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思佳


摘要: 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在綠色環保立意上出發,新能源汽車應時而生。在該種汽車類型中,電機控制為核心技術,要想保障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勢頭始終強勁,人才為首要前提。因此文章以下從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現存問題和意義入手,著重闡述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路徑,以期能夠為該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帶動國民經濟再攀新高。
Abstract: A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energy vehicles should be born at the right time. In this type of vehicle, motor control i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ensure that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s always strong, talents are the primary prerequisite.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ignific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focusing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new energy vehicle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bile Internet,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nject fresh blood into the industry and drive the national economy climb to new heights.
關鍵詞: 移動互聯;新能源汽車;控制技術;教學研究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new energy vehicles;control technology;teaching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8-0242-04
0? 引言
新能源汽車相關崗位之于應用實踐性人才缺口極大,而如何面向社會市場需求,培養人才,成為教育工作者都在著重探討的問題。高職院校在原有教學基礎上結合移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教學領域的大勢所趨,文章以下就針對該課程下教學方式的改革研究進行詳細論述。
1? 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現存問題
1.1 教學方式落后陳舊?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運用大班級授課形式配合傳統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學習效果但是其對于現代教育來說,已經不足以匹配現代學生學習的訴求,而這種陳舊的教師主導的課程,容易使得學生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長此以往,產生惰性。而現代高職院校學生大多還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征,即不會學習且不愿意學習,每天按部就班的上課只是為了出勤記錄,完成課時任務,而很少有學生因為學習去學習,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學習勁頭普遍低下[1]。在課堂表現和求知上,嚴重缺乏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課堂互動效果極為低下,除卻教師刻意點名,很少有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而后很多的課后作業也都是趨于應付,互相抄襲的情況屢見不鮮。
1.2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自身性質?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該課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操性,對于學生的電學基礎與探究學習精神有著很嚴格的要求,而面對學習能力和基礎不盡相同的學生,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填鴨式的講授方式根本無法將該課程的重點難點完全剖析清楚,教師面對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也無從下手把握尺度,長此以往便造成學習能力較差和基礎薄弱的學生出現聽不懂的現象,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會人為教學進度過慢,在這兩種情況下,極易挫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1.3 實訓課程流于表面形式? 在本課程部分理論章節完成后,會進行為期一段時間的實驗實訓課程,但是實訓內容主要以實訓設備的了解或者對已知知識的驗證,學生遵守教師指導或者書本步驟,進行實驗驗證,大體都是對既往知識的復制操作,幾乎沒有創新可言。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對于各種裝置的部件或者連接原理都不求甚解,但是為了完成課時任務會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實踐操作[2]。很少有學生是因為出于興趣進行實訓課堂,滿足求知心理。而這種被動地學習方式對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是存在極大阻力的,學生動手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提升也遠遠低于預想效果。
1.4 考核方式和評價手段過于單一? 大部分高職院校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試卷為主,大多采取平時表現的40%+期末試卷成績的60%,其中平時成績的組成有日常出勤、作業完成情況等。而期末考核的內容大多以日常書本理論知識為主,另外期末時教師都會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劃分重點,以此便給了部分學生投機取巧的機會,在臨近期末時,對課程進行突擊,做到臨陣磨槍,發揮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考試。這種考核方式的存在極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和實踐表現以及思維邏輯的能力,降低了課程考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與教育的初衷背離,很難起到以考促學、以考助教的效果[3]。
2? 移動互聯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意義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使其一躍成為二十一世紀科技的代名詞之一,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在當今社會的應用已經隨處可見,對于教育領域亦是影響頗深。在原有教育基礎上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促進了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升了教學質量,其重要意義體現于幾個方面,以下進行詳細羅列:
2.1 開放的學習環境? 互聯網的普及,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使得線上教學平臺逐漸興起,而這種教學可以打破以往教育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更加自由,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及習慣自行掌握學習節奏,在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在教師的管轄下成為學習的奴役。
