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評價與啟示

2021-09-24 01:11:35蘇紅鍵
當代經濟管理 2021年8期

[摘要]結合福祉理論和城鄉發展理論的觀點,分析了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利用中國各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地區)2013—2018年城鄉數據,從外在福祉、精神福祉、健康福祉3個維度考察了各地城鄉福祉均等化狀況,并進一步討論了相關指標與城鎮化的關系。研究發現:近年來,全國平均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的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高,其次為中部地區,東北和西部地區較低;上海、天津、北京、重慶、浙江等直轄市或東部沿海省份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高,寧夏、甘肅、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省份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低;城鎮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穩健,與城鄉福祉均等化的相關指標均顯著相關。藉此,城鄉發展要圍繞福祉內涵推進實現高水平的均等化,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落后地區要以提高城鄉公共服務質量為突破口,以此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關鍵詞]城鄉差距;城鄉福祉;福祉增進;福祉均等化

[中圖分類號]F299 .2;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1)08-0024-09

收稿日期:2021-02-2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鄉福祉、空間均衡與城鎮化方略》(20FJLB019)。

作者簡介:蘇紅鍵(1984—),男,湖南慈利人,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城鎮化與城鄉發展。

DOI:10 .13253/j.cnki.ddjjgl.2021 .08 .004

一、引言

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現狀以及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導向,對鄉村振興、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宏觀背景下,本文從城鄉福祉均等化的視角考察新時期城鄉發展問題。

2002年以來,隨著城鄉統籌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推進,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趨穩并不斷降低,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降到2 .56。在城鄉收入差距之外,城鄉生活各有利弊,通俗的講,鄉村的悠閑生活、開敞空間、清新空氣、健康食品,城市的多樣化、便利性、擁擠性等等,都是影響城鄉居民福祉,進而影響人口遷移、城鎮化和城鄉格局的因素。由于城鄉各方面的差異,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并不要求城鄉收入相等,而是城鄉綜合福祉的均等化。藉此,如何評價城鄉福祉以及中國城鄉福祉均等化的現狀,成為本文研究的問題。

現有文獻對城鄉福祉的評價研究較少。根據福祉評價理論[1],可以分為城鄉客觀福祉評價和城鄉居民主觀福祉評價兩個方面。城鄉客觀福祉評價方面,宋洪遠和馬永良[2]參考人類發展指數(HDI)的方法,計算了按城鄉分的收入指數、教育指數和出生時預期壽命指數,發現1990—2002年中國總體的城鄉福祉差距呈現擴大態勢。金恩燾等[3]利用城鄉比值指標構建了城鄉福祉差距測評指標體系,發現2000—2017年中國城鄉福祉差距逐步縮小。城鄉居民主觀福祉評價方面,以城鄉居民幸福感評價為主,張軍華[4]對國內涉及幸福感城鄉差異的18項調查研究進行分析,發現城鎮人幸福感比農村人幸福感高。王天嘯等[5]等利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8年)提供的數據,從自我期望體驗、身心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等3個層次分析發現城鎮居民幸福感高于農村居民的幸福感。

在此現實與理論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福祉理論和城鄉發展理論的觀點,分析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利用中國各省份城鄉數據,考察各地城鄉福祉均等化狀況,并分析其與城鎮化進程的關系。本研究可能的貢獻有2點:第一,結合福祉理論與城鄉發展理論的研究,從外在福祉、精神福祉、健康福祉3個維度構建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分析框架。第二,由于鄉村生活的優越性較難量化,以往研究沒有考察鄉村人居環境相對于城市擁擠效應或城市病的比較優勢,而這一比較優勢正是其與城市集聚經濟的平衡因素。本文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這一擁擠效應,對城鄉發展差距指標進行調整。

二、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與評價方法

本部分結合福祉理論和城鄉發展理論,對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進行分析,參考人類發展指數[6]和地區福祉評價方法[7],設計城鄉福祉均等化的評價方法。

(一)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

本文研究集中在城鄉客觀福祉方面,不考慮微觀層面的個體偏好異質性。實際上,個體擁有不同的偏好,個體效用函數具有不可比較性和不確定性,從而某些不均等的分配可能會產生更大的福利,然而,由于不知道個體福祉函數的具體形式和分布狀況,只能假定,在總產出和總收入平均分配時,福祉最大[8]。黃有光在比較分析城鄉居民效用時,也認為“假設個人偏好完全相同,并不會影響問題的實質……至少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忽略個人偏好差異來簡化討論”[9]。顯然,不考慮個體異質性,不影響宏觀層面客觀福祉比較分析。基于這一前提,本文采用地區層面數據比較分析城鄉客觀福祉。

