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敏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 廣東 廣州 510260)
與10年前的局面不同,現在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在充斥著電視、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游戲機在內的電子產品中長大[1]。有研究顯示,兒童早期過度接觸電子屏幕可產生多種問題如肥胖、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生長發育遲緩、學習障礙等[2]。出于上述問題的考慮,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5歲的學齡前兒童每日暴露于電子屏幕的時間不得超過1 h,并應在監護人陪伴的情況下一起觀看內容[3]。盡管如此,仍有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兒童每日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超過1 h[4]。為了了解海珠區學齡前兒童的電子屏幕暴露及家長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我們對10所管轄幼兒園兒童的監護人發放了電子調查問卷,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第1階段,將海珠區按經濟狀況和地理位置分成2層(市區、郊區),每層各隨機抽取1個區;第2階段,在抽中的區域內,每區隨機抽取5所幼兒園,共抽取10所幼兒園;第3階段,抽中幼兒園中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兒童均參與本次調查。
本項目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以發放電子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通過回收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得分越高,家長態度越寬容,并根據暴露時間分為低暴露組(每日<1 h)和高暴露組(每日≥1 h),分析影響兒童電子屏幕暴露的家庭相關因素。
使用SPSS 17.0軟件對變量進行相關統計分析。用t檢驗對于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連續型變量進行分析,數據用(±s)表示,使用χ2檢驗對分類變量或等級變量進行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2 113名兒童進行分析,并將兒童分成兩組:低電子屏幕暴露組(每日暴露時間<1 h)和高電子屏幕暴露組(每日暴露時間≥1 h),兩組的比例分別為53.2%和46.8%。家庭養育孩子數量多、家庭為三代及以上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為高中或以下、被調查兒童在家庭中為非獨生子女、母親擔當日常照護人的兒童,其電子屏幕暴露時間較長(P<0.05),見表1。

表1 電子屏幕暴露與家庭養育環境的因素比較
父母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為權威、專制性使用,其電子屏幕暴露時間較短,而父母中立態度、聽任自然的寬容式態度,使得兒童的電子屏幕暴露時間較長(P<0.05),見表2。
表2 父母對兒童電子產品使用態度與兒童電子屏幕暴露時間的比較(±s,min)

表2 父母對兒童電子產品使用態度與兒童電子屏幕暴露時間的比較(±s,min)
父母對兒童電子產品使用態度得分范圍低暴露組(n=1125)高暴露組(n=988) P寬容 19~85 72.3±7.5 76.1±6.4 0.003中立態度 11~55 32.1±5.3 36.4±5.8 <0.001權威 10~55 20.4±4.9 23.3±5.7 <0.001專制 8~45 19.1±4.8 21.7±5.6 <0.001
盡管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 h,但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兒童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過長。本文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的電子屏幕暴露時間每日≥1 h的比率為46.8%。何曉潔等人的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電子產品過度暴露的比率達到36.6%[5],另一項研究顯示,34%的兒童每日電子屏幕暴露時長在2~3 h[6],大部分以觀看動畫片為主,表明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在學齡前兒童這個群體中已不容忽視。
父母的養育方式及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兒童電子屏幕暴露的時長。本文結果顯示,父母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為權威、專制性使用,其電子屏幕暴露時間較短,而父母中立態度、聽任自然的寬容式態度,使得兒童的電子屏幕暴露時間較長。養育態度決定了兒童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寬容的父母幾乎不控制兒童使用電子產品[7],并且讓兒童更獨立的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因此兒童花費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過長也就不足為奇。
本文結果顯示,家庭養育孩子數量多、家庭為三代及以上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為高中或以下、被調查兒童在家庭中為非獨生子女以及母親日常照護兒童是電子屏幕暴露時間過長的危險因素,此結果與文獻的結果類似[7-10]。生育孩子過多,母親承擔的家務負擔過重,會導致抽不出時間來管理和照護兒童,從而選擇讓兒童選擇電子產品以打發時間。而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可能更多的可以理解限制兒童電子產品使用的必要性,并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技能如讀書、親子游戲等,使得兒童在家庭里的休閑時光不僅僅聚焦于電子產品當中。
綜上所述,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養育兒童較多、父母對兒童電子產品使用的態度為中立或者是寬容,可導致兒童電子屏幕暴露時間過長。長時間的電子屏幕暴露表明親子關系有問題,應積極建立好的親子關系以避免學齡前兒童過度暴露于電子屏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