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東新



馮如于1883年出生于廣東省恩平縣杏圃村的農戶家里,自幼心靈手巧,富有創造力,尤其喜愛風箏和車船,他能用泥土、木條等制作出一輛小車、一艘小船。1894年,馮如在舊金山打工多年的舅舅回國探親,覺得馮如聰慧伶俐,孺子可教,將少年的他帶往美國三藩市(舊金山),進工廠當了一名學習機械的童工。
學工期間,他仿佛比一般工人多幾根筋,不但活做得細,且常常冒出些別人看來稀奇古怪的念頭。他很快成為一名出色的機械工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辱華,劫掠紫禁城,火燒圓明園,最終以空前奇辱的《辛丑條約》收局。
次年,17歲的他毅然離開舅舅獨自去紐約闖蕩。他不想正式進學堂按部就班去讀書,似乎更信奉實踐出真知。他先后在船廠、電廠、機器制造廠當工人,專攻機器制造。五六年時間,他通曉了36種機器的制造,已是一個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專家。
“馮如一號”
1904年,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虎狼之戰,后來在所謂中間人美國的調停下,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規定將中國領土遼東的旅順口、大連及附近海域轉讓給日本。消息跨洋傳來,在美國的馮如難以置信。回到舊金山后,他發誓要用自己的本領報效國家。旅順是重要港口,他本想造艘軍艦獻給國家,但造軍艦耗資太巨,不是他能做的,更重要的是1903年底萊特兄弟發明出了飛機,他就順勢而為,改研飛機。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消息,似一道意外的眩光,照亮了馮如前方的路。空談不解決問題,嘴巴吹不出一架飛機,研制飛機,需要大把金錢。馮如變賣了自己的金銀細軟,仍有大量缺口,他只得去當地華僑中募集。馮如籌集到首輪資金1000美元,和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都是愛國華僑)一起,在奧克蘭的屋侖地區租了一間80平方英尺的廠房,辦起了屬于中國人的第一家飛機制造廠(廣東制造機器公司,馮如任總機械師)。
美國人的產權保護觀歷來超前,萊特兄弟將自己的飛機設計捂得絲嚴縫密,哪能將機密泄露給中國人?馮如只能從公開的飛行表演中感知飛機的外部形態,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雙手一張張曬出圖紙,一步步總裝成了一架飛機。1908年4月,馮如駕駛制成的飛機在奧克蘭市的麥園進行試飛。在轟隆隆的馬達聲中,飛機離開了地面,但飛出去不遠,引擎失去牽引力,砰地一聲墜落地面。人們大驚失色,他們呼喚著“馮如”的名字,從四面向飛機圍攏。不料馮如從壞損的機翼下鉆了出來,撣了撣褲腳上的塵埃說:“看來咱們輕敵了,得從頭再來。”
他們重新設計圖紙,經過周密計算,精心制作機翼、方向舵、發動機,總裝合成,一架全新的飛機誕生了,取名“馮如一號”。馮如駕著用汗和血澆灌出來的飛機,在哥林達市再次起飛,平穩飛至2600英尺高度,比萊特兄弟的首飛高度高出近三倍。
兩年后,航空潮風起云涌,歐美經常舉辦各種飛行比賽。馮如改進后的飛機翼長29.5英尺,發動機30馬力,螺旋槳轉速1200轉,性能優良。在舊金山舉辦的飛行比賽中,以65英里的時速一舉奪冠,輕松打破當時的世界飛行記錄,站在了世界飛行器設計和飛行表演的頂巔,驚得現場的許多外國人士目瞪口呆。原來一些人是帶著看笑話的心緒觀看馮如的飛機和飛行的,不料他碾壓群雄,一舉登頂。當地有報紙載文:“驚嘆!中國人(馮如)發明的航空技術,超越了我們。”驚嘆之余,不忘貶損一下“中國人”。