對福祉的討論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傳承柏拉圖的理念,將“善(good)”分為外在的善、精神的善和身體的善,其中,身體的善和精神的善為內在的善,與外在的善對應[10]。Pigou將福祉分為經濟福祉和非經濟福祉,分別對應“人作為生產工具”和“人作為活著的目的”,其中的經濟福祉對應外在福祉,非經濟福祉對應內在福祉[11]。阿馬蒂亞·森協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6]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以各國的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3項指標衡量各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與亞里士多德提及的3個方面一一對應,體現了幸福哲學內涵。

基于福祉內涵的哲學基礎及其在人類發展比較中的應用,城鄉福祉均等化指城鄉居民外在福祉、精神福祉、健康福祉方面的均等化水平。在具體指標選擇時,考慮數據可得性,先采用收入、受教育水平、醫療水平3個維度的指標評價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再融入人居環境指標考察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

城鄉居民外在福祉比較。外在福祉即外在的“善”對人們幸福的促進作用,主要指外在的物質條件,評價中一般以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費支出等進行衡量。阿馬蒂亞·森從自由發展的角度認為“有時候,實質的自由的缺乏直接與經濟貧困相聯系,后者剝奪了人們免受饑餓、獲得足夠營養、得到對可治疾病的治療、擁有適當的衣服和住所、享用清潔用水和衛生設備等自由”[12]。可見,外在經濟因素或者人居環境因素是衡量福祉的重要維度之一,相應的,對城鄉居民外在福祉的比較是城鄉福祉均等化的重要維度之一。城鄉居民外在福祉的比較類似城鄉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進行衡量,之后加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進行調整。

城鄉居民精神福祉比較。精神福祉即精神的“善”對人們幸福的促進作用,是內在福祉的一個方面。古希臘哲學表述為人的靈魂或心靈(soul)的“善”,與人的身體健康相對應。考慮精神福祉較難量化,往往以人文素養作為替代指標,一般采用受教育水平進行衡量。這主要是基于教育的本質或目的,“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培養智、仁、勇兼備的人”[13],這對應了精神福祉的內涵。參考HDI以平均受教育程度衡量精神福祉,本文對城鄉居民精神福祉的比較,以各地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衡量。為彌補替代指標的信息不足,考慮人居環境對人們精神面貌的影響,之后加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進行調整。

城鄉居民健康福祉比較。身體的健康狀況對福祉的影響顯而易見。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傳承了這一幸福觀,“一個身有殘疾者,或者一個老者,或者一個疾病纏身者,與一個身體健康者進行比較,即使他擁有超越于健康者之上的基本物品,但在實際生活中,前者仍然是一個弱者”[14]。HDI中采用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進行衡量,因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與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自身條件相關,同時也反映了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醫療衛生水平和環境狀況。由于缺乏各地分城鄉的預期壽命或其他城鄉居民健康狀況數據,本文以城鄉醫療資源配置的數據進行替代,主要采用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之比。同樣,為彌補替代指標的信息不足,考慮人居環境對人們健康狀況的影響,之后加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進行調整。

評價過程中,在城鄉收入、教育、醫療指標基礎上,加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進行調整。由于數據可得性,以上選取的3個維度指標以替代指標為主,存在信息不充分性,忽略了鄉村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相對優越性,為此,考慮加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對以上3個城鄉發展指標進行調整,衡量綜合的城鄉福祉均等化狀況。關于鄉村在人居環境方面的優越性,亞當·斯密在分析城鄉分工和城鄉關系時,較早指出“鄉村的美,鄉村生活的愉快,鄉村心理的怡靜……當有多少吸引人類的優點在”[15]。而在城市方面,伴隨快速城鎮化和城市增長,城市病日益普遍和嚴重。城市擁擠效應和生活方式對健康存在不利影響的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佐證,研究發現,城市較差的空氣質量、靜坐的工作方式、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造成了顯著不利的影響[16-19]。可以認為,鄉村自然環境相對城市擁擠效應的優越性,既直接影響外在福祉,也會影響精神福祉和健康福祉,因而,以此對以上3個維度的發展指標進行調整。具體指標選擇上,由于鄉村自然環境較難量化,本文以城市病、城市擁擠效應指標衡量城市人居環境的比較劣勢,以此反襯鄉村自然環境的比較優勢。考慮數據可得性并假定各地城市治理水平一致,選取城市人口密度指標衡量擁擠效應,即假定城市人口密度越大,擁擠效應越大①,以此作為城市在收入、教育和醫療水平等指標方面優越性的平衡。

