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話語、權力與國家:近代川藏邊地的空間建構

2021-09-23 10:50:59王海兵
貴州文史叢刊 2021年3期

王海兵

摘 要:清末民國時期,為應對帝國主義侵略引起的邊疆危機,川藏邊地在國家權力擴張和話語政治共同作用下被逐漸定名為“西康”。在此過程中,“西康”與“西藏”的差異性敘述成了川藏邊地空間建構的重要策略。英國則通過炮制“內藏”和“外藏”概念,試圖據此達成“三方協議”以分割川藏邊地。由于缺乏任何歷史依據,英方所主導的西姆拉會議最終以文字游戲而告結束。西藏方面期望在“檀越關系”的基礎上,恢復噶廈政府在川藏邊地的政教運行原則和模式。但在封建農奴制度下,朵麥基巧統治方式的殘酷性,制約了噶廈政府在川藏邊地的權力建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中央政府對川藏邊地的行政空間進行了重構,最終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康藏界務之爭。

關鍵詞:近代 川藏邊地 西康 朵麥基巧 空間建構

川藏邊地位于西藏與四川腹地之間,明清以來即為漢藏物資、信息、人文等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清朝的大部分時間內,清政府對川藏邊地的控制主要側重于維持川藏官道的暢通。二十世紀上半期,為了抵御列強侵略,在王朝藩籬地區被整合進近代國家的制度體系過程中,川藏邊地成了相關勢力接觸和碰撞的關鍵區域,其突出表現為川邊(西康)與西藏之間界線的頻繁變動及其背后的不同訴求,從而主導了這段時期漢藏關系的整體面貌。由于研究視角等原因,川藏邊地的空間建構問題長期被“消解”于川邊改土歸流、康藏糾紛、西康建省等議題的討論中。近年來,一些學者利用漢、藏、滿文等多語種資料,對清代川藏邊地的地理概念及內涵演變進行了富有啟發的研究。本文試圖通過對近代川藏邊地界域盈縮過程的考察,揭示主要參與各方如何制造、運用和協商邊疆話語,以達到對川藏邊地的空間建構。

一、以“西康”建省:川藏邊地的空間形塑

1912年,曾任代理川滇邊務大臣的傅嵩炑將其治邊經歷編撰成書,名曰《西康建省記》,由護理四川都督胡景伊付印出版。該書之《西康疆域記》載:“按康藏衛三區,四川之打箭爐以西,丹達山以東為康。丹達山以西,如拉薩等處,凡達賴喇嘛所屬者為前藏。班禪喇嘛所屬者為后藏。藏,即唐古忒也。……政府及川滇人士……乃何以竟不知有康,一出爐關,即謂之進藏……康地在川滇之邊,故名曰:督辦川滇邊務大臣,而未以駐康名者,政府之誤也!然亦誤于光緒三十一年川督錫良奏派趙爾豐往辦巴塘軍務,不曰西康軍務,而曰爐邊軍務,一誤再誤,無識者更稱康為藏,恐數千里之康地,將于無形中消滅焉!地名之訛,大有關系;夫藏人受外人煽惑,正欲藉此而兼并康地久矣!……康與藏不分,康必將不利……故凡爐關以西,只能謂之西康,丹達山以西,乃可謂之西藏,以定名稱,而正疆域。”1作為趙爾豐舉行邊地新政的幕僚,傅嵩炑敏銳地指出了邊疆地理名稱的重要性,并對“爐邊”“川滇邊”等提法進行辯駁。傅嵩炑的觀點被任乃強稱為“最先點悟國人誤康為藏之名論也”2。

以“西康”定名川藏邊地,是藏區本土地理知識與內地輿地學結合的結果。公元七至九世紀的吐蕃東擴過程為藏區的地域劃分奠定了空間基礎。在吐蕃時期的敦煌藏文寫卷中即已出現多麥(mdo-smad)與朵甘思(mdo-gams)的稱謂。這兩個地理概念均為吐蕃對青藏高原東部地區的稱呼。元朝在多麥、朵甘思的地域基礎上設置了“朵思麻宣慰司”和“朵甘思宣慰司”行政區,其所管轄的區域大致相當于現今之“安多”(a-mdo)和“康”。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藏族傳統地理區域稱謂的“mdo-khams”出現在元代,而“khams”早在吐蕃時期就已出現,其原意為“境域”“地域”。此后在藏文史籍中,“mdo-gams”逐漸被“mdo-khams”替代。元朝對藏區進行的行政區劃分是“康”(khams)形成的重要基礎3。“康”范圍的大致定型,與十七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衛藏東部、安多以南教法區的逐漸發展有密切關系。4道光年間,青海大通縣廣惠寺四世敏珠爾嘉華卻吉丹增赤烈(1789—1838)撰寫了地理學著作《世界廣志》(dzam-gling-rgyas-bshad)。該書將藏區劃分為三部,即上部阿里三圍(mnga-ris-skor-gsum)、中部衛藏四茹(dbus-gtsang-ru-bzhi)、下部朵康六崗(mdo-khams-sgang-drug)。5朵康南部從西到東主要有工布(kong-po)、波密(spo-bo)、珞巴(klo-pa)、察瓦龍(tsha-ba-rong)6、察隅、中甸(rgyal-thang)、鄉城、木里等地7。由娘布(nyang-po)往東沿川藏官道有拉里(lha-ri-mgo)8、沙工拉、類烏齊(ri-bo-che)、昌都、察雅(brag-g-yab)、江卡(寧靜)、巴塘、理塘、木雅等地,木雅以東為噶達(mgar-thang)。嘉絨(rgyal-mo-rong)在噶達的東北方向,由十八個土司(rgyal-khag)組成。朵康北部自西向東經過那曲(nag-chu)、那雪(nag-shod)、三十九族(rgya-sde)、德格(sde-dge)、甘孜等地。9四世敏珠爾的觀點反映了十九世紀早期格魯派對“康”(khams)的認知。

