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晶
(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
武思江發源于欽州市浦北縣小江鎮黎木村母雞頂北麓,在欽州市境內流經浦北縣小江街道、官垌鎮、六硍鎮、寨圩鎮4個鄉鎮(街道),在寨圩鎮土東村注入貴港市武思江水庫,在貴港市境內注入郁江。流域面積1 133.65 km2,干流河長115.28 km;其中欽州境內河長63.7 km,流域面積677.9 km2[1]。
武思江在欽州市境內的河段上游多山區林地,岸線開發程度較低,中下游地勢相對較平坦,沿江多農田耕地,岸線開發利用程度相對上游較高。據調查,武思江兩岸涉河工程包括取排水設施、跨(臨、穿)江設施2大類。
浦北縣隸屬于欽州市,行政區域總面積2526 km2,現轄17個鎮(街道):小江街道、江城街道、張黃、寨圩、泉水、石埇、安石、大成、白石水、北通、三合、龍門、福旺、樂民、六碾、平睦、官垌,縣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小江街道。2020年末,浦北縣常住人口78.51萬人;2020年,浦北縣地區生產總值205.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8.79億元,第二產業51.88億元,第三產業94.2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4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50元。
岸線利用是指河道湖泊岸線范圍內建設各種建構筑物以實現岸線航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排水、環境保護等功能的行為,據此將涉岸工程類型分為港口碼頭、取排水設施、跨(臨、穿)江設施、防洪治理工程、生態環境整治項目等5大類。欽州市武思江各河段利用現狀情況如下:
(1)源頭—小江街道與官垌鎮交界處。河段位于武思江源頭水保護區,河勢總體為蜿蜒走勢,河段兩岸分布有高低不平的山體,岸線相對穩定。該河段起止點位置分布有5座橋梁。河流兩岸均未設堤防,岸線相對穩定,現狀岸線開發利用程度較低。
(2)小江街道與官垌鎮交界處—官垌鎮與六硍鎮交界處。河段流經官垌鎮鎮區,河勢總體為蜿蜒走勢,河段兩岸分布有高低不平的山體,岸線相對穩定。該河段起止點位置分布有24座橋梁,5座攔河壩,2處水源保護區。河流兩岸均未設堤防,岸線相對穩定。除流經官垌鎮鎮區的河段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外,其余河段岸線開發利用程度較低。
(3)官垌鎮與六硍鎮交界處—六硍鎮與寨圩鎮交界處。河勢總體為蜿蜒走勢,河槽較深,河流兩岸均未設堤防,岸線相對穩定。河流兩岸植被茂密,現狀岸線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該段分布有2座橋梁。
(4)六硍鎮與寨圩鎮交界處—寨圩鎮與港南區交界處。河勢總體為蜿蜒走勢,河段兩岸分布有高低不平的山體,岸線相對穩定。該河段起止點位置分布有12座橋梁,3座攔河壩,1處水文站。河流兩岸均未設堤防,岸線相對穩定。除部分流經村屯的河段岸線內建有房屋外,大部分河段的岸線均為林地或灘涂地,岸線開發利用程度較低。
岸線利用現狀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武思江岸線利用現狀情況統計表
(1)河道歷史演變。武思江的河床沖淤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受流域地貌、降雨等天然因素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河床的沖淤相對基本平衡。根據現場調查及對附近居民的訪問,結合查閱水利志等歷史文獻資料以及1∶1萬地形圖,未發現武思江干流河段存在改道現象。
(2)河道演變趨勢分析。近年來人類頻繁的涉水活動影響著眾多河流,主要表現在興建水庫閘壩、修建沿河魚塘等方面。目前武思江上建有那灘攔河壩、石門灘攔河壩、蘭門攔河壩、歷山攔河壩、頓督灘攔河壩、大坡攔河壩、黃牛灘攔河壩、江表田攔河壩8處閘(壩),對河道水流天然流態有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工程上下游河道的沖淤變化,主要表現在:水閘、攔河壩上游水位抬高,水流流速降低、挾沙能力減弱,水流挾帶的泥沙淤積在上游形成淤積,同時因上下游水位存在水頭差,下游水流流速增大,挾沙力增強,將工程下游一定范圍內的河道淤積物挾帶走,形成沖刷;同時由于上游蓄水,會造成主流河寬略有加大,河道加深;下游減水,造成主流河道河寬略有減小,河道變淺,但尚未引起明顯的河道平面走勢變化。
盡管武思江受人類活動一定影響,但根據現場踏勘,武思江兩岸植被發育,洪水期兩岸雖有局部坍塌,但河勢穩固,現狀基本穩定。
武思江岸線的開發利用勢必會對其防洪、供水、生態、經濟社會以及重要涉水工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應以“在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和滿足水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武思江岸線資源的多種功能”為原則,提出岸線保護和利用控制條件。
(1)防洪安全方面。武思江岸線的開發利用會涉及到岸線范圍內的設施、建筑物建設等,此類岸線的開發利用存在著影響河勢穩定、占用河道行洪斷面以及岸線利用設施逾越臨水控制線的潛在風險。因此岸線利用項目須進行防洪影響評價,經過充分論證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履行相關審批程序,禁止從事破壞河勢穩定、危害防洪安全的活動。
(2)河勢方面。武思江兩岸植被發育,洪水期兩岸雖有局部坍塌,但河勢穩固,現狀基本穩定。因此,武思江欽州境內河段岸線開發利用應維持主流穩定,不加劇主流擺動幅度。
(3)供水安全方面。武思江干流有官垌鎮武思江水源地、石梯江飲用水水源地兩處縣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水源地的保護要求如下:①準保護區內禁止設置工業企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規模化養殖場等排污口;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項目;禁止改建排污量增加的項目;禁止設置危險廢物的存放場所和轉運站;禁止非法采礦、毀林開荒和破壞植被;禁止規模化畜禽養殖。②除準保護區內禁止的項目外,二級保護區內禁止設置排污口;禁止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建設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禁止修建墓地、丟棄或者掩埋含病原體的廢物;禁止新種植輪伐期不足十年的用材林;禁止毀林開墾、全墾整地、煉山。③除準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的項目外,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禁止任何污染水體或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各種活動。
(4)生態環境方面。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不得進行各類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變用地性質。
