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楊洋 張仕宜 朱小華
摘 要: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成為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主要實施途徑為線上(QQ群、APP、小程序)及線下等打卡方式,途徑有限以至于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這一舉措發展緩慢,效果不明顯。分別從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及政府層面探究影響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實施的要素,提高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影響要素;運動打卡;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10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發展備受關注。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1]。實現這些目標,需要體育、教育、衛生等部門和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健康教育[2]。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184號建議的答復》(教體藝建議〔2020〕57號)中提及要在“減少”過重文化課作業的同時,“增加”學生體育家庭作業,讓孩子們保證每天1至2小時戶外運動,促進中小學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體育家庭作業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目前,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實施效果不明顯,仍受多方面的限制與影響。因此,探究實施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的影響要素,有利于促進體育家庭作業的順利開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1 體育家庭作業實施途徑及發展現狀
1.1 線下打卡
目前我校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采用紙質記錄表進行打卡,體育作業內容參考國家學生體質測試項目并結合學生實際體質測試情況制定,共分為三個等級(見圖1),要求學生每天按照教師布置內容進行鍛煉,并需要家長協助記錄學生的打卡情況。每半個學期收回一次記錄表,并對體育作業完成表現優異的同學給予獎勵。水平一的體育作業內容為1分鐘跳繩、3分鐘跳繩、保持坐位體前屈姿勢10秒×3組;水平二的體育作業內容為仰臥起坐50個、3分鐘跳繩、保持坐位體前屈姿勢10秒×3組;水平三的體育作業內容為仰臥起坐100個、3分鐘跳繩、保持坐位體前屈姿勢10秒×3組。此外,《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背面印有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給予學生鍛煉目標指引。目前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屬于彈性要求,由學生自行確定目標進行鍛煉。
從《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的回收情況來看,我校記錄表回收率達98%,每天堅持打卡的同學僅占32%。事實上,傳統的體育家庭作業打卡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作業內容無法靈活調動,一紙一表,內容固定,學生在鍛煉時難免感到枯燥;第二,定期收回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容易出現記錄表丟失的情況,不便保存,難以做長期的記錄及數據分析;第三,雖然作業需要家長協助監督并簽字,但仍然容易發生代簽的情況,同時,體育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實時鍛煉的專業指導,學生的鍛煉效果無法及時糾正;第四,學校定期印發紙質《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需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而收回的記錄表又難以存檔,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1.2 線上打卡
1.2.1 QQ群打卡QQ群打卡的方式即學生在班級QQ群中查收教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并打卡。教師在QQ群的群應用中點擊“作業”,即可布置作業,學生點擊“作業”,即可查看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及作業要求。同時在QQ群應用中還有“打卡”功能,教師可在其中設置,學生點擊打卡即代表完成。為了起到更好的監督評價作用,教師會隨機讓學生將體育鍛煉過程的視頻發至群中,并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評價反饋。這種QQ群的打卡方式需要家長高度配合及教師逐一點擊查看視頻并給予評價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不僅需要智能化設備的融入,而且教師批改作業進度慢,耗時長,不利于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的可持續發展。
1.2.2 APP打卡隨著科技的進步,有關作業打卡的APP不計其數,例如“曉黑板”“釘釘打卡”“優作業”等等,這些APP的使用功能類似,都需要用戶下載相關軟件并注冊,教師在APP上布置作業,家長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登錄查看作業,并監督學生完成作業[3]。有的APP可上傳作業視頻或圖片,并顯示完成進度,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自覺性;有的則可以查看同班同學的打卡情況,營造班級內良性競爭氛圍。這些功能看似可有效監督學生按時按量完成作業,但對學生能否按質完成作業,達到布置作業的初衷卻有待考量。APP作業打卡,雖然有效地在教學領域中融入科技手段,但仍存在一部分問題,如家長在手機上下載有關作業打卡的APP,會占用部分內存,容易給家長帶來不便,且大部分APP在打卡時會消耗流量,可見這種方式也存在了一定的弊端。
1.2.3 “小程序”打卡“小程序”打卡方式與APP打卡方式類似,但不需要下載相關軟件,借助微信的小程序界面搜索相關“小程序”,即可輸入信息登錄。例如“燈塔打卡”“課外體育”等。教師在小程序上布置作業內容,學生在小程序上查看任務并完成打卡[4]。此外,有的小程序上有相關體育運動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進行線上觀看學習,還可以對學生的運動動態進行跟蹤識別,只有做出標準動作才會成功計數,以保證體育作業的質量。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小程序上看到其他學生的打卡情況或作業排名,讓學生有“隱形競爭”的氛圍感,激發他們的鍛煉斗志。教師在后臺即可看到全班學生的打卡記錄,并及時給予評價。盡管這些小程序功能暫時能滿足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打卡,但操作中還是會存在部分問題,例如:跟蹤識別技術精準化問題、學生使用手機時長問題。線上打卡的方式多種,盡管運用科技手段為打卡提供了便利,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多方面協調配合,探索出實施體育家庭作業更為有效的途徑。
2 體育家庭作業影響要素分析
2.1 學生層面
無論是采取線上打卡或是線下打卡的方式,學生個體應提高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每一項任務,從主觀意識上改變對體育家庭作業的態度,積極參與課后體育鍛煉,為自己設置適當的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此外,不管是何種作業打卡方式,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主動、按質按量完成每一項體育家庭作業,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甚至主動給自己制定個性化體育鍛煉任務,提高終身體育的意識,最終達到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實施的效果。
2.2 教師層面