十八世紀以來,隨著清朝對川藏邊地的經略,“khams”逐漸進入到滿文、漢文等文本中。漢文文獻一般將“khams”譯為“康”“喀木”等。《圣祖仁皇帝御制平定西藏碑記》載:“打箭爐之西南、達賴喇嘛所屬拉里城之東南為喀木西界。”10據成書于康熙五十九至六十年間(1720—1721)的滿文《喀木地方一統志》記載:“喀木之西界,距衛之東南八百三十二里,自弩卜公拉嶺始,東界至雅礱江畔,有一千四百里,與策凌扎布、策凌公木布之屬地毗連。北界木魯烏蘇江畔至南界噶克拉岡里大雪山,有一千七百里,與羅喀卜扎部捫匝龠之屬地毗連。西北界自與青海毗連之索克宗城至東南界之白口塔城關,有一千八百五十里,與云南毗連。東北界自與青海毗連之阿克多穆拉山至西南界之塞勒麻岡里大雪山,有一千五百里,與噶克布部唐古忒屬地毗連。”該書是《大清一統志》有關“喀木”部分的直接史料來源。1此外,清代的漢文文獻還以打箭爐(dar-rtse-mdo)為參照點,用“西爐”“爐邊”指稱金沙江以東的川藏邊地。光緒二十九年(1903),錫良就任四川總督后,“川邊”名稱的使用漸趨頻繁,尤其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置,使得這一稱謂開始具備行政區的涵義。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川邊”范圍為“打箭爐以西,寧靜山以東,縱一千六百馀里”,而“寧靜山以西,克什米爾以東,縱約六千馀里,橫亦三千馀里為藏地”2 。

當時川藏邊地的政治制度“一如其社會制度然,是一種復雜的或不統一的文化叢體”3。金沙江以東大多為各土司分轄。金沙江以西之瀾滄江、怒江上游大部分地區為各呼圖克圖封地。羅科、俄洛、色達、三巖(sa-ngan,即武城)、波密等被視為“野番”之地。桑昂、察隅、左貢、江卡、貢覺(go-vjo)、碩般多、洛隆宗、邊壩等地系雍正年間川滇藏劃界時賞給達賴喇嘛管理。總之,邊地之“畀于酋長,官為土司,而自治者十之五,畀于呼圖克圖者十之一,流為野人者十之三,自清而賞給西藏者十之一”4。因此“‘康區在地理上,雖有此共同名稱,然在政治上則有如秦越各不相謀”5。鄉城之役后,為了聲援西藏,整理川邊,使川滇邊藏聲氣相通,清政府對土司(呼圖克圖)、“野番”、“賞藏”之地分別通過改流、“納降”、收回等方式進行處置。趙爾豐認為,“以現在局勢而論,尺寸之土,皆當早為經營,不可再落人后。……英人未一日忘藏,將來如有利益均沾之事,必將要索前后藏,凡屬藏之地,皆將入其范圍之內,早收回一處,即將來少失一處”,并建議“以烏蘇江以東隸邊,以西屬藏”。6宣統元年(1909),察木多、察雅、江卡、貢覺等地被納入川滇邊務大臣治下。同年,為協助川軍進藏,邊軍護送川軍進入三十九族地區后,即改道川藏官道,進抵類烏齊、碩般多、洛隆宗、邊壩等地。同時,程鳳翔率領邊軍將左貢以西、怒江北岸的吞多收歸川邊,并西進至桑昂、察隅等地。宣統二年(1910),邊軍越過丹達山,直抵江達,趙爾豐奏請與西藏以江達劃界,但駐藏大臣聯豫認為不可,而且在邊軍撤離之后,江達以東之洛碩邊三部也被藏方接管。7此外,趙爾豐曾設想,若波密“歸邊,以烏蘇江為界,歸藏,以瓦合山為界”8。宣統三年(1911),邊軍和駐藏川軍平定波密,趙爾豐建議波密仍請隸藏。盡管趙爾豐的邊藏劃界主張有所變更,但當時邊務所轄之地實際為:東自打箭爐,西至察木多所屬恩達,南與云南維西廳所屬阿墩子交界,北與德格所屬卡熱“野番”交界。9