(5)經濟社會方面。總體來說,目前武思江河段岸線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河道岸線開發利用程度的需求逐步增加,而河道岸線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有序開發,通過規劃全覆蓋,較全面地掌握武思江岸線資源儲量及可開發利用量,制定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河道岸線保護范圍與開發控制計劃,通過建立健全河道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協調機制,統籌河道岸線資源管控,促進河道岸線資源有序健康開發。
(6)涉水工程方面。岸線開發利用對周邊一定范圍已有的涉水工程將可能有一定影響,岸線開發利用過程中應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現有涉水工程及設施,不得影響其正常運行。據統計,武思江兩岸岸線利用方式主要有取排水口、水文設施、跨(穿)江建筑物等。有取水口的岸線,在其上下游一定范圍內應限制有污染的排水工程、碼頭等開發利用;大江口水文站上下游的岸線開發利用不能影響水文站流速分布和水位站的水位測量;跨河建筑物上下游一定范圍內不能進行碼頭工程類的開發利用,不能影響橋墩穩定。
岸線保護區是指對流域防洪安全、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至關重要而不開發利用的岸線區域岸段以及水域岸線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岸線區域岸段[2]。
據調查,武思江共涉及3處生態敏感區,分別為武思江浦北源頭水保護區、官垌鎮武思江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石梯江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紅線。
根據岸線保護區劃分要求,規劃范圍內的武思江浦北源頭水保護區、官垌鎮武思江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和石梯江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及鄰近區域均劃分為岸線保護區,武思江兩岸岸線保護區總長51 km,占河流總岸線的38.35%(見表2)。

表2 欽州市武思江岸線保護區規劃成果統計表
為保障供水安全而劃定的岸線保護區,區內可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等工程,但需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施工期的影響;禁止建設影響水資源保護的工業碼頭、危險品碼頭、排污口等。本次規劃重點對沿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設了岸線保護區,在實際管理中,對于其它飲用水水源地,應根據水源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參照已劃設的飲用水水源地岸線保護區進行管理。
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劃定的岸線保護區,應依據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和有關規劃實施強制性保護,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岸線保留區是指暫時不開發利用或者尚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岸線區域岸段[2]。
據調查,武思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近期對岸線沒有開發利用需求,且岸線全部位于六萬大山—羅陽山水源涵養與林產品提供功能區。根據上述要求,除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官垌鎮鎮區和岸線保護區外,全部劃分為生態建設需要預留的河段,即岸線保留區。武思江兩岸岸線保留區79.46 km,岸線保留區占河流總岸線的59.76%(見表3)。

表3 武思江岸線保留區規劃成果統計表
對于為生態保護預留的岸段,區段內可參照保護區的相關控制條件建設對應的防洪、岸坡控制工程、取水設施、公務碼頭等。區內一般不得建設貨運碼頭等生產設施,經深入分析論證對防洪安全、岸坡穩定、供水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基本無影響的前提下,可建設重要基礎設施和改善民生工程等。
岸線控制利用區是指現狀河勢不太穩定,存在較大洪水風險,有一定的生態保護或特定功能要求,開發利用活動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河勢穩定和河流生態環境等方面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岸線區域岸段[2]。
據調查,武思江兩岸官垌鎮鎮區的河段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高,繼續開發可能會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河勢穩定和河流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影響,因此,將該河段劃分為控制利用區。武思江兩岸岸線控制利用區岸線總長約2.51 km,岸線控制利用區長度占河流總長的1.89%。
對于目前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繼續開發利用可能影響防洪安全、岸坡穩定、水資源保護等而劃定的岸線控制利用區,在區內應嚴格控制新增項目,控制合適的開發利用密度,減小累積疊加影響。嚴禁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岸線利用行為,對于布局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項目進行必要的調整,如優化整合、外移搬遷或升級改造等。
(1)武思江在欽州市境內河長為63.7 km,全部位于浦北縣境內,涉及浦北縣小江街道、官垌、六硍、寨圩4個鄉鎮(街道)。
(2)武思江在欽州市的主要岸線利用方式為跨(臨、穿)江設施,占岸線總長的2.36%;其次是取排水設施,占岸線總長的0.39%。總體來說武思江在欽州市境內的岸線開發利用率較低,開發利用程度不高。
(3)武思江在欽州境內的控制條件主要包括防洪、河勢、供水安全、生態保護紅線等方面。充分考慮了岸線承載能力,統籌協調了流域防洪、供水、生態安全,有利于提高岸線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岸線資源的綜合效益。
(4)武思江岸線保護區主要包括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源頭水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共需保護長度51 km,占岸線總長的38.35%;武思江岸線保留區主要是為生態建設需要預留的河段,共需保留長度79.46 km,占岸線總長的59.76%;武思江岸線控制利用區主要為官垌鎮鎮區河段,控制利用區長度2.51 km,占岸線總長的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