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近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嚴肅客觀評價作品,堅持從作品出發,提高文藝評論的專業性和說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推介給讀者觀眾,抵制阿諛奉承、庸俗吹捧的評論,反對刷分控評等不良現象。(2021年8月3日《人民日報》)
對整個文藝事業來說,文藝評論不可或缺。一者,它可以為文藝創作者總結得失、反省成敗,進而引導文藝創作;二者,它可以為文藝欣賞者辨析優劣、區別高下,提高公眾的審美水平;三者,它可以為社會推介文藝精品力作,壯大主流文藝輿論,涵養社會文化風氣;四者,它可以為主管部門、相關機構研判文藝發展動態,有助于其把好文藝發展方向,促進文藝創作繁榮和健康發展。
正因文藝評論肩負著引導文藝創作、提高公眾審美、引領文化風氣、把握正確方向的重要使命,文藝評論工作者就更應該拒絕“一團和氣”。
一段時間以來,因自身的浮躁喧囂、不甘寂寞乃至急功近利,也因受經濟利益驅使,一些文藝評論者不再追求真正的價值,專注于進行無關痛癢、隔靴搔癢的評論;有的則只褒優不貶劣,只贊美不批判,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些文藝評論純屬沒有營養和分量甚至“缺血缺鈣”的評論;更有甚者進行“人情評論”“紅包評論”,庸俗吹捧,阿諛奉承,指劣為優,淪為作品的附庸和婢女。
文藝評論被寫成可憐又可憎的模樣,無疑喪失了獨立立場、讀者立場、評論價值立場,失去了公信力和引導力。這種文藝評論的寫作者無疑喪失了職業操守和藝術良知,淪為人情、市場、金錢的奴隸,與網絡“水軍”何異?尤其是這兩年流行的刷分控評,有組織、成規模地買賣賬號、批量養號,把為偶像作品打分、寫評論做成生意,把“水軍”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實在是對文藝的踐踏。
因此,在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過程中,首先必須重樹優良風氣,倡導堅定操守、秉持公心、既灌溉“佳花”又剪除“惡草”的創作態度,以增強文藝評論的戰斗力、說服力和影響力;同時,要旗幟鮮明地抵制阿諛奉承、庸俗吹捧的評論,反對刷分控評等做法。文藝作品要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丑,文藝評論對文藝作品也應如此。守住文藝評論的凈土,文藝創作才不會迷失正確方向。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