事實上,清廷設置川滇邊務大臣之初,“亦只為通道固圉之計,非遂有斥地建省之謀”10。此后由于西藏局勢的發展和川藏邊地改土歸流的推進,“川邊”已經難以準確表述邊務所及之地,于是一個新地名“西康”逐漸在建省的語境下被建構出來。光緒三十四年(1908),趙爾巽、趙爾豐會奏將“川藏樞紐”之打箭爐廳改為“康定府”11。同年,趙爾豐提出與聯豫“互商西康建省援藏”12。宣統三年(1911),傅嵩炑在向清廷奏請設立西康行省折中,對建省事宜進行了如下闡述:“竊查邊地界于川藏之間,乃川省前行,為西藏后勁。南接云南,北連青海,地處高原,對于四方皆有建瓴之勢,非特與川滇輔車相依而已。……查邊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擬名曰西康省。建設方鎮,以為川滇屏蔽,藏衛根基。……茲地既系康地,康藏原有攸分,應將疆界照舊劃定,以康建省,俾定名義。”1當該奏折上遞時,四川保路運動進入高潮,文報不通,不久清王朝即宣告垮臺,西康建省的進程也在隨后變得跌宕起伏。

辛亥鼎革之際,川藏邊地被裁土司紛紛起事,當地軍民處于群龍無首之中,餉源斷絕,糧運梗阻,北洋政府遂電令川滇軍赴邊平亂。1912年8月17日,英國駐北京公使朱爾典(John Jordan)照會北洋政府表示“抗議”2。8月底,北洋政府電令尹昌衡“先復川邊”,以“切不可冒昧輕進,致釀交涉,搖動大局”為由,中止了“西征”行動。3隨后北洋政府要求以“川邊鎮撫府”名義進行政權建設。尹昌衡認為,“川邊名稱,對內固為適宜,對外則有利弊,蓋邊藏界址,素難分晰,南北兩路,幅員尤寬,非趁此次經營,則他人反可藉口川邊二字,蹙我范圍,一經失敗,不可收拾”。由于“邊藏皆在爐關以西,不如定名為關西鎮撫府”4。8月31日,袁世凱授予尹昌衡川西鎮邊使,“節制川邊文武以下,職權區域皆如川滇邊務大臣之舊,庶可專一事權,整頓地方”5。1913年6月,袁世凱改任尹昌衡為川邊經略使,并改川邊鎮撫府為川邊經略府,鎮撫府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四司撤銷,改置邊東、邊西兩道。7月,袁世凱又加授尹昌衡“川邊都督”之銜。11月,尹昌衡被袁世凱召至北京,后遭囚禁。1914年1月,北洋政府裁川邊經略使及川邊都督,改設川邊鎮守使,總理區內軍民二政,受四川都督節制。4月,依四川省的邊東、邊西兩道,即原川滇邊務大臣轄境置川邊特別區域,原設兩道裁撤。由此可見,由于英國的干涉,清末時應運而生的“西康”之名復被“川邊”代替。1925年2月,北京臨時執政府宣布改川邊特別區域為西康特別區域,裁撤鎮守使,另置西康屯墾使,兼理民政,政區意義上的“西康”名稱得以恢復。

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以《建國大綱》中僅有省治,并無特別區之規定;況值軍事結束,訓政開始,更應將特區次第改省,以昭劃一”6。同年9月,為了安定蒙藏地區及其周邊的政治局勢,國民政府明令西康、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寧夏等改為省。以“西康”之名建省,首先應確定省界。清代以來滿、漢、藏等多語種歷史文獻均為西康的省域范圍提供了大致依據。傅嵩炑較早對西康省界提出看法。他主張以丹達山(shar-gangs-ri,音譯為沙工拉、斜貢拉、夏貢拉)作為西康省的西界。四川與西康于折多山頂分界,打箭爐、魚通、沈邊、冷邊、咱里、巴底、巴旺等土司之地歸四川管轄7。西康建省重啟后,各界人士對省界的討論甚為熱烈。由于當時西康轄地甚小,人口稀少,賦稅收入微薄,難以達到建省規模。因此,劉文輝建議將建南七屬8,四川漢源,云南中甸、維西、阿墩子,青海界谷、隆慶土司轄境劃入西康,加上西康原有之地,新的西康省界“東起四川漢源縣屬大相嶺之東,西抵丹達,南與云南麗江接壤,北與西寧交界,西南隅與英屬之阿薩密、西藏之工布土司相聯。西北隅包三十九族與青海相接,東南隅與四川雷馬、屏峨連境,東北隅與四川松潘、懋功為鄰。如是,則四維完密,百脈貫通,以之施政則和同,以之裕生則充實,以之施教則不雜,以之御亂則無猜”9。諾那呼圖克圖駐成都代表熊禹治主張川藏邊地應分建康定、昌都兩省,其中康定省西界為金沙江,昌都省西界為丹達山。1諳熟于西康地理的任乃強認為,西康省域除了由趙爾豐草創之江達以東、飛越嶺以西地區外,也贊成將寧遠諸屬與漢源縣及中甸、維西、阿墩子、界古劃歸西康。此外,西康省還應包括四川之懋功、撫邊、崇西、綏靖四縣屯與理番縣西部梭木、松崗、卓克基、黨壩四土司地與云南永寧縣。如此劃界使得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諸流域歸屬于西康省,康川以邛崍山脈為天然界線,這在自然地理上“甚為恰當”2 。

