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延貞,李海萍,王 晶,劉 玉,盧彩蘭
(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 青海 西寧 810005)
心力衰竭在臨床上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其作為病理狀態之一,主要是心肌舒張功能或收縮功能降低,導致心排血量絕對或相對不足,對機體代謝無法滿足[1]。在臨床上呼吸系統感染作為一種常見疾病類型,兒童極易發生,而毛細支氣管肺炎、重癥肺炎極易合并心力衰竭。在兒科中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歸屬于危重癥,對患兒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臨床上以影像學檢查和臨床癥狀為主要診斷方法,實驗室客觀指標缺乏,同時診斷標準(特異性)也缺乏,不能對預后和病情進行準確判斷,無法鑒別重癥肺炎。相關研究顯示,對心力衰竭成年患者檢測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可作為標志物,實施有效診斷,而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診斷中對兩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臨床研究相對較少,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中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測定的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就診的6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納入合并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年齡(2.08±0.35)歲;并選擇同期60例體檢健康兒童納入健康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年齡(2.10±0.38)歲;另選擇同期60例肺炎患兒納入肺炎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2.15±0.36)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1)按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制定的《小兒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和《實用兒科學》,符合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年齡2個月~3歲的兒童;(3)避免活動、避免使用藥物(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ACEI等);(4)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病;(2)腎臟疾病;(3)肥胖、營養不良;(4)貧血;(5)肝臟疾病;(6)哮喘家族史。
健康組兒童于體檢時對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進行測定;合并組分別在恢復期和急性期進行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測定;肺炎組在住院當日檢測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檢測方法為:患兒處于空腹狀態,對靜脈血進行抽取,抽取量為3 mL,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采用免疫分析儀(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型號:savant-100)對2項指標實施檢測,離心速度為3 000 r/min,時間為15 min,隨后取離心后的血漿(無黃疸、溶血及脂血)進行測定。檢測結果2 h內完成。所有測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心力衰竭急性期主要是指心力衰竭發作6~24 h,心力衰竭恢復期主要是指心力衰竭發作得到控制后5~7 d。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對比合并組(恢復期、急性期)、健康組和肺炎組患兒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
應用SPSS 23.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合并組(急性期)、合并組(恢復期)、肺炎組、健康組患者血清N端-B型鈉尿肽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975.50,P<0.05);合并組(急性期)血清N端-B型鈉尿肽水平最高,其次是合并組(恢復期);肺炎組與健康組相比,肺炎組血清N端-B型鈉尿肽水平較高,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檢測結果對比(±s, pmol/L)

表1 各組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檢測結果對比(±s, pmol/L)
組別 例數 血清N端-B型鈉尿肽合并組(急性期) 60 411.58±45.75合并組(恢復期) 60 239.75±32.15肺炎組 60 72.88±11.25健康組 60 65.50±10.25 F 975.50 P 0.0000
伴隨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心力衰竭的認知程度也越來越高,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由于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易發生診斷心力衰竭的擴大化或遺漏,因此,尋求一種簡單實用,敏感性、準確度高的診斷方法一直是兒科臨床工作者不斷尋求的目標。小兒肺炎是小兒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無季節性,但冬春季節更易發展,發病人群以3歲以內的嬰幼兒為主[3]。如治療不徹底,易反復發作、引起多種重癥并發癥,影響兒童發育[4]。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往往是導致患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5]。然而在臨床上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缺乏早期識別指標[6]。相關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缺氧會導致心室壁運動障礙,提升血漿BNP水平[7]。在成人領域,多數研究致力于顯著冠心病病變嚴重程度和血漿BNP的相關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漿BNP水平提升顯著,可很多地預測患者不良預后[8]。而且在兒童領域,研究BNP和肌鈣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對肺炎心力衰竭作為輔助診斷較多,但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對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的研究尚缺,且研究結果也不統一。因為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呼吸系統解剖結構也呈現特殊性,因此,極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合并心力衰竭。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歸屬于急重癥,必須診斷有效、及時,以便積極干預和治療,否則會對患兒預后和恢復造成直接的影響[10]。醫生在臨床診斷過程中,一般依靠影像學檢查結果、病史和體格檢查等,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實驗室客觀指標缺乏,進而極易導致診療不及時也無法準確判斷預后[11]。前腦鈉肽原作為肽類激素物質的1種,主要來源于心室肌細胞,由其分泌和合成,心室壓力提升、心室擴張等原因會增加心臟內壁壓力,進而分解出氨基末端腦鈉肽(無活性)、血漿腦鈉肽(有活性)。檢測NT-BNP在心力衰竭中可發揮鑒別作用,相關研究顯示[12],呼吸困難,對非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史明確排除之后,發生呼吸困難者,患者入院后對NT-BNP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與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難者相比,心力衰竭者的NT-BNP濃度顯著提升,同時也發現伴隨心力衰竭分級不斷提升NT-BNP濃度也會隨之提升。因此,NT-BNP不但可在心力衰竭臨床診斷中應用,同時在判定心力衰竭分級中可應用。檢測NT-BNP在胸腔積液中應用也具有鑒別作用。相關研究[13]對胸腔積液患者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原因包括肺梗塞、肝硬化、肺部炎癥、結核、惡性腫瘤、心力衰竭等,對其NT-BNP濃度進行分別檢測,發現與其他原因相比,心力衰竭為致病原因者,NT-BNP濃度顯著提升,因此胸腔積液以15 000 pg/mL為臨界值可實現鑒別診斷,特異度和靈敏度較高。而氨基末端腦鈉肽與血漿腦鈉肽相比,穩定性和半衰期更為穩定和更長,可稱為實驗室特異性指標,以診斷心力衰竭。聯合檢測氨基末端腦鈉肽與血漿腦鈉肽,可避免獨立檢測血漿腦鈉肽,穩定性差和半衰期短的不足。本文結果顯示,對比健康組,合并組在恢復期和急性期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健康兒童相比,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在恢復期和急性發作期均顯著提升,而對比合并組恢復期,合并組急性期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過有效的干預,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進而兩項指標聯合檢測可對預后進行有效判斷;另外,對比肺炎組,合并組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指標可有效鑒別肺炎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鑒別意義重大。而肺炎組和健康組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水平均顯著提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肺炎患兒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指標提升并不明顯,可對肺炎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提供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臨床診斷中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測定可作為實驗室客觀指標,以指導臨床診療,可鑒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與肺炎,同時可有效評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預后和病情,建議臨床診斷中聯合檢測,促進診斷準確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