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層公共服務,關鍵看實效。要提高針對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要加強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增強為民服務意識和能力。
習近平
通過公共服務優化發展,進一步提升本地人力資本水平,促進更多人口合理流入海南,挖掘釋放教育、醫療、文體、養老等領域產品和服務需求,更大范圍擴大內需,促進境外消費回流,推動海南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及旅游業等產業發展。
《海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務發展規劃》
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保障,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
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 劉鵬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持續深入發展,為14億人文化奔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使億萬群眾讀書看報、觀影聽戲、唱歌跳舞、打球健身等基本文體需求得到保障。
人民日報時評《公共文化添彩小康生活》
精準有效的服務管理,要聚焦群眾需求的“靶心”,打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最后一公里”。把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才能更好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評論員 葉旭洋
群眾的需求越來越多元,提升公共服務實效,增強現代治理能力,需要大量懂專業、善治理的各方面人才。加強基層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既要持續“活血”,也要不斷“造血”。
評論員 滕洪坤
“互聯網+公共服務”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和政府辦事效率,還能提升公共服務的品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見面服務”通過“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購買蔬菜、健康監測、疫情宣傳等服務,為社區居民居家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撐。
評論員 王翠
健康碼關聯公共服務的場景太多,因為沒有或不會使用健康碼,老年人群體出行、辦事有了太多“堵點”“痛點”,但是公共服務不能因此忽視和遺忘特殊群體,疫情防控更不能出現“盲點”“漏點”。
《齊魯晚報》記者 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