爭論較多的是西康(川邊)與西藏的界線,主要集中在江達、魯共拉、丹達山等處。據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稱,“惟清制,江達以東為康,江達以西為藏,雍正時曾于此設漢、藏兩官分治之。清末改康為川邊,即以江達為界,曾經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及駐藏大臣聯豫會同勘定,立有碑記”3。劉文輝指出,“從政治的眼光看來”,西康省西界亦應在太昭(江達)。4任乃強認為康藏之界應在丹達山以西三百多里的魯共拉(即nub-gangs-ri,又譯為魯工拉、魯貢拉),即《大清一統志》中的康衛界山魯卜公拉嶺。5而“傅嵩炑請劃丹達山與折多山中間之地方為西康省,任依古昔廢界取義,實嫌未當”6。各方對西康西界的構想,反映了在康藏劃界問題上的不同意圖和訴求,也折射出西康省界的歧義性和復雜性。

1934年,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在西康省政府成立前,設西康建省委員會,執行所屬地方政務,以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時任西康建委會委員任乃強根據歷史沿革、地理形勢、社會經濟的相互關系,主張“援照熱、察、綏、寧、青海建省成例”,將寧、雅兩屬劃歸西康省,“以為省政基礎……加以中央撥款,鄰省協濟,乃可以漸化邊地為腹地,進新省為腹省”7。1938年,國民政府批準將雅屬8和寧屬共十四縣及金湯、寧東兩個設治局交西康省管轄。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西康省轄四十九個縣級單位,其中康屬有三十三個,金沙江以西的鹽井、昌都、武城、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同普、嘉黎、碩督、太昭等十三個縣尚被西藏地方政府控制,因而西康省實際轄三十三個縣、三個設治局以及靖化縣所屬綽斯甲土司之地。隨著西康省的建立,川藏邊地被整合進新的政治秩序中,完成了從地理、文化意義上的康(khams)向省級行政區的構建。

二、英國政府對川藏邊地界務問題的介入

近代以來,藏事因帝國主義列強的介入而更加復雜棘手。所謂“西藏問題”,即起源于英俄兩國在亞洲地緣政治上的“宏大博弈”(Great Game)。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就任印度總督后,在亞洲實行反俄政策。為了將西藏納入英國勢力范圍,排除俄國對西藏的影響,寇松打算在中印之間建立緩沖區。光緒二十九年(1903),寇松提出宗主權(Suzerainty)9概念,將中國稱為“宗主國”10。寇松的對藏政策奠定了此后英國政府在“西藏問題”上的總基調,并直接導致榮赫鵬(Francis Younghusband)率遠征軍對西藏的軍事侵略。光緒三十四年(1908),聯豫以保商固藏為名,奏請以四川候補道鐘穎為協統,率兵一混成協約千馀人入藏。宣統二年(1910)正月,川軍抵達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隨后逃往印度。英印政府派哲孟雄(vbras-mo-ljongs,錫金)政務司貝爾(Charles Bell)“照料”達賴,企圖利用達賴進一步攫取對藏權利。1912年11月3日《俄蒙協約》簽訂,俄國控制了外蒙古。為了消除自中亞及西伯利亞通過新疆和蒙古南下西藏的俄國對印度邊界安全構成威脅,同時阻止北洋政府及川滇地方勢力對西藏局勢的干預,英國公使朱爾典在1913年1月30日與北洋政府外交部的會談中提出川藏邊地的劃分問題。朱爾典認為,“中國雖有不改藏為行省一語,然鑒于四川之設西康省,其西部純系藏境,將來立約不能不規定藏境,明分川藏疆界,以免川省侵略其地”1。英方的企圖在其后召開的西姆拉(Simla)會議上得到充分展現。

