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瓊,蔣華波,謝升申
(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
在以往的廣西灌溉發展總體規劃、廣西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廣西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廣西新增48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總體方案等有關規劃的基礎上,根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結合近年來各設區市新的發展需求,以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出的用水紅線、用水效率等約束指標,以2016年為規劃基準年,2030年為遠期規劃水平年,重新對全區規劃灌溉面積進行分析。具體分析方法為在農田水利發展需求分析、水土資源平衡分析的基礎上,以水定地,根據“三區”劃定情況,合理擬定規劃的灌溉面積;為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充分發揮灌溉效益,在規劃灌溉面積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自然地理、水土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水資源供需配置狀況等實際,因地制宜合理分析廣西大中型灌區的布局。
灌溉水利用系數目標可基于現狀,依據有關發展規劃文件,結合近年來逐步實施的節水改造效果綜合確定。
根據廣西水資源公報公布的灌溉水利用系數測算成果,2020年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09,基本與《廣西“十三五”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桂水資源考核〔2017〕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水資源〔2017〕8號)》等有關文件、規劃的預測目標0.50接近。
參考2013-2019年《廣西水資源公報》反映的灌溉水利用系數測算情況,2016、2018、2020年廣西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分別為0.477、0.494、0.509,近幾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基本呈現年均增長0.01左右的總體趨勢。結合全區規劃節水投入的安排情況及相關政策性文件要求,2030年廣西灌溉水利用系數采用0.60,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桂政發〔2012〕36號)、《廣西水資源綜合規劃(2010-2030年)》的目標一致。2030年14個設區市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在0.593~0.610之間。
近年來,廣西現有大型灌區配套設施建設投入較大,中、小型灌區投入較小。本次規劃在現狀的基礎上考慮加大節水力度和提高用水效率,到2030年,在完成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后,大中小型灌區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分別由2016年的0.494、0.453、0.485提高至0.50、0.55、0.65,新建大中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到0.50~0.60,新建小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到0.65,新建高效節水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到0.80~0.90。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桂政發〔2013〕100號)、《廣西“十三五”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桂水資源考核〔2017〕3號)等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相關文件,廣西用水總量控制指標2030年為314億m3。結合廣西水資源綜合規劃及部分設區市水資源綜合規劃中有關工業、生活、生態、漁畜業需水預測情況,可分析到各設區市非灌溉需水量(工業、生活、生態、漁畜業需水之和)。2030年廣西非灌溉需水量合計151.5億m3,將各市2030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扣除非灌溉需水量,可得到廣西2030年灌溉用水目標(灌溉可供水量)為162.5億m3(見表1)。

表1 廣西2030年各設區市灌溉水利用系數及灌溉用水目標
在現狀種植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廣西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要求,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分解的任務,考慮用水總量控制要求和當地種植習慣,在擬定規劃水平年種植結構時,新增灌溉面積主要考慮種植甘蔗、玉米、水果、中藥材等用水量較少的旱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面積較大的南寧、桂林等市適當增加水稻等糧食灌溉面積,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劃定面積較大的崇左、來賓等市適當增加甘蔗灌溉面積。規劃到2030年,廣西糧食、甘蔗、其他旱作物、林果草的規劃種植比例分別為69%、11%、15%、5%。
根據廣西各灌溉試驗站資料,結合全區及各市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糧食、甘蔗、其他旱作物、林果草的灌溉凈定額分別為345、133、106、60 m3/畝??紤]規劃水平年各市新增灌溉面積主要為旱作物,灌溉面積上的種植結構調整后2030年全區灌溉多年平均綜合凈定額可從現狀的341 m3/畝降至271 m3/畝,其中農田灌溉多年平均綜合凈定額可從現狀的354 m3/畝降至284 m3/畝。2030年,廣西灌溉多年平均綜合毛定額為452 m3/畝,農田綜合毛定額為474 m3/畝,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0。
以用水紅線、用水效率等指標控制下的灌溉可供水量為約束,結合灌溉水利用系數、灌溉凈定額、規劃種植結構等分析成果,以水定地,可合理確定本次規劃的灌溉面積目標。規劃到2030年,全區總灌溉面積達到3593萬畝,灌溉率提高到54.9%。廣西各設區市規劃灌溉面積分布見圖1。

圖1 廣西各設區市規劃灌溉面積分布圖
根據近年來各地的實際發展需求及已開展的前期工作,可基本規劃大型灌區的布局,在已規劃大型灌區的基礎上,選擇相對連片的區域,合理規劃建設中型灌區,小型灌區較為分散,在大中型灌區的布局基本確定后,依基本的地形地勢、水源條件布局小型灌區。廣西大中小型灌區現狀及規劃灌溉面積分布見圖2。