2.2 教學問題、任務情境驅動? 立足于高職院校學生特點,教師可以在網絡海量的資源中為學生收集更多新穎的學習內容,在該過程中,以教學大綱為導向,將真實的知識點和書本進行結合,通過案例的方式來進行技能之上的講解[4]。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這一課程中,將新能源汽車出現行駛無力故障為前提,也就是全新的任務導向來學習新的知識點,在解決這一案例的進程中,就是新知識接收的過程,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之于學習的探究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3 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 在運用信息技術結合課程知識進行學習時,可以提升學習氛圍,一改往日沉悶無趣的課堂現狀,通過網絡平臺的數據收錄,教師也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于知識的理解情況,并根據大部分學生進度現狀調節課堂節奏和方向。
3?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3.1 課程標準設計? 課程標準處于教學綱領性地位,對每科課程都具有導向性作用,課程標準的科學合理可以直接決定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力度,教學實施效果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在以往教學中,大多采用教研室內部研討另加其他院校同類課程參考的方式進行設計制定[5]。更加側重于教學內容的表達和目標的陳述,整體來說在可操作性上為短板,存在教學目標和職業能力相互脫離的問題,使得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尚待挖掘。而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專業教學資源庫中根據課程提供了不同種類型的課程標準,該課程標準敲定執行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由行業資深專業、示范院校等進行聯合頂層規劃,在職業能力、教學內容、應用規范等方面均給予了詳細的說明和標準,在科學性和有效性上直接彌補以往教學課程標準的短板,以專業教學資源庫中的課程標準為藍本,相對結合自身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例如教學資源、地域特色等方面,并確定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的特點,針對新能源汽車典型應用電機的結構原理、驅動控制等系統分為5個教學項目,20個任務點,每一個任務點都不是隨意設置的,而是針對每一個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規范的。在教學方式上導入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特征上,可以發現該專業的實踐性較強,所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在合適不過[6]。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開啟學生獨立學生探究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進行交互,杜絕了教師在課堂上單打獨斗的局面。
3.2 教學方法設計? 上文已經提及到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中,課前預習為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極大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的教學資源庫中海量的學習資源,和教師針對課程內容提前發送至移動端口的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反饋。而針對一些學習能力和基礎能力不盡相同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分層設計知識進度,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構建因人而異的教學框架,以學習指南的形式給不同部分學生學習建議[7]。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向微信群、QQ群等發布幾天內的學習任務單和學習資料,學生每天登陸專業的教學資源平臺進行預習,以任務單為基準,根據記錄,便可生成學生日常學習情況,亦可以將其最為評價指標計入期末成績,督促學生每日自行學習。
3.3 實訓課堂設計? 上文已經提及,目前部分高職院校下的實訓課程過于敷衍。課程的實訓教學基本以驗證性實訓為主,并且由于現有的實訓設備高度集成,學生在做實驗時往往看不到其內部結構,只是按照老師示范操作或實訓指導書對實訓內容進行復制操作,不能調動學生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較差導致學生對每個項目具體結構特點、工作原理、檢測方法往往不求甚解,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所以針對實訓課堂,首先高職院校管理層要引起重視,立足于高職院校辦學宗旨之上,著重強調實訓課堂的重要性。而針對實訓課程的開展,需要高職院校為該專業學生構建一定的實訓環境。而實訓課堂的設立,其目標就在于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其為學生在日后就業中奠定一定基礎,提高就業競爭力。所以高職院校便需要立足于此,結合社會企業目前對于該專業學生能力的實際訴求和最新的技術設備(圖1)進行了解,高職院校進行實訓場地的規劃,和最新設備的采買(圖2)。其規模務必要和真實的就業環境相差無幾,以此才能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實訓經歷。而針對實訓教師來說,高校可以對外聘請專業口企業中的高級技術人才,為學生傳授最為前沿的應用技術,并在實訓課程中,都要留有一定時間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另外,如果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內想要獨立進行實踐技能的提升,亦可向學校提出申請,打開實訓基地。另外,高職院校亦可和本地對口企業實行合作,形成校企聯合的模式,再度深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3.4 課堂活動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活動教學的開展是立足于課前學生學習情況之上的,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對自主學習階段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述,并在同學各自發表觀點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幫助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最終解析,完成知識內化和能力上的拓展[8]。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范疇,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展開針對性教學,將知識技能點根據類型進行實際劃分,例如可以將劃分為實效討論、示范講解、任務驅動三種,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運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進行開展。
3.4.1 實效討論? 該問題方式主要為記憶和理解兩方面的教學內容,其所囊括的知識大多以事實性和概念性進行分析,例如驅動電機種類以及特點,驅動電機系統工作條件等,這種基于概念性的理論特征知識可以運用實效討論的課堂模式。而教師業可以利用問題本身的知識點進行10-15分鐘的講解,而后將課堂時間繼續交還給學生進行實際討論。例如特斯拉采用感應電機而國內廠商大多使用同步電機這種問題,根據作為給學生分成小組模式,促成有效的討論。而討論完畢后,學生進行發言,而后組學生可以針對上一組學生發言提出問題或者進行補充,亦可提出新穎的論斷,豐盈課堂形式。最終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以鼓勵的形式進行評價總結,避免因為不同觀點的評判給學生之間帶來嫌隙[9]。而針對討論較為激烈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冷卻手段,將該問題放置于線上平臺,并將討論的過程一同上傳,供學生參考,而后根據真實的答案進行解析,并著重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