(二)數據說明與評價方法

1 .數據說明

考慮2013年中國農村居民收入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本文采用2013—2018年各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數據進行評價分析。第一,城鄉收入比采用《中國統計年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進行計算。2013—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高,總體的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 .81降至2 .69,各省份城鄉收入比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均不斷降低,收入水平表現出地區、城鄉收斂的態勢(見表1)。第二,城鄉教育差距采用《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各地區分性別、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分城市、鎮、鄉村)中的高中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和鎮的數據合并為城鎮數據。城鎮人力資本水平優于鄉村人力資本水平,2018年,城鎮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約42 .60%,鄉村僅約15 .22%,城鄉比2 .80;2013—2018年,全國總體的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重均有所提高,鄉村比重提高更快,城鄉比快速降低,各省份該比值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均顯著降低,表現出顯著的均等化態勢(見表1),這也與近年來鼓勵返鄉創業就業有關。第三,城鄉醫療差距采用《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各地區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之比。據統計,城鄉醫療資源配置同樣表現出顯著的均等化態勢,全國總體和各省份平均的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之比均不斷降低,且各省該比值的標準差顯著降低(見表1)。第四,城市人口密度指標,采用《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各省份(城區人口+城區暫住人口)/建成區面積計算。

2 .標準化方法

本文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其中,考慮縱向可比性,同時為避免極端值的影響,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分別采用各個指標2013—2018年的第10大值和第10小值,標準化值大于1時取1。城鄉發展差距3個指標為逆向指標,比值越小表明均等化水平越高,故采用逆向指標的方法進行標準化;城市密度指標為正向指標,城市密度與擁擠效應較大時,抵消了城市集聚經濟,從而縮小了城鄉福祉差距。

3 .綜合評價方法

本文的綜合評價分2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對衡量城鄉發展差距的3個維度指標進行綜合構建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Du/r),參考人類發展指數及相關研究的方法,一般采用算術平均數或者幾何平均數,這里考慮存在部分標準化值為0的情況,取算術平均數。第二步,根據前面的解釋,將各個城市人口密度標準化的指標融入Du/r計算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Wu/r),考慮城鄉人居環境指標是對以上3個指標信息缺失的補充,將其與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進行算術平均;按照指標體系權重的方式也可以解釋,3個城鄉發展指標以衡量城市的優越性為主,城市人口密度指標以衡量城市的擁擠效應(鄉村的相對優越性)為主,取算術平均值相當于對3個城鄉發展差距指標與城市人口密度2類指標平均賦權。分別用公式表述為:

Du/r,i,t=(incomeu,i,t∧incomer,i,t+educationu,i,teducationr,i,t+healthu,i,thealthr,i,t)/3(1)

Wu/r,i,t=(Du/r,i,t+Densityi,t)/2(2)

其中,下標i和t分別表示地區和時期。Du/r越大,表示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Wu/r越大,表示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incomeuincomer、educationueducationr、healthuhealthr分別表示城鄉收入比、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之比的逆向標準化值,Density表示城市人口密度的正向標準化值。

三、各地城鄉發展和福祉均等化評價結果

本部分首先計算各地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再融入城鄉人居環境差異計算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比較分析各地城鄉發展均等化和城鄉福祉均等化特征。

(一)各地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評價結果

全國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顯著提高,各省份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的平均值從2013年的0 .654 8提高到2018年的0 .769 6(見表2)。其中,各個維度的城鄉差距均不斷縮小。第一,城鄉收入比不斷降低,各省份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的平均值從2 .667 5降至2 .553 8,期間,城鄉收入差距的最大值(2018年為甘肅3 .402 6)和最小值(2018年為天津1 .863 2)均顯著降低。第二,城鄉教育差距呈現縮小態勢,各省份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的平均值從3 .680 3降低到2 .858 5。結合表3,該比值的最大值(2018年為黑龍江)不斷降低,從5 .647 9降至4 .623 8,差距依然較大;浙江、江蘇、北京等地的這一比值較小,在2左右,即城鎮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為鄉村的2倍左右。第三,城鄉醫療差距呈現縮小的態勢,各省份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之比的平均值從2 .579 3降低到2 .309 3,該比值的最大值(2018年為海南3 .331 0)有所提高,最小值(2018年為天津1 .182 5)逐漸接近1,表現出城鄉醫療服務均等化的態勢。