1913年10月6日,西姆拉會議開幕(西姆拉在印度的喜馬偕爾邦),北洋政府參會代表為陳貽范,英國代表為麥克馬洪(Sir Henry McMahon),噶廈政府派出的代表是司倫夏扎(bshad-sgra-dpal-vbyor-rdo-rje)。在會議中,陳貽范首先申明,“締約各方一致同意承認西藏地方肯定為中華民國領土之一部分”2,并主張邊藏以江達為界。廈扎提出以吐蕃及五世達賴時期的藏區情況來確定漢藏界線。麥克馬洪以調和雙方意見為借口,為了實施中國“宗主權”下的西藏“自治”計劃,仿照俄國將蒙古劃分為內蒙古(Inner Mongolia)和外蒙古(Outer Mongolia)的做法,別有用心地創造出“內西藏”(Inner Tibet)與“外西藏”(Outer Tibet)名稱,“內外藏”大致沿金沙江劃分。這樣,“英國領土在阿薩姆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界地區,再也不會與中國控制下的內藏相毗鄰,由此避免了中國人此后向部族山區的滲透。此外,制造出一個內藏,還能在自治西藏和蒙古之間設置一個緩沖區,這就令蒙藏關系的落實在現實中變得更為困難,俄國人也就更難利用蒙藏關系滲透西藏了”3。針對夏扎所提意見以及英方的調停辦法,陳貽范指出:一、邊藏界線當以最后劃定者為準。二、中國政府對西藏享有完全主權,不同意英方代表所提出的“內外藏”劃分。三、“宗教權力和政治權力不能混為一談”。4

對于西藏方面的觀點,蒙藏事務局機要課員蕭飏曾在條陳西姆拉會議意見呈文中指出,“達賴向所自奉為香火地、被其噶廈及商上權力所支配者,亦惟前藏彈丸地耳”,“后藏及已投誠于我且向不歸達賴之三十九族、達木、波密等處,當然不能棄絕其向化之忱,而籠統于達賴前藏范圍之內。故近自西藏歸來者,如史悠明等皆請以班禪及三大寺代表加入此次會議,以證明達賴之不足代表全藏者”,因此不能“以西藏渾括之”。5原駐藏川軍統領鐘穎認為:“達賴欲以西藏兩字朦混耳目……達其宗教專制之目的。英人亦利用達賴,以西藏兩字推廣范圍,以逞其侵略土地之欲望。此外,交涉談判之開,系專指達賴所管之區域,其非屬達賴所管之區域,當然不在此次交涉問題之內。達賴欲合言之,以朦混邊地,我則不得不分言之,以明示區劃。”6英國有意以Tibet來混淆行政區域名詞“西藏”的做法,也引發了國人關于何謂“西藏”的討論。任乃強認為,Tibet譯為“西藏”,“此大誤也”,應直譯為“土伯特”,中文“西藏”一詞,為我國行政區劃名稱,應譯為Hsi-Tsang或Tsang-po。作為西姆拉會議的“西藏問題”顧問,貝爾是當時英國“侵略西藏之最猛進者”,其所著《土伯特之過去與現在》(Tibet Past and Present)一書中的地圖用線條圈出之“土伯特”包有西藏、青海、西康全部。1有研究者指出,“‘Tibet和‘西藏這兩個概念有著相當不同的塑造歷程,所指亦不同,將兩者等同起來會帶來大量的理論和現實問題”2 。

在英方的壓迫之下,陳貽范對于邊藏劃界作出多次讓步。1914年3月18日,陳貽范建議怒江以東既設郡縣之地劃歸川邊治理,怒江以西至江達3,以及達木蒙古及三十九族土司地區維持清代舊制,不改設為郡縣。3月28日,陳貽范提出,邊藏以丹達山為界,怒江以西至丹達山之地保存舊制,丹達山以西之拉里、江達、波密為西藏的“自治”區域。4月3日,陳貽范再次發表讓步意見:邊藏以怒江為界,怒江以東屬于川邊,以西劃歸西藏管轄,西藏為中國領土。讓步至此,恰與當時邊藏兩軍的實際防堵線相符。4月17日,英方代表認為,應將瞻對、德格、玉樹二十五族、柴達木等地劃為“內藏”,寧靜山以西為“外藏”。對此,陳貽范于4月20日指出:當拉嶺以北悉照青海原界,怒江以東之德格、瞻對、察木多、三十九族諸地沿用“喀木”名稱,定為“特別區域”4。4月27日,英方提出修正意見,將巴顏喀拉山脈東北之地劃出“內藏”歸甘肅,其馀照舊。當日,陳貽范擅自在西姆拉草約上畫押。北洋政府在得悉這一消息后,于4月28日致電陳貽范,聲明草約取消。7月3日,西姆拉會議舉行閉幕會,陳貽范以不能擅讓領土、改變疆域為由,拒絕在西姆拉條約上簽字,至此歷時近九個月的西姆拉會議遂以破裂告終。

