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就步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坎:上有老、下有小,還面臨著工作的各種危機。為了養家糊口,中年人不得不如履薄冰、日夜辛勤地工作著。即便如此,他們仍面臨著被企業辭退的風險。不論是高學歷、高技能的“雙高人群”還是缺乏一技之長的普工,再就業的路上都有各自的艱辛。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張麗云總結了中年人再就業難的兩個因素:一方面,一些企業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一些中年求職者確實預期高、要求高、不太好管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范圍進一步分析說,對企業而言,經濟成本是一定會考慮的,同樣一份工作,年輕人對薪酬的預期一般要比中年人低,企業自然希望雇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年輕人。此外,中年求職者往往跟企業的匹配度不高,很難在企業內部找到相應的崗位和級別與其匹配。
張麗云指出,勞動法雖然指出了“就業歧視”問題,但只有保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的原則性條款,沒有禁止年齡歧視的具體規定。因此,首先要在法律和政策上關注這一群體的利益,給予一定的傾斜性保護。
中年人失業后再就業,出路在哪里?事實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各部門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吳先生(化名)是上海金山人,畢業于寧波大學物流專業,畢業后留在浙江工作,先后在兩家大型勞動防護用品工廠擔任中層管理工作。雖然工作還算不錯,但吳先生的家人都在上海,他也不愿放棄上海的戶口舉家南遷浙江。近年來,浙江工廠為了降低成本,逐步將業務遷往內地,吳先生不愿去內地,于是踏上了中年重新擇業的求職之路。
吳先生想回到上海的工廠工作,但是上海工廠中層管理者的要求普遍較高,而且吳先生所屬行業在上海的工廠并不多,所謂隔行如隔山,想要在上海工廠找到同等職位的工作著實不易。如果轉行去其他行業的較低職位,吳先生一來面子上過不去,二來認為自己在其他行業是一張白紙,以前的工作經驗將付之東流,40歲的他求職之路困難重重。

瀏陽市2021 年“春風行動”招聘會
上海市金山區就業促進中心職業指導師全面了解了吳先生的實際情況后,通過心理疏導、期望調整、能力梳理等指導舉措來幫助吳先生。經過職業指導師的多次指導和推薦,吳先生調整好心態、重拾信心、積極投入求職,不久應聘一家化工廠管理崗位成功,開始了他的職業轉型之路。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及行業轉型等市場環境的變化,具有較高學歷、技能和管理經驗的40歲以上面臨重新擇業的專業人士(簡稱“雙高人群”)已成為4050求職人群中新的組成部分。上海市人社局就業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此類人群的求職問題,該中心高度關注并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服務。
上海市充分挖掘招聘適合大齡求職者的就業崗位,加大適配崗位的推送力度。2018年以來,上海公共招聘欄目共發布愿意招用40歲以上求職者的崗位約64.2萬個,占總招聘崗位數69.5%;相關崗位招聘人數約247.5萬人,占招聘總人數62.8%。投遞簡歷的求職者中,40歲以上人員占總人數的39.3%。
同時,上海通過打造“個人預約職業指導”一網通辦便民服務平臺,通過職業指導幫助“雙高人群”分析自我、分析市場,找到重歸職場的突破點。2019年11月平臺上線以來,通過預約提供職業指導服務的共計1585人次,其中40歲以上的占22.8%,超過四成為本科以上學歷者。這一群體的主要困惑集中在“職業定位、職業選擇及職業轉型”問題。據跟蹤統計,四成以上“雙高人群”求職者經職業指導后實現就業。
最為關鍵的是,上海充分發揮首席職業指導師專業作用,結合數據分析和服務經驗,對“雙高人群”的主要特征進行“職業畫像”,并根據“職業畫像”特征,對“雙高人群”實施精細化求職診斷和服務指引。據了解,當前上海各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有職業指導師近150名,其中首席職業指導師30余名,部分區還通過在街道設立職業指導服務空間和站所,在街鎮設立首席職業指導師定期坐診制度,為市民就近提供專業化的職業指導。在各類疑難服務個案的指導,特別是對“雙高人群”的職業指導中,首席職業指導師隊伍充分發揮經驗和資源優勢,有效提升了職業指導的服務效果。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關于進一步完善本市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的貫徹落實,繼續將‘雙高人群納入就業服務重點群體,進一步挖掘就業崗位,實施個性化、精細化職業指導服務,為此類特定人員做好專業化服務。”
與“雙高人群”的高不成低不就相比,中年普工的再就業形勢與環境顯然更為嚴峻。湖南省瀏陽市人社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周水波在接受《小康》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瀏陽45到55歲之間這部分人群確實存在再就業困難的情況。但是瀏陽在幾大支柱產業的布局與培育方面,吸納了很大一批45歲以上的人員就業。
瀏陽作為“煙花之都”,從原材料到成品,囊括了煙花爆竹的全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大概吸納25萬人就業,其中有85%以上的人都是屬于45歲以上,也就是煙花爆竹產業鏈就吸納了將近20萬中年人就業。
瀏陽另一個主導產業是花卉苗木。這一產業的工作包括花卉的日常維護、苗圃管理、苗木遷移等,主要吸納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以日結或計件的形式參與勞作,日薪可達到150-200元。當前,在瀏陽市,包括花卉苗木等行業提供的靈活就業崗位約有10萬個。
瀏陽還積極發展休閑旅游和水果蔬菜種養植業,通過將采摘體驗、農家樂等種養體驗式產業與休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農戶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形式運營。同時,瀏陽作為長沙地區的“菜籃子”,其農戶種植蔬果每天將運往與長沙市區的各大市場,確保農戶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