圖2 廣西大中小型灌區現狀及規劃灌溉面積分布圖
4.1.1 已建大型灌區
大型灌區耕地集中連片,水源、光照充足,是廣西主要糧食生產基地。目前,全區共有合浦水庫灌區、洪潮江水庫灌區、青獅潭灌區、峻山灌區、達開灌區、武思江灌區、六陳灌區、龜石灌區、五化灌區、右江灌區、欽靈灌區等11個大型灌區。綜合考慮《廣西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縣級農田水利規劃,以及灌區發展需要,11個已建大型灌區現狀有效灌溉面積共343.3萬畝,規劃灌溉面積共430.0萬畝。
4.1.2 規劃新建大型灌區
結合各設區市的發展需求及自然條件,選擇灌區相對連片的地塊,適當考慮合并部分中小型灌區,在此基礎上新建9個大型灌區,分別為:樂灘水庫引水灌區、馱英水庫灌區、百色水庫灌區、龍云灌區、下六甲水庫灌區、紅水河灌區、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黑水河灌區、龍江河谷灌區。9個新建灌區現狀有效灌溉面積共163.0萬畝,規劃灌溉面積共772.3萬畝。部分新建大型灌區是在合并了現有中型灌區的基礎上形成,如樂灘水庫引水灌區合并了六馮灌區、賓陽縣大江灌區等19個中型灌區;馱英水庫灌區合并了客蘭灌區、牛仔灘灌區、派關灌區、汪莊灌區等11個中型灌區;百色灌區合并了那音灌區、小梅灌區等5個中型灌區。
規劃到2030年,全區大型灌區共建成20個,規劃灌溉面積共1202.5萬畝,主要分布于來賓、貴港、北海和崇左等設區市(見表2)。

表2 廣西大型灌區規劃總體布局 萬畝
4.2.1 中型灌區現狀
結合實際調查,根據以下劃定原則,在以往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復核調整:
(1)取消因城市發展劃入城市建設范圍的灌區。如南寧市康寧灌區、龍潭灌區,玉林市雞冠灌區、長陂灌區。
(2)增補“十三五”規劃漏報的灌區。如柳州市江口水輪泵站灌區,桂林市靈渠灌區、引湘灌區、湖田洞灌區、蘭洞水庫灌區,賀州市大洞水庫灌區、大橋沖水庫灌區等。
(3)對水源無聯系而捆綁形成的重點中型灌區進行拆分。如將梧州市垌水庫灌區、黃垌水庫灌區從大任水庫灌區中拆分單列,將南寧市那齊灌區從大王灘灌區中拆分單列。
(4)對面積重疊而重復統計的灌區的進行刪除。如賀州市的蓮塘灌區實際屬于龜石灌區范圍,貴港市武樂排灌站實際屬于達開水庫灌區范圍。
(5)對已采用蓄水工程水源替代提水工程水源且新建渠系的灌區按新建灌區處理。如柳州市欖口灌區。
經復核統計,目前廣西共有中型灌區331處,現狀有效灌溉面積795萬畝。其中,重點中型灌區(5~30萬畝)71處,現狀有效灌溉面積397萬畝,一般中型灌區(1~5萬畝)260個,有效灌溉面積398萬畝。
4.2.2 續建中型灌區
根據發展需求、水土資源條件、投入可能,合理規劃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本次規劃2030年完成所有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并將20個重點中型灌區及57個一般中型灌區納入新建大型灌區或重新整合為新建中型灌區。規劃到2030年,續建中型灌區共254個,其中續建重點中型灌區50個,續建一般中型灌區204個。
4.2.3 新建中型灌區
根據《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水源工程近期建設規劃》、《廣西“十二五”大中型水庫建設規劃報告》,并結合廣西各市、縣水土資源平衡情況,本次規劃新建中型灌區35個,其中新建重點中型灌區5個,分別為百色市的鳳圩灌區、布見-龍馬灌區;崇左市的新安水庫提水工程灌區;柳州市的欖口灌區;桂林市的小盤洞灌區。
4.2.4 中型灌區總體布局
規劃到2030年,全區中型灌區規劃灌溉面積共988萬畝,其中重點中型灌區55個,規劃灌溉面積493萬畝,一般中型灌區234個,規劃灌溉面積495萬畝,主要分布于南寧、桂林、玉林和貴港等地級市。廣西中型灌區規劃總體布局見表3。

表3 廣西中型灌區規劃總體布局
根據廣西及各地水利發展發展規劃、廣西小型水利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配套灌排體系工程發展一批小型灌區?,F狀廣西共有2000~10 000畝的小型灌區635處,設計灌溉面積260萬畝。結合水土資源平衡,新建、擴建一批小型灌區。規劃新建11個2000畝以上的小型灌區,2000~10 000畝的小型灌區達329萬畝。規劃到2030年,全區小型灌區總規劃灌溉面積達1403萬畝。小型灌區主要分布于南寧、桂林、玉林、河池、柳州、百色和崇左等地級市。
通過分析規劃水平年2030年的灌溉目標及灌溉節水目標,結合灌溉綜合定額和規劃種植結構,合理分析全區的規劃灌溉面積。結合各設區市的實際發展需求和自然條件,合理規劃大中小型灌區布局。規劃到2030年,廣西規劃灌溉面積3593萬畝,其中大、中、小型灌區2030年灌溉面積分別為1203萬畝、988萬畝、140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