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邦瓊 蘇海燕

我園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所公辦幼兒園,建園時曾經得到了中央、自治區的項目資金支持和縣級財政的配套資金投入。園所處于縣城郊區,占地面積5 333平方米,建筑面積3 738平方米,計劃招生教學班16個,目前有教學班13個、在園幼兒525名、教職工55名。
作為一所新建鄉村園,我園自創辦伊始便提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七彩童年”的辦園理念,決定開發田園課程、陽光體育課程和戶外特色自主游戲活動課程為園本課程,以“把幼兒培養成為文明有禮、品德高尚、身體健康、勇敢自信、愛思樂學、團結合作、活潑開朗、勇于創新、全面發展的好兒童”為辦園目標,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園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特色發展背景概述及課程開發原則
我園的主要生源是周邊村民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建園之前,附近沒有公辦幼兒園,周邊群眾深感“入園難”“入好園更難”。剛開園時,到我園報名的都是周邊村民子女和從其他私立幼兒園轉過來的孩子,他們的行為習慣各異,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樸素的目標:讓每一名入讀我園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大的提升和改變。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我園所處的位置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周邊有稻田、菜地、玉米地、小樹林、花草、石頭、泥土等,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為我們走特色發展之路創造了條件。我園充分利用附近農民的莊稼地作為園外課程教學場所,把農作物作為園外課程的“活教具”,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由教師定期帶領幼兒到莊稼地里上課,讓幼兒們親近自然,在觀察、勞作中習得一定的知識與技能。我們還利用較為寬敞的園內戶外活動場地,開設了木工坊、石磨坊、自然迷宮、飼養角、戲水池、小花園等13個戶外公共區域,區域的環境材料創設以木頭、竹子、小石子等自然材料為主,貼近孩子生活。
有了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便可以開展更多的戶外活動。例如:將一個簡單舞臺改造成模擬農貿市場;在沙池上架上沙包,放置可以流水的竹筒,變成孩子們喜歡的沙水探索天地;在操場的一角搭建一個簡易棚子,配備木工器材,就成了一個小小木工坊;在墻上釘上材料,變成了音樂墻、工具墻、觸摸墻、涂鴉墻……這些環境創設都是以自然材料為主,實現廢(舊)物再利用,由此創設了互動性強、利用率高的課程實施環境。
二、園本特色課程及教學活動設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珍視幼兒游戲活動的獨特價值,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尊重個體差異,鼓勵支持幼兒通過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學習探索,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這一論述為我們開設特色課程及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指引。具體實踐中,我們將一系列課程及教學活動總目標設定為:讓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愉快的課程體驗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一)田園課程系列
1.園外田園課程設置
充分利用園所周邊資源,開發園外田園課程,規定每班每月組織一次以上園外田園教學活動。
《稻田》課程:觀察播種插秧—觀察澆灌生長—適當參與收割—拾稻穗—適當參與曬谷磨米—煮飯吃飯—用稻草創設大豐收場景—寫生、角色游戲。
《玉米》課程:觀察玉米生長—參與摘玉米—剝玉米—數玉米—玉米地游戲—吃玉米—畫玉米。
《小樹林》課程:林叢探索—與小樹比高矮—撿石頭(尋寶)—寫生。
《青菜》課程:挖地松土—播種(種下菜秧)—觀察菜苗生長—摘菜—吃菜。
其他隨機課程:觀察挖掘機作業的挖掘機課程、觀察動物外表與習性的動物課程、認識農作物的農作物課程,學習使用農家工具的農具課程,等等。
2.園內田園課程設置
充分利用鄉村新建園較為寬闊的室外場地,設置園內田園課程,規定每班每周組織一次以上園內田園教學活動。
開園初期,我們在園內種植了香蕉樹,并以此為素材開設了香蕉課程:觀察香蕉—砍香蕉—催熟香蕉—數香蕉—吃香蕉。
在園內專門開辟種植園地,據此開設了種植園地課程,主要課程活動為“勞作—寫生—收獲—認知”,種植的作物主要有青菜、甘蔗、西瓜、向日葵、花生、木瓜等。
在園內建設小花園,內有飼養園、魚池、手動抽水井、小水溝等,據此開設小小飼養園、魚兒游啊游、把水抽上來、水溝戲水等課程。
將小灌木、花草等植物按照迷宮分區進行種植,待植物茂盛(高于在園幼兒)后,按規則形狀進行修剪,由此形成一個“田園小迷宮”,據此開設迷宮拔草、捉迷藏、尋寶等課程。
此外還有種花、除草課程,青翠植物角課程,快樂沙池課程,等等。
(二)陽光體育課程
我們關注在園幼兒身體健康,注重幼兒體育鍛煉,并為此開設了陽光體育課程,包括晨間特色活動(指導幼兒進行走、跑、跳、爬、平衡投擲等訓練)、專職男教師體育課、特色戶外游戲、每學期遠足活動、外聘籃球俱樂部專業教練進園上籃球課等。2021年3月,我園立項的市級課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幼兒園陽光體育教育的策略研究”正在推進中。
(三)特色戶外自主游戲課程
我園注重對幼兒進行創造性和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積極營造良好的游戲教學氛圍,讓幼兒通過材料操作產生探索的欲望和創作的沖動,并通過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際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共設置了10多個公共活動區域:沙與水探索區、木工坊、石磨坊、小花園、飼養角、鄉村大舞臺、涂鴉墻和音樂墻、野仗區、迷宮探險區、多功能室、美工室、圖書室等。從實踐來看,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他們可以在豐富的材料操作中鍛煉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我們要求,每班每天輪流安排一個區域課程,由教師帶領幼兒進入相應區域,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游戲,達成教學目標。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園本活動
我們結合各大節日,開展系列主題園本活動,且每次活動內容和形式都根據孩子興趣而定,由教師帶領幼兒參與討論、設計和完成,力求讓每一次活動就是一次大的項目課程。例如,節日慶典、趣味運動會、器械操比賽、幼兒畫展、文藝聯歡等,各項園本活動均開展得有聲有色,得到了同行、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
三、發展成效及工作展望
在我園的專業教育及園所良好環境的熏陶下,進入我園就讀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后,慢慢變得身體健康、活潑開朗、文明禮貌、愛思樂學、團結合作,“五大領域”發展狀況良好,群眾和家長對我園的滿意度、認可度逐漸提高。如今,我園的在園幼兒已從當初的48名增加到525名。
建園以來,我園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目前已有1個縣級課題結題,1個市級課題、4個縣級課題通過立項并正在推進。同時,我園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共有20人次獲市級獎項,60多人次獲縣級獎項。2020年12月,我園獲評為北海市“巾幗文明崗”,并通過評估成為合浦縣示范幼兒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的初心就是要辦一所群眾滿意的高品質公辦幼兒園,悉心為周邊群眾服務。下一步,我們將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一如既往,認真辦園,讓每一名教師、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長足發展,努力創建充滿田園特色、優質普惠的市級示范幼兒園和自治區示范幼兒園,成為師生和家長心目中理想的“快樂大家園”。(本文作者分別為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第七幼兒園園長、教師)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