隨著科技融入生活,線下打卡逐漸被線上打卡方式替代,體育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應提高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對各種智能設備的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
管理能力。一方面,要科學制定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另一方面,還要管理學生對相關軟件的規范使用情況。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候,應考慮多方面因素,例如: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性、作業內容的多樣性、學生的可操作性、完成作業的時長、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等。除了要科學設置體育家庭作業內容,教師還應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引導家長積極督促孩子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提高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指導,提高鍛煉質量。此外,要針對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反饋,強化學生參與鍛煉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鼓勵學生成長,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2.3 學校層面
從學校層面來說,有效實施體育家庭作業,不僅需要體育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各班主任及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學校應積極動員各年級主任及各班主任做好家長的溝通協調工作,參與督促學生每天打卡的相關工作,協助學生養成“每天課外體育鍛煉一小時”的行為習慣。同時,學校還可以建立專項資金推動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考慮將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納入學生的體育成績考核或綜合評價,構建完善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自主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參與度。在校園網站或者校園公告欄上加強宣傳“課外體育鍛煉一小時”的體育精神內涵及重要作用[5],從思想文化著手宣揚,提高學生及家長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
2.4 家庭層面
從家庭層面來說,由于中小學學生的自制能力普遍不高,因而不管是線下打卡還是線上打卡,都需要家長給予學生監督與鼓勵,確保學生能夠按質按量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尤其是線上打卡,家長為孩子提供相關智能設備的同時,要對智能設備的使用做好管理。同時,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工作,與學校教師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培育孩子,改變傳統的“唯文化成績論”觀念,做到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注重培養體育精神,給予學生充足的室外活動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陪同練習,親身示范,為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體育鍛煉氛圍。
2.5 社會層面
從社會層面來說,社區增加群眾體育鍛煉的專業場地,延長免費開放的時長,加強營造社區體育鍛煉的氛圍,為學生室外體育鍛煉提供便利條件。同時,社會公益組織可組織開設體育“四點半課堂”或“五點半課堂”,給予社會群眾科學的體育鍛煉知識及提高群眾的體育文化素養。社會其他機構可以從體育參與者的角度出發研制相關科技產品,尤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家庭作業打卡軟件及相關的智能設備,充分了解群眾家庭需求,技術上不斷更新,在模式識別、動態跟蹤、計數計時等方面更細節化、精準化,加設專門的青少年模式,從設備上把控學生的使用時長。2.6 政府層面
為了促進青少年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一小時”,有效落實中小學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政府要完善相關政策,給予學校保障支持。目前,中考體育分值占比已經逐步向文化科目靠近,甚至擁有同等分值,一定程度上改變家長對體育鍛煉的看法,促進學生課后體育參與度上升,但是在很多學校仍然出現“為中考而體育”的情況。因此,相關政府部門要完善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
政策,給予學校體育教師及家長政策上的引導。政府有關部門可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體育運動場地,為青少年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提供基礎保障。
3 結語
目前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路徑主要分為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無論是線下的紙質表打卡方式,還是線上的“群打卡”“APP打卡”“小程序打卡”方式都尚未發展成熟,存在一定的弊端,導致體育家庭作業尚未廣泛實行。影響家庭體育作業實施的要素不僅僅有學生、教師,還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貫徹實施國家對青少年課外鍛煉要求,需要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協調配合。首先,國家應該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引導加強廣大群眾對體育的重視,呼吁各社區積極開放青少年課外鍛煉場地,為青少年課外鍛煉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在社會上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分為;其次,學校及家庭應積極配合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學校要協助體育教師,做好布置作業前期準備以及作業回收批改的后期反饋。家長則需要加強孩子居家鍛煉、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監管力度,與學校雙管齊下,共同培育學生課后鍛煉的意識;最后,學生作為參與課外鍛煉的主體,要著力提高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自覺性,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教師作為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的決策者,應重視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性、科學性及可操作性,最終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楊多多,李海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學校體育改革施策(2)目標:《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4):75-80.
[2] 毛振明,錢婭艷,程天佐.推進“體育家庭作業” 開辟學校體育“第二戰場”[J].體育教學,2020,40(10):20-22.
[3] 王雅潔.中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路徑[J].體育教學,2019,39(9):49-50.
[4] 黃勇.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方法與對策研究[J].體育教學,2020,40(8):35-36.
[5] 湯祥.例談小學家庭“體育作業”的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9(04):77.
收稿日期:2021-07-18
作者簡介:唐楊洋(1995-),女,湖南長沙,碩士研究生,初級教師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人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