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區次之,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略低(見表2)。結合各項指標來看,東部地區3個維度指標的均等化水平均最高,并且均呈現出不斷提高的態勢。中部地區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顯著提升,高于東北地區,而東北地區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城鄉受教育水平方面。東北地區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3個維度的均等化水平均有所提升,其城鄉居民受教育水平差距顯著高于其他地區,2018年東北地區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分別為45 .16%和11 .52%,分別顯著高于和低于全國總體水平。西部地區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顯著最低,主要是由于其較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鄉醫療差距,另外,西部地區城鄉受教育水平差距較小,呈現一種較低水平的均等化。

分省份來看,如表3所示,天津、浙江、江蘇、北京等東部地區省份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在2013年和2018年均位居前列,是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較高的省份。貴州、西藏、青海、甘肅、云南等西部地區省份在2013年和2018年的值均較小。從近幾年的位次調整來看,山西、內蒙古、湖南、新疆等省份的位次后移較多,主要與其城鄉教育或醫療差距擴大有關,比如,2013—2018年,山西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之比從2 .875 7提高到3 .200 0,內蒙古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從2 .721 9提高到3 .295 0,湖南主要是因為城鄉受教育水平差距擴大,新疆主要是因為城鄉收入比擴大。另外,廣西、吉林、廣東、河北位次前移較多,其中,廣西從2013年的第23位提高到2018年的第10位,3個維度指標的均等化水平均顯著提升,但也存在低水平均等化的特征。

(二)各地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評價結果

在以往城鄉發展差距的評價中,由于鄉村自然環境較難量化及數據獲取問題,往往并不考慮城鄉人居環境差異,從而大多數可量化的城鄉發展指標均單方面體現城市的優越性。本文以城市人口密度作為擁擠效應的替代指標,反襯鄉村自然環境的優越性,融入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中,考察各地城鄉福祉均等化狀況。

當融入城市人口密度指標之后,2013—2018年,全國各省份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的平均值同樣表現出顯著提升的態勢,從0 .556 6提高到0 .606 0(見表4)。分地區來看,各地區城市人口密度均呈現降低趨勢,加入城市人口密度調整后的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依然是東部最高、中部次之、東北和西部較低。各地區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從2013年到2018年均顯著提升,中部地區提升幅度較小。

分省份排序來看(見表4),上海、天津、北京、重慶、浙江等直轄市或東部沿海省份的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高,寧夏、甘肅、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省份的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低。從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位次變化來看,海南和廣東等省份位次前移較多;河南、福建、江西和新疆等省份位次后移較多;總體來看,大部分省份排序前后移動的幅度較小,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

從2018年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位次和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位次的比較來看,山西、湖南、青海等省份的城鄉福祉均等化位次提升較大,根據理論和指標計算的邏輯,這主要是由于這些省份偏高的城市人口密度造成的,城市的擁擠效應降低了城市的福祉優勢,從而縮小了城鄉之間的福祉差距;山東、江西、江蘇和新疆等省份的城鄉福祉均等化位次相對后移,這是由于這些省份的城市人口密度較低,城市的擁擠效應較低,從而對城鄉發展差距的調減作用較小。

四、城鎮化與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基本關系

消除城鄉對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城鎮化和城鄉發展的目標。Harris & Todaro較早論述了城鎮化和城鄉人口遷移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20]。以上對各地各個維度的城鄉發展和福祉均等化進行了評價,本部分討論其與城鎮化的基本關系。

表5顯示了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第一,城鄉發展3個維度指標中,各地城鄉收入差距與城鄉醫療差距正相關,這2個指標與城鄉教育差距并不顯著。這一方面與中國較早實施義務教育有關②,通過各項舉措保障全部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由此縮小了各地城鄉教育差距,弱化了城鄉教育與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與人口遷移有關,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勞動力傾向于向城市或發達地區集聚,從而拉大城鄉或者地區之間的人力資本差距水平,比如,東北地區的衰退及其人口外流也是其城鄉居民受教育水平較大的原因。第二,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與各個指標之間的關系,與指標算法(公式(1)和公式(2))相符,即與3個維度指標負相關、與擁擠效應指標(城市人口密度)正相關。擁擠效應指標(城市人口密度)通過降低城市綜合福祉,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城鄉均等化水平。第三,從城鎮化率(Urbanization Rate)與各個指標的關系來看,城鎮化率越高,3個維度的發展差距越小,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和福祉均等化水平越高;城鎮化率與城市人口密度顯著正相關。

