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ot
一年聚集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的閑魚最近沒閑著,也做起了自己的盲盒生意。在其官方自營店內,一套神獸盲盒正在預售。剛果長頸貓、熊貓狗、羅馬尼亞雙頭雞……不同于其他潮玩商家,這些神獸均緣起于閑魚玩家自發的文案創造,只是被閑魚帶進真實世界中。
神獸誕生也僅僅是閑魚“不務正業”的一個縮影。
一直被視為阿里零售電商環節最末一環的閑魚,經過7年發展,早已是國內第一的閑置交易平臺,小到盲盒,大到房屋,幾乎涵蓋商品全品類;玩家也從同城,逐步跨越線上線下。
據QuestMobiles于7月底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1半年大報告》顯示,2021年6月,閑魚以月活用戶(MAU)1.47億,首次入圍APP用戶規模億級玩家俱樂部,正與網易云音樂、B站、王者榮耀等同量級的APP平起平坐。
而在閑魚3億用戶中,90后占比超過60%,95后占比超過35%,意味著閑魚也早已擠進年輕人的世界。閑魚的流行在于其不僅看到了年輕人省錢、消費并存的雙重現實需求,更挖掘了一個群體的亞文化情感需求。
無論是“破產三姐妹”還是技能交易,在閑魚里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用戶在閑魚上不僅僅是在交易商品,更是在經營生活、分享興趣,尋找自己的“圈子”。
在這個巨大扁平化的自由市場,惺惺相惜和信任是交流的基礎,也是交易的核心。獨特的Z世代文化社區氛圍,也讓閑魚越來越像另一個Z世代大本營——B站。
“比利時木塊犬,性格木訥、長得也跟個木頭似的;不吃不喝也不拉,好養活;非常怕火,買回去以后千萬別靠近火源。家里有練過跆拳道的親戚千萬不要買……”
目前,閑魚神獸專賣店共上架6款盲盒,每一款都是世間獨此一份的“上古神獸”,上述仿佛加密的盲盒介紹,正是脫胎于閑魚玩家們自發的“文學創作”。據資深閑魚玩家悉達多回憶,這些神獸買賣原本只存在于玩家自發編撰的二維圖文,本意只是想吸引買家注意力,一旦有了人氣其他商品也會更好賣,“沒想到又出圈了”。
就像B站的各類彈幕梗火爆全網一樣,閑魚玩家們作為野生營銷文案高手,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并輸出大量獨特的文學密碼:包括以“老婆不讓”為代表的家庭倫理文學、以“前任送的”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愛情文學、以“基金虧了”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等等,層出不窮。
推動閑魚暗流誕生與流行背后最難以忽視的一個因素是用戶構成的變化。
閑魚非職業賣家們的營銷文案內卷,一方面說明了閑魚用戶量的增長,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年輕用戶對平臺社區文化的認同與喜好,才可能加速閑魚文化的傳播。以“二次元文化”成功出圈的B站,標簽之一就是互動文化的成熟。從“YYDS”到“前方高能”,B站用戶中占比超82%的90后與00后自發地將B站打造成了新時代互聯網熱梗策源地,梗的擴散范圍也展示出了用戶高度的自我身份認同。
目前閑魚用戶中95后占比超過35%,意味著每10個用戶就有近4個是Z世代玩家。除了年輕態的用戶構成外,閑魚與B站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影響最深遠的便是以興趣社區為切入點。
閑魚創始人諶偉業曾在2016年第一屆魚塘大會上表示,閑魚將更著重以社區為驅動核心;同年,在思考了閑魚的價值后,他得出結論,社區是閑魚的發展方向,“如果是正兒八經賣二手貨,根本不需要閑魚,淘寶就干完了”。
因此,將社區作為發展的核心貫穿了閑魚的發展歷程。從曾經的“魚塘”到現在的“會玩”,閑魚的策略是打造一個具備年輕人屬性的電商內容社區,讓用戶可以去逛的線上“跳蚤市場”,通過社區內人與人的互相熟悉,降低交易壁壘。“會玩”作為最明顯的入口之一,承接了“圈子”和“廣場”功能,用戶可以在其中發布動態。未來,“會玩”或許會成為閑魚基于定位形成的“二手市場”魚塘的升級版。
細致的分區成效也很明顯,“三坑”、潮玩娃圈、復古手作等亞文化興趣愛好者已經在閑魚安營扎寨,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長。不同的是,承載他們內容的載體既不是視頻也不是圖文,而是實實在在的物品。
閑魚,也成為當代亞文化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無論年輕用戶多么沉浸于B站、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一旦觸及實物愛好,都繞不開閑魚——無論是入坑前的一時興起,還是出坑回血,閑魚都是最優選擇。
從這一點來看,閑魚要比只能一鍵三連的B站走得更遠。
閑魚注重打通興趣與交易之間的壁壘,不僅輕而易舉獲得了流量青睞,還給了閑魚玩家更大的空間。
在國內二手電商市場領域,已經形成了閑魚、轉轉兩強寡頭的局面。根據易觀國際提供的數據,閑魚和轉轉目前已經占據二手電商90.9%的市場份額,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72.9%和33.1%。
從商業模式來看,閑魚將社區化與C2C模式相結合,使得閑魚與其他二手交易平臺區分開來,成為電商行業的一種創新模式——用社區模式驅動發展。玩家們在達成交易的過程中也建立了一種社交關系,增加了用戶之間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