至1918年,隨著藏軍在邊藏戰事中獲勝,英國方面借機敦促北洋政府解決西姆拉會議上的邊藏劃界懸案。綜計從1918年2月至1919年8月,英方向北洋政府催促共達十馀次,其基本上是以1918年的邊藏停戰協議為藍本,要求北洋政府承認藏軍所占之地。由于中國公眾輿論的反對、軍方的強硬態度以及政局動蕩,藏案談判久拖不決,這讓英國逐漸失去了耐心。1921年8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寇松向駐倫敦的中國公使顧維鈞提交最后通牒,即《寇松備忘錄》,要求中國在一個月內重開藏案談判,如期滿還未開議,英國則隨時可以向拉薩派駐官員和向西藏提供任何合理援助,這些均沒有必要再去征求中國政府的意見。北洋政府鑒于藏案“較青島尤為重大”“不能稍涉操切”,決定“緩議”。5英國則不顧中國的反對,將《寇松備忘錄》確立為關于西藏地位的正式國策,并一直沿襲到1943年。6

三、西藏方面的訴求及“朵麥基巧”的設置

藏傳佛教僧侶相信達賴為“堅熱西”(spyan-ras-gzigs,觀音菩薩),西藏為觀音菩薩教化區域。“在非常早期的佛教中,統治權即與文殊菩薩有關聯”7,因此皇帝又被稱為“嘉班陽”(vjamd-byangs,文殊菩薩)的化身,內地為文殊菩薩管理的區域。“皇帝與喇嘛會面時,彼此都懷有同一種心理,即把對方納入自己的宇宙秩序之中”。皇帝盡力想把喇嘛整合進帝國的權力統治,成為忠于最高君主的下屬。而喇嘛“則力圖維護一種久已存在的佛教觀點,即喇嘛在精神上高于世俗君主。在與資助人的關系中,喇嘛擁有更高的精神權力”8。同時,在藏人的傳統觀念中,“凡喇嘛教流行之地,除蒙古外,皆為教皇達賴之領土,總稱為白巴(bod-pa)”,此外,“北印度與喜馬拉雅山南側斜面之諸小國,與四川大渡河上游諸部之地,彼亦認為土伯特(與白巴同義),但此諸地與拉薩政府從無親密之政治關系,故亦不甚堅持其說”。1佘貽澤進而指出:“西康的人民與藏族,在種族上為同類,同語言,同文字。一般土司在政治上,雖說只受大皇帝的統治,而在宗教上實是西藏的臣民。并且宗教的勢力,在康地入人之深,較政治尤甚。……這是就社會情形與心理上說明那界限2不是十分嚴格的。就事實上說來,藏人對于那界限,也是不大遵守的。”3

在政教合一的舊西藏,佛教是西藏社會生活的中心,維護佛教是西藏的最高利益,世俗政權與佛教集團之間的關系主要取決于是否有利佛教事業的發展。據澤墨噶倫稱,“達賴第五世入京覲見,亟蒙優禮,由此漢藏始發生檀越關系”4。“檀越”為藏文mchod-yon的音譯,mchod-yon是一個縮寫詞,由mchod-gnas和yon-bdag組成。mchod-gnas,指“宗教施舍物的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接受者”;yon-bdag,指“供養一位宗教人物或宗教對象的人”,換句話,即功德主或施主。也就是一位喇嘛,在政治所限定的mchod-yon關系里,施主提供軍事力量使喇嘛所獲得的世俗的特權藉以生效,喇嘛則應施主的需要專誠做法事以酬報施主。5清朝末年,為了抵御英國對西藏的侵略,清政府改變羈縻統治方式,試圖通過推行新政,廢除川邊與西藏“因俗而治”的制度,化邊地為腹地,實現邊疆治理模式的轉型。在噶廈政府看來,清朝的新政措施破壞了漢藏雙方的傳統檀越關系。光緒三十四年(1908),格登池巴等控訴程鳳翔“來藏屬地方糟蹋僧俗百姓尤為過甚,并未以達賴喇嘛為大皇上敕封之境為重”“將達賴所屬地方、駐藏欽差所管百姓奪去”6。因此,達賴喇嘛“暗中行文與各處喇嘛,謂藏中失地已久,彼必與眾協力恢復,直至邛州舊界而后已”7。宣統三年(1911),由于受到四川保路運動的影響,清朝駐藏軍政系統發生內亂,繼而轉變為駐藏川軍與藏軍之間的沖突。噶廈政府要求川軍退出西藏,達賴喇嘛“更密檄康地僧徒,嗾蠻民仇漢”8。同時,藏軍不斷東進,洛隆宗、碩般多(碩督)、邊壩、八宿(dpav-shod)、察哇龍、門空、桑昂(科麥)、雜瑜(察隅)等地陷落。9邊軍退守恩達、類烏齊、俄洛橋、昌都、煙袋塘(麻貢)、察雅、黎樹塘、寧靜、南墩、中巖、鹽井等處。10恩達以西、八宿以南地方失守,川邊與西藏之間的防線東移至怒江上游一帶。1913年,達賴喇嘛任命噶倫喇嘛強巴丹達(byams-pa-bstan-dar)為“朵麥基巧”(mdo-smad-spyi-khyab)11。朵麥基巧的設立是噶廈政府應對民國初年川藏邊地局勢發展的結果。1915年,藏軍奪取煙袋塘、類烏齊等地,直逼恩達,邊藏兩軍在瓦合山、瀾滄江一線形成對峙。多麥基巧也由碩般多移駐洛隆宗。