在相關分析基礎上,對城鎮化率與城鄉發展相關指標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在采用時期固定效應或個體固定效應時,城鎮化率與相關指標的關系均顯著,僅匯報時期固定效應的結果;在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時,城鎮化率僅與收入的關系顯著。根據表6,模型1顯示了城鎮化率與城鄉收入比之間雙向固定效應分析結果,其負相關關系在0 .05水平顯著;模型2采用時期固定效應,顯著性提高到0 .01水平。模型1和模型2表明了城鎮化率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負相關關系的穩健性,結合系數來看,模型1雙向固定效應的穩健性更強,可以認為,在控制其他因素時,城鎮化率增幅1%時,城鄉收入比降幅0 .86%。這與Harris & Todaro[20]關于城鄉二元結構和人口遷移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印證了城鄉收入差距與城鄉人口遷移的穩健關系。同時,城鎮化率與城鄉教育差距、城鄉醫療差距在時期固定或個體固定時顯著負相關,表明同期城鎮化率越高的省份城鄉教育和醫療差距越小,或者說,同一省份城鎮化率的提高往往會伴隨城鄉教育和醫療差距的縮小(模型3和模型4)。城鎮化率與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城鄉福祉均衡化指標的關系檢驗發現(模型5和模型6),同一時期不同省份之間(或者同一省份不同時期),城鎮化率越高時,城鄉發展發展均等化水平越高、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越高,這與表5中相關分析的結果一致。

五、結論、啟示與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快速有序推進,但還未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成為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重點領域,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福祉理論和城鄉發展理論的觀點,分析了城鄉福祉均等化的內涵,利用中國各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地區)2013—2018年城鄉數據,考察了各地城鄉福祉均等化狀況,并進一步討論了相關指標與城鎮化的關系。

基于福祉理論,本文從城鄉居民外在福祉、精神福祉、健康福祉3個維度,明確了城鄉福祉及其均等化的內涵。在評價分析中,考慮數據獲取問題和替代指標信息缺失,在選取城鄉收入比、城鄉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之比3個指標構建城鄉發展均等化指標的基礎上,融入以城市人口密度為替代指標的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指標,構建了城鄉福祉均等化指標。根據評價結果,近年來,全國平均的城鄉發展均等化水平、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的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高,其次為中部地區,東北和西部地區較低;上海、天津、北京、重慶、浙江等直轄市或東部沿海省份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高,寧夏、甘肅、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省份城鄉福祉均等化水平較低;城鎮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穩健,城鎮化率增幅1%時,城鄉收入比降幅0 .86%,同時,城鎮化與城鄉福祉均等化的相關指標均顯著相關。藉此,本文得到3點啟示。

第一,城鄉發展要圍繞福祉內涵,推動實現高水平的均等化。根據福祉的內涵,城鄉福祉增進和均等化可以從多個維度考察,不僅僅是收入水平,還包括居民文化素養與健康狀況,內部的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等影響福祉質量的因素也逐步受到廣泛關注[7],為此,在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同時,要圍繞居民福祉內涵,積極提高城鄉居民精神福祉(教育文化)和健康福祉(醫療健康),提高城鄉公共服務領域的均等化水平。這一觀點與“城鄉等值化”的概念類似,即在承認城鄉差別的前提下,使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的福祉水平。目前,各地區還存在低水平的均等化、高水平的非均等化等現象,要因地制宜推動實現高水平的均等化。

第二,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促進城鄉福祉增進和均等化。現階段,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城鎮化還將快速推進10多年的時間(到2035年左右進入成熟穩定階段),協同推進兩大戰略是城鄉融合發展、城鄉福祉增進和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城鎮化與城鄉收入水平、城鄉福祉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此,要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此充分發揮城鎮化進程中的集聚效應、農民增收效應和貧困轉移效應等,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通過鄉村振興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增進城鄉居民福祉、促進城鄉福祉均等化和城鄉融合發展。