3.4.2 示范講解? 該課堂類型模式主要針對分析和判斷的知識技能點,其所設計的知識類型大多為結構原理類內容,例如電機傳感器原理、逆變電路原理等,屬于比上述類型稍難一層的認知層面。針對這種知識點,教師依舊在課前進行下達學習任務,并輪流布置2-3組學生利用教學資源庫中的學習資源和教師錄制的視頻等為課件參考,每組派出代表進行PPT演示,運用動畫等形式的方式將知識內容細節進行剖析,待每組學生講解完成后其他組內學生可以對講解中的表現、或者不懂的地方提出質疑,由學生再度進行講解。而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且發布本次課程課后作業來深化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3.4.3 任務驅動? 針對應用型和創新型等層次的教學內容可以運用任務驅動課堂模式來完成,例如所涉及到的知識類型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更換、檢修控制系統等實踐性的知識點。教師課前發布教學活動任務單,帶領學生開啟任務活動解析之路,待學生明確知識任務后,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逐級演示操作,并對重點難點問題著重講解,任務演示完畢后,引導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輪轉,注意任務知識上的實際操作,回答任務工單中的知識問
題[10]。教師在各組間巡回指導,針對個別細節問題行單獨指導,但如若發現集中問題,則說明剛才的具體講解流程中存在漏洞,再度進行集中指導,以期達到學生本節課程中的知識難點達到融會貫通,并針對各組間操作過程進行細致的量化評價,對任務完成出色的組別著重表揚,鼓勵其將流程講解的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供同學之間流轉學習,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組間互評,在不違反教學規則的基礎上,延展教學模式和方法,打破教學壁壘,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旨在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而針對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小組也要給予相應鼓勵和指導,希望下次同類型的課程可以再接再厲,超越自己。
3.5 考核評價設計? 考核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衡量每個學生的好壞,而是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也是總結學習成果的有效措施。為此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之上,創建階段性和總結性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重點圍繞課前學習表現以及課堂表現來進行設計,在考核標準中提升課前學習和課堂學習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權重[11]。具體來論述就是針對課前學習板塊中的學習記錄、作業檢測、考勤情況、話題討論等實行公示制度,根據數據事實為依托,給予成績,并可以將部分成績錄入期末總成績的30%。課堂學習則重點關注課堂參與度、實訓評分、學習作品等方面,這一部分的成績分可以由學生之間的互評、組間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三方集合取平均分,該部分的成績可以占據總成績的40%。最后的30%由期末試卷成績來進行給予。這種教考分離的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過程性的評價占比,并根據不同側重節點的環節進行細則規劃,將考核評價實施的目的有效地發揮出來,做到督促和激勵學生學習的效果。
4? 結束語
針對高職教育,國家給予了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幫扶,并極力推動職業教學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使用,致力于打開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改革的新局面,這對于教育領域來說,無疑是又一個里程碑式的存在。這種教學應用方法具有實際的教學意義。文章立足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特點之上,給予了教學標準,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和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互動式教學,在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同時,在教師引導、分組討論、任務驅動、分級評價等多種教學形式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欲,將所學知識能夠應用得更加得心應手,掌握得更加牢靠,有效提升學生知識內化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嘉,黃如君.信息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9(22):181-182.
[2]唐小春,于冰,許時杰,等.新能源汽車用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噪聲及續航優化研究[J].電機與控制應用,2020,047(001):91-96.
[3]肖麗,高峰,侯淑萍,余璐,張慧芳,劉步新.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速度傳感器故障檢測與容錯控制法[J].電工技術學報,2020,35(24):49-60.
[4]梁秋華,韓偉,劉楚生,等.新能源汽車定轉子沖片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與規劃[J].鍛壓技術,2019,44,289(10):122-127.
[5]Cruz R,? Cruz R. Purposes and outcom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national development[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ociety,2020,17(1):5-20.
[6]王震坡,袁昌貴,李曉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管理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分析[J].汽車工程,2020,42(12):15-29.
[7]田善武,許秀瑞.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路徑研究——雙元性創新的視角[J].現代管理科學,2019(09):31-33.
[8]Tsohou A,? Siponen M, Newman M. How do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service degradation influence consumers' use of services?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service degradation decision theory[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0, 35(1):2-24.
[9]李曉敏,楊嬌嬌,劉毅然.技術進步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影響——來自15個國家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20,34(10):15-20.
[10]周維,梁偉銘,蔡俊,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能量管理優化控制仿真軟件設計與應用[J].汽車技術,2019(05):26-32.
[11]Wang Y, Meng W D, Li Y Y, et al. R&D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Firm Based on Consumers Preference and Government Subsidy[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1):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