1917年7月,邊藏交界地區發生“類烏齊割草事件”,隨后引發邊藏戰爭,藏軍占領恩達、昌都、同普、白玉、德格、鄧科、石渠、察雅、寧靜、貢覺、武城等十一縣。1918年,藏軍攻占昌都后,朵麥基巧也隨之由洛隆宗遷到昌都,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朵麥基巧以外,還有一個名為“頗康”(phogs-khang)的軍糧處,直隸于噶廈政府的“孜康”(rtsis-khang),專管收領錢糧及發放朵麥基巧轄區內的官兵薪餉。頗康負責人“頗本”(phogs-dpon)可以出席朵麥基巧的會議1。朵麥基巧的一切軍事、財務、司法等軍政措施均須秉承西藏噶廈政府的指示辦理,其噶倫及全體職員的任期一般為三年。作為西藏噶廈政府駐扎在川藏邊地的最高軍政機構,朵麥基巧管轄之區域,為金沙江以西康屬全境2;加上1932年占有的鹽井縣,共計十五個地方行政單位,各地糧賦全部征實,有駐軍的地方可就地支撥,其馀則由各宗本負責用烏拉載運交納至昌都頗康。3此外,1932年以前,朵麥基巧還轄有金沙江以東的鄧科、德格、白玉、石渠四縣。

就西藏方面在川藏邊地的統治效果而言,1920年1月16日,英國駐成都總領事特別助理路易斯·瑪格拉斯·金(Louis Magrath King)在一份發自昌都的公文中指出,“當前西藏政府的執政比以前的漢人統治還糟糕。常見的弊政,諸如敲詐勒索錢財,賣官鬻爵,在案件訴訟過程中實施賄賂,對先前在漢人統治下的官員進行打擊報復,強迫的勞役差役,無償提供的烏拉……士兵們的野蠻暴行,虐待婦女,等等,如此猖獗的肆意妄為令人們開始轉而支持漢人,盡管漢人的統治也很糟糕,但比起西藏的統治好多了”。因此,路易斯·金認為,“西藏根本不值得大不列顛政府以巨大的外交代價為自己確保其成為更廣闊的邊疆”。4劉文輝亦稱,西康省“康屬東區十九縣中,藏人居其什九,迭經變亂,僧俗民眾,以至鄉、稻匪首,其所以不響應,或甚至不表同情者,其原因全在三十年來康藏離立,雙方政治比賽之結果。藏官盡都貪虐,漢官較勝一籌,康人認定不賢之漢官,猶賢于中庸之藏官,所以康人無不樂受漢官管理,而西藏從此失其引誘煽惑之魔力。今后本省吏治,如果更加徹底澄清,則民國七年所失金沙江以西之十四縣民眾聞風歸慕,將來收復,當然不成問題”5 。

1930年,西藏與西康防線附近發生大金寺與白利土司之間的土地差民爭端,隨后逐漸升級為川康邊防軍與藏軍之間的正面沖突。在戰事初期階段,藏軍迅速占領了甘孜、瞻對兩地。1931年底,青海馬步芳軍隊增兵玉樹,并向藏軍發動進攻。1932年,川康防軍與青海軍隊聯合展開反擊,藏軍退出金沙江以東和青海南部地區。康青藏戰事結束后,西藏地方政府試圖通過中央政府的力量推動康藏劃界問題的徹底解決。1934年10月4日,噶廈政府在呈送給黃慕松的公函中稱:“漢藏不和之根由,乃系邊界肇釁。現在為彼此安寧以及發揚佛教計,最好將漢藏語文通行之地方暨人民,概應退還藏政府。如漢政府欲仍舊暫理之時,則于先前東北青藏所立條約曾簽字者,須予實行;而俄洛亦為佛教之地,早經隸屬于西藏,西寧不得擅派兵威脅。至四川西藏二處邊界一節,如德格、瞻化、霍爾五屬等地,原為西藏管理,毫無錯誤,在一時期中漢方派兵強占,亦系貴專使所深知。若將其土地官民立予交還藏政府之時,西藏僧俗民眾定皆悅服,邊界可望安寧,漢藏檀越和好之交亦必逐漸增進。”6對于噶廈政府的康藏劃界訴求,國民政府采取了擱置爭議、暫維現狀的態度。1939年8月4日,吳忠信致函孔祥熙稱:“至于中央在藏治權之確立及康藏間之界務諸大端,為對藏問題之癥結。在抗戰之現狀下,欲求徹底解決,既不可能,如遽予談判,反易生枝節,似應暫置不提,以免誤會。但若機緣許可,能于因勢利導之中加強與藏之連系。”1抗日戰爭勝利后,康藏界務的籌商繼續進行,但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此項工作并沒有實質性推動。