是不是孫中山對他埋下伏筆,不得而知,不過,馮如確實從孫中山那句“吾國大有人矣”的語意中獲得了暗示。1911年2月,他婉謝了美國人用重金聘他教授飛行技術的請求,決然離開美國。
誄歌惜
馮如帶著滿身倦怠和對未知世界的憧憬奔向離開了17年之久的故國。在浩瀚的太平洋郵輪上,馮如百感交集,感覺恍如隔世。短短十年時間,全世界已有近千架飛機,而中國連半架都沒有。這個空白仿佛是留給他的。
馮如從恩平探親后回到廣州,望著故鄉的藍天白云,興致滿滿地準備為國民演示飛行,準備在他“壯國體、挽權利”的宗旨大道上發力奔跑。但這時的清政府已沉疴難起,行將就木。不久,爆發了黃花崗起義。清政府發覺馮如的許多想法和革命黨人合拍,在美國和孫中山等人有過接觸,對他越來越不信任,不僅取消了他的廣州飛行表演,還派人暗中監視他的日常,恐他為革命黨人所用,站到反抗政府的一面。
馮如喟然長嘆,深感歸不逢時,遇上這么一個昏聵的政府。孫中山沒讓馮如等太久,1911年底,辛亥革命爆發。馮如毅然參加了革命軍,投身推翻腐朽政府的浪潮中。中山先生沒有忘記他這位航空奇才,沒有忘記兩人在美國的對話,任命他為陸軍飛機長,授權組織飛行隊,配合北伐軍對北方的清王朝進行偵察和空襲。馮如帶領助手們當即在廣州燕塘建立了中國第一家飛機制造廠,3個月后,新制成一架和“馮如二號”相似的飛機,這是國內制成的第一架飛機。他們繼而日夜苦戰,先后制造出十幾架性能優良的飛機。但沒等他的飛行隊派上用場,辛亥革命成功,南北統一,他的飛機也就沒在戰場上使用。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十分重視航空,派人與馮如聯系,請他主持中國的航空發展。馮如應邀到南京籌建機場,并宣布將在南京舉辦一場飛行表演。1912年2月的南京春寒料峭,冷風刺骨。他帶著從廣州運來的新飛機開始演習。由于長途運輸,飛機的個別零件有所松動,飛機在升空后即出現故障,只飛行了一小段后被迫降落。盡管這次飛行不算成功,但仍是中國人用自己的飛機在自己領土上第一次飛行,各大媒體還是給予了連篇報道,國內民眾反應熱烈。
時隔半年,馮如又一次迎來了空中的亮相。1912年8月5日,馮如在廣州郊外進行盛大飛行表演。這天,云淡天高,寰宇橙碧。表演場四周人潮涌動,滿是手捧鮮花、高擎國旗的人群,許多從未見過飛機的老人和小孩激動地來回奔跑。馮如將飛機檢查了又檢查——引擎、駕駛艙、起落架……這回可不能像南京那樣掉鏈子,確認沒任何問題時,他頭戴飛行帽,身穿飛行服,含笑出現在觀眾面前。他先是向觀眾鞠了一躬,然后邊向歡動的人群揮手,邊登上飛機。
據當年的許多目擊者回憶,那次的表演非常酷炫。馮如駕駛著親手制作的飛機如一只自由的大雁,忽而升高,忽而降低,忽而平展,忽而側翼,在人們的視野中轉了幾個大圈又轉了幾個小圈。頭上馬達轟鳴,雄鷹翱翔,地上鼓樂喧天,歡聲雷動。觀眾們畢竟是出娘胎來第一次觀看飛行表演。
半個多小時的表演在萬眾矚目中結束了。馮如完成了他預定的表演科目,對著跑道準備著陸。突然,跑道上出現兩個玩耍的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頭頂的飛機就是朝他們的腳下降落。而孩子的身后,又竄出幾個大人,像是發現了危險,欲緊急喚回孩子。顯然,這一切為時已晚。在飛機即將接地——七八米高的瞬間,馮如別無選擇,猛拉駕桿,腳踩油門,飛機強行昂頭向上,避開了兩個孩子和后面追趕的大人。由于瞬間的用力過猛,飛機失去平衡,沖出去后一頭栽落于人群外的草地上。頭部、胸部、腹部嚴重受傷的馮如已說不出話。他挪動顫抖的手指,指了指前方,又無力地垂下。
馮如受了綜合性重傷。彌留之際,他還在跟他的助手朱竹泉、司徒璧如等叮囑飛機的事……
孫中山得知馮如遇難,年僅29歲,不禁潸然淚下。
2009年5月25日,在中國航空百年暨空軍成立60周年慶典上,馮如被授予“中國航空之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