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1
“老師,您看我的泥塑總是捏不好。”小鑫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拿著一個泥塑給我看。
小鑫是個乖孩子,學習很努力,但缺少耐心,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會鬧情緒。我和他父親電話里溝通過,感覺到他的父親脾氣比較急。我想,還是去小鑫家一趟,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比較好。
2
才走到巷子口,小鑫爸爸就迎了上來。孩子在旁邊,有點緊張地看著我。我摸摸孩子頭:“孩子很不錯,帶隊到操場,口哨吹得最響亮。”
我們邊走邊聊,小鑫爸爸聲音越說越高,數落著小鑫的各種不足,小鑫始終低著頭。看到小鑫家東墻邊的單杠,我說:“您對孩子付出很多,還專門給他支了單杠。”小鑫爸爸說:“天天運動,還是看不到多少效果……”
看來,小鑫爸爸還是比較焦慮的,他在教育孩子時有種急于求成的心態。這也影響到小鑫,他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孩子就像種子,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不能像工業產品那樣迅速出爐。我提醒小鑫爸爸,讓孩子多嘗試、多經歷,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我看到墻壁上掛著很多家庭合影,就說:“小鑫爸爸、小鑫媽媽,咱們一起合張影吧,請小鑫奶奶幫我們拍照,然后再具體聊聊孩子近期的情況。”小鑫爸爸有些遲疑:“老人家沒怎么動過手機。”“試試吧。”
小鑫爸爸走上前去,教老人家怎么按。我們四人站好,老人家小心翼翼地按鍵,手指按了幾次鏡頭都沒反應。小鑫爸爸有點急躁了:“媽,你手指用點力氣!”
只聽“咔咔咔”幾聲,老人家按動了。等拿過手機一看:幾張照片不是歪了,就是手指擋住鏡頭的畫面。
小鑫爸爸不禁嘆了口氣,小鑫奶奶有些不知所措。
這時,鄰居家的一個小朋友好奇地走了進來。小鑫爸爸說:“小宇,你過來幫我們拍張照吧。”“好的。”他開心地蹦了過來。
我趕緊攔住了:“小宇,讓孩子奶奶再試試,好嗎?”
我耐心教老人家該怎么拍,并讓她試拍了幾張。一次、兩次、三次……照片終于拍成功了。
拍完后,我對小鑫爸爸說:“父母是什么語氣,孩子就是什么態度。你越急躁,孩子越容易失去嘗試的能力。”我轉身對小鑫說:“你說說老師為什么一直讓你奶奶堅持拍下去。”“老師,你是說,遇到困難要耐心,最后總能戰勝它。”我露出贊許的笑容:“是的。把今天的感受落實到行動上,遇事不急躁,你的進步會更大。”
小鑫爸爸在一旁若有所思:“黃老師,還是旁觀者清啊。我有些太急躁了,今后還要向您多多請教。”“欲速則不達,孩子的成長要慢慢來。”
“小鑫,把今天的家訪記錄下來。今后一定有更大收獲啊。”小鑫爸爸拍了拍孩子肩膀。“正好,我們再聊聊如何做一個溫暖的陪伴者。”我決定趁熱打鐵。
3
半小時過去了,小鑫走了過來:“老師您看,題目是《一張珍貴的照片》。”我拿過孩子的文章看起來。
今天,黃老師一到我家,就和我說起運動的話題,聊著聊著,黃老師還和我拉起單杠來,我緊張的心情漸漸放松下來。
老師和爸爸說了我在校表現后,黃老師面帶笑容,掏出手機準備合影,請奶奶幫忙。
奶奶沒有玩過智能手機,爸爸走上前去教奶奶。只聽“咔”一聲,奶奶只拍到我們的下半身;在我們做好準備再試試時,奶奶又不會拍了,我有點著急。
爸爸想讓鄰居小宇幫我們拍,卻被黃老師攔住了。黃老師不慌不忙地教奶奶,隨著一聲“茄子”,照片終于拍成功了——看,照片里我們笑得多燦爛!
這張照片,我要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
“寫得很棒!”我表揚了小鑫,然后提醒說,“看到這張照片,就想起什么是耐心啦。”小鑫和爸爸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