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在四川彭縣通電起義。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近三萬主力部隊進入川藏邊地,10月19日昌都解放,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區宣告成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簽訂,西藏全境解放。1954年10月14日,李維漢與阿沛·阿旺晉美談話時指出:“西藏要搞區域自治,分開還是統一?中央的意思是要統一。所以昌都還未實行自治,等著。因此,班禪方面也不要獨立搞自治。這是中央的方針。要搞統一的自治區。”21955年3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區更名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西康省被撤銷,金沙江以東的康屬地區并入四川省,并改稱為甘孜藏族自治州。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后,中央政府將昌都劃歸于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平息1959年叛亂后,昌都三區以及后藏地區統歸于西藏的行政區劃范圍內。

四、結語

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中央政府處理川藏邊地界務的最高原則,“西康”與“西藏”的差異化敘述是川藏邊地空間建構的主要策略,而邊疆危機則是主導因素。以“西康”定名川藏邊地是國家權力擴張和話語政治共同作用的結果。改土歸流后,西康由四川邊徼成為華夏文教之區。西康本地民眾情愿轉歸漢官直接管理,成為編戶齊民。同時,清末民國時期西康省制化的逐漸完成也實現了民族與區域、政治與經濟、內地與邊地等因素的結合。

英國政府則試圖通過西姆拉會議上炮制出的“內藏”和“外藏”概念來分割川藏邊地。英方的“內外藏”主張“致使西姆拉會議最終未能形成一個有效的三方協定”,因為“對中國人而言,若在1914年接受內藏的概念,那就意味著明確宣告放棄了西康省”。同時“對于達賴喇嘛政府,劃分內外藏的觀念也沒有受到完全的歡迎”,在西藏方面看來,“政治臣服與宗教臣服的區別頗為模糊”,川藏邊地“錯綜復雜的傳統關系倒是十分符合西藏人在世界上的地位”。3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廢除,天下體系瓦解,檀越關系失去了依存的政治基礎,但噶廈政府仍然以此作為處理與中央政府關系的重要原則。同時,檀越關系的政教觀也體現在西藏方面對川藏邊地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空間認知上。西藏方面也積極在川藏邊地展開了空間建構活動,其最終目的是恢復清朝鼎盛時期所確立的對藏傳佛教和達賴喇嘛的尊崇,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西藏噶廈政府在川藏邊地的權力建構原則和運行模式。

事實上,檀越關系是“西藏宗教家用以兼指中央對地方政治上的統屬關系和宗教上的庇護及施舍關系的一種辭藻,對其中的政治含義和宗教含義是并無互相排斥的意思的”4。宣統元年(1909),趙爾豐指出:“處今日之世,不講政治,即無以自立。政治何先?富強為首。是以不習黃教者,須講政治;習黃教者亦須講政治。分而言之,政治自政治,宗教自宗教;合而言之,宗教中不可無政治,政治中即不妨有宗教,斯為善傳宗教者矣。”51934年10月2日,黃慕松與司倫交談時認為,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若不決定,征諸往例,決難達到福利目的”1。當時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一部分開明官員也認識到改善與中央政府關系的重要性。據貞冬噶倫云,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如能早日和好,則康藏糾紛自可迎刃而解,而康藏人民亦得安居樂業”2。10月7日,黃慕松在回復噶廈政府的公函中稱:“在今日情況之下,倘不系以政治上之連鎖關系,則不適合于國際法與國內法,末由周旋于國內外。”3經過黃慕松的多次開導,西藏噶廈政府“承認政治關系對外為中國領土之一部”4。

民國時期,地方軍事勢力在川藏邊地具有相當的自主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西康與西藏界線的變動。康藏交界地區長期的緊張狀態甚至主導了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態度。為了增強西藏東部地區的軍事防御,噶廈政府先后對藏軍和稅制進行了改革,由此引發了西藏寺廟集團與軍人階層以及前后藏之間、統治階級與廣大民眾的矛盾激化。在封建農奴制度下,朵麥基巧統治方式的殘酷性,也嚴重制約了西藏噶廈政府在川藏邊地的權力建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西康和西藏獲得解放,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中央人民政府對川藏邊地的行政空間進行了重構,最終結束了近代以來長達半個世紀的康藏界務之爭。

責任編輯:石 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国产福利|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经典三级久久|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91视频99| 欧美午夜一区|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看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www.youjizz.com久久|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xx|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久操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1色在线观看|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网| 丁香综合在线|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特一级毛片|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极品av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日本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资源|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黄色片|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综合九九|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日韩成人午夜| 在线亚洲小视频|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黄色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