女52例;年齡61~76歲,平均(68.55±2.36)歲;病程1~8個月,平均(4.12±0.74)個月;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48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癥16例。本研究的實施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1.2.1基線資料調查 設計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詢問并記錄患者相關基線資料情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病程(8個月)、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水平≥90 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高脂血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30 mg/d〕、超重或肥胖〔超重:體重指數(BMI)25.0~29.9 kg/m2;肥胖:BMI≥30.0 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婚姻狀況(離異或喪偶、有配偶)、長期吸煙(每日吸煙支數≥1支,連續或累計吸煙時長≥6個月)、睡眠狀況〔采用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6〕評估患者睡眠狀況,量表共有1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10~50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問題越多;SRSS評分≥23分為睡眠狀況較差,SRSS評分<23分為睡眠狀況一般〕、家庭平均月收入(<1 000元、1 000~3 000元、>3 000元)、社會支持〔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7〕評估患者社會支持情況,量表共有12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7級評分法,得分12~84分,得分越高提示社會支持越高;SSRS評分<51分提示社會支持低下,SSRS評分≥51分提示社會支持正常〕等。
1.2.2精神心理狀況評估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8〕評估患者精神心理狀況,量表包括抑郁情緒、自殺意念、偏執癥、自卑感等24個條目,其中第1~3、7~11、15、19~20、22~24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根據無~重度分別計0~4分),第4~6、12~13、16~18、21、14條目采用3級評分法(根據無~重度分別計0~2分),量表總分為7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精神心理狀況越差。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不同特征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比較 病程短、超重或肥胖、睡眠狀況較差、社會支持低下老年rGERD患者HAMD評分明顯高于病程短、體重正常、睡眠狀況一般、社會支持正常患者(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HAMD評分)比較分)
2.2各主要變量對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影響的線性回歸分析 將HAMD評分作為因變量,將病程(1~3個月=1、4~8個月=0)、超重或肥胖(是=1、否=0)、睡眠狀況(較差=1、一般=0)、社會支持(低下=1、正常=0)作為自變量,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方程:Y=46.738-8.331X1-9.088X2-5.220X3-7.351X4,其中回歸模型F=116.170,R2=0.521,調整后R2=0.516;結果顯示,病程短、超重或肥胖、睡眠狀況差、社會支持低下均是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差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rGERD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分析
rGERD患者受疾病反復發作、治療效果差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繼而影響治療積極性,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9〕。研究發現,rGERD精神心理狀況與食管敏感狀態存在一定關系,且二者協同可增強食管對酸敏感性,加重病情〔10〕。因此,探討影響老年rGERD患者心理狀況的可能因素,并指導干預方案的擬定,對促進疾病轉歸有積極意義。
GERD患者病程是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更深刻〔11〕。相比病程長的GERD患者,初發病或病程短的患者,對疾病尚處于茫然狀態,不明確疾病嚴重性、治療效果等,同時受其他共同介質影響,如炎癥、慢性心血管疾病等,繼而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其精神心理狀況〔12〕。對此建議,在老年rGERD患者疾病初期,臨床應對其進行積極且全面的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以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從而預防負面情緒產生,改善精神心理狀況。超重或肥胖:據報道,超重或肥胖人群食管酸暴露發生率遠高于正常人,且更容易發生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13〕。另有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GERD患者體內較多脂肪因子可能會影響抑酸藥物分布及清除能力,繼而可能會導致疾病遷延不愈,治療效果不佳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繼而影響其精神心理狀況〔14〕。對此建議,對于超重或肥胖的老年rGERD患者,在治療期間還需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及運動,增加脂肪消耗,避免因超重或肥胖影響干預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狀況。
睡眠是維持機體健康的關鍵所在,且患者睡眠狀況與自主神經功能存在一定關系,長期睡眠障礙可能會引發自主神經病變,加重疾病病情嚴重程度〔15〕。而睡眠狀況差的GERD患者,可能會出現神經衰弱、免疫力降低等情況,繼而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對治療的效果產生懷疑,甚至有放棄治療的想法,導致精神心理狀況不佳〔16〕。對此建議,對于睡眠狀況差的老年rGERD患者,臨床需明確患者睡眠狀況差的原因,并針對性為患者實施合理的睡眠干預,如指導患者養成自我睡眠習慣、予以睡眠障礙治療藥物等,以改善患者睡眠狀況,減輕不良情緒,促進精神心理狀況的改善。相關研究表明,社會支持高的個體可獲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利于自身積極面對疾病,預防負性情緒產生〔17〕。另有研究顯示,焦慮抑郁情緒與社會支持密切相關〔18〕。因此,社會支持低下的老年GERD患者,缺乏家人、朋友關心與支持,面對疾病可能會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同時因為對疾病認知度不高,綜合之下將產生多種不良情緒,繼而影響其精神心理狀況。對此建議,應囑咐老年rGERD患者的家屬多予以患者鼓勵及關愛,多多鼓勵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支持,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繼而促進不良精神心理狀況的改善,促進治療配合積極性。
綜上,老年rGERD患者受病程短、超重或肥胖、睡眠狀況差、社會支持低下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精神心理狀況不佳的情況,未來臨床需重視有上述風險因素的老年rGERD患者的早期干預,以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