第三,落后地區要以城鄉公共服務為突破口,促進福祉增進和均等化。根據福祉內涵,可以重點圍繞收入水平、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等領域促進福祉增進和均等化,對于不同地區,發展基礎和短板不同,路徑選擇也不一樣。由于發展階段問題,提升落后地區和鄉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比較困難,相對而言,可以比較高效地通過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高落后地區的公共服務和福祉水平。為此,落后地區一方面要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以環境友好、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方向,帶動就地就近城鎮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穩步發展地方經濟;另一方面要積極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的可獲得性,在數量均等化基礎上積極提高質量,以此加快促進城鄉居民精神福祉、健康福祉均等化。

發展的本質是實現福祉增進和均等化,本文對各地城鄉福祉的比較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這一探索的意義在于:明確居民福祉的內涵和特征是有必要的,有益于區分城鄉發展的目標和路徑,使目標更具體、路徑更有效。其中,收入水平、精神文化素養、身體健康狀況是居民福祉的核心構成,城鄉融合發展的舉措和體制機制則是實現城鄉福祉增進和均等化的路徑,落后地區需要更加重視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福祉效應。這一探索有待拓展或深化的方面在于:可以進一步挖掘數據,對城鄉福祉及其不同維度進行比較分析。結合HDI的最新發展[21]來看,2010年開始將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等衡量發展質量的指標融入評價體系,未來可以進一步探索采用其他統計指標或微觀調查數據衡量各地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或鄉村人居環境的優越性。

[注釋]

①? 有研究從效率角度考慮了最優密度問題,與這里關于擁擠效應的假設不矛盾。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參考文獻]

[1]佩德羅·孔塞桑,羅米娜·班德羅.主觀幸福感研究文獻綜述[J].盧艷華,譯.國外理論動態,2013(7):10-23.

[2]宋洪遠,馬永良.使用人類發展指數對中國城鄉差距的一種估計[J].經濟研究,2004(11):4-15.

[3]金恩燾,王圣云,姜婧,等.21世紀以來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時空分異與政策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19(4):143-160.

[4]張軍華.幸福感城鄉差異的元分析[J].社會,2010,30(2):144-155.

[5]王天嘯,李昀格,攸頻.幸福感的城鄉差異分析——基于中國CGSS2008的調查數據[J].理論與現代化,2014(2):80-86.

[6]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0[Z].1991.

[7]蘇紅鍵.中國地區福祉的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0(10):89-98.

[8]SEN A K.On economic inequality[M].Oxford:Clarendon Press,1973.

[9]黃有光.社會福祉與經濟政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王旭鳳,陳曉旭,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11]PIGOU A C.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Macmillan,1920.

[12]阿瑪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任賾,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3]董方奎,陳夫義.梁啟超論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14]阿馬蒂亞·森,爾冬,何增科.簡論人類發展的分析路徑[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6):36-39.

[15]亞當·斯密.國富論[M].郭大力,王亞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16]WORLD BANK.Clean water,blue skies:China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millennium[M].Washington DC:World Bank Publications,1997.

[17]WANG X,KIRK R S.Nearterm benefits of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s:health impacts in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33(18):3056-3061.

[18]BRAJER V,MEAD R.Blue skies in Beijing?looking at the olympic effect[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development,2003,12(2):239-263.

[19]吉黎.城市化有利于健康嗎?——基于個體微觀遷移數據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3(3):18-28.

[20]HARRIS J R,TODARO M P.Migration,unemployment & development:a twosector analy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0,60(1):126-142.

[21]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Z].2020.

Connotation,Evalu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UrbanRural Welfare Equalization

Su? Hongjian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welfar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welfare, and uses the provincial(Chinese Hongkong ,? Chinse Macau and Chinese Taiwan are not included)data of 2013 to 2018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o examin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welfare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external welfare, spiritual welfare and health welfare,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evant indicators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average level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equalization and welfare equalization in Chin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In terms of regions, the level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higher,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lower. Shanghai, Tianjin, Beijing, Chongqing, Zhejiang and other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are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 of urbanrural welfare equalization, Ningxia, Gansu, Tibet, Xinjiang and other western provinces are with low level of equa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stable .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urbanrural welfare equal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shoul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highlevel equalization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welfare,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rural vitalization in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build a new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nd s new industryagriculture relationship.

Key words: urbanrural disparity; urbanrural welfare; promotion of welfare; equalization of welfa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人成网址|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中文字幕 91|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亚洲香蕉久久|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色噜噜久久|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自拍另类| a网站在线观看|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影院|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国产丝袜91|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欧美在线伊人|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7在线国产视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三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最新国产网站|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欧美成人第一页|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αv毛片|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91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找国产毛片看|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67194亚洲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