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婉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救中心 江蘇 徐州 221000)
癲癇屬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綜合征,疾病是因為神經元凋亡、炎癥反應和異常放電導致,疾病的患病率0.5%左右,我國的患病率0.58%左右。癲癇持續狀態(epileptic status,簡稱SE)屬于急危重癥,患者的發作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并且在發作時間患者意識尚未恢復并且又再次發作,疾病往往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癲癇持續狀態的常見癥狀為高熱、抽搐和昏迷等等,疾病的及時處理對于提升搶救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優化護理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在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中,配合優化護理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夠提升患者整體護理效果[3-4]。為評價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癲癇持續狀態搶救護理中的價值,此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45例癲癇持續狀態患者開展調研,報道如下。
擇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接診的癲癇持續狀態患者45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2例和觀察組23例。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觀察組給予優化護理。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齡9~69歲,平均年齡(29.64±5.82)歲。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8~67歲,平均年齡(29.55±5.7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癲癇的診斷標準,經過臨床病理學和腦電圖確診;(2)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加本項目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產婦和哺乳期女性;(2)智力障礙者;(3)肝腎功能障礙者;(4)癌癥患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為患者提供重癥監護,做好患者生命體征和意識的觀察,觀察并且記錄患者的呼吸頻率。強化患者呼吸道管理,保障呼吸道通暢,降低對患者的刺激,清理分泌物和排泄物,做好衛生護理。及時為患者翻身,若患者無法進食,為患者開展鼻飼飲食,為患者提供高維生素和高熱量的食物,鼻飼量2 000~3 000 mL/d。觀察組接受優化護理,在基礎護理之上開展優化護理:(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強化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做好情緒的安撫,耐心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特點和預后情況,促使患者正確認知疾病,幫助患者配合治療。(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預防的基本常識,告知患者建立規律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幫助患者認識到疾病的可治愈性,不可擅自停藥以及更換藥物,告知患者抗癲癇藥物會導致的不良情況。(3)并發癥護理,疾病會導致肌肉組織大量產熱,會加重腦損傷,可以為患者使用冰帽降溫,保護患者的腦組織。強化患者的呼吸道護理,采用抗生素預防干預。加強患者的壓瘡預防,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幫助患者按摩受壓的位置。
(1)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包含跌倒、舌咬傷、腦水腫、肺部感染。(2)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狀態比較,使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分數越高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越嚴重。(3)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評分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包含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延遲記憶、定向。
采用SPSS 23.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現不良事件(包含跌倒、舌咬傷、腦水腫、肺部感染)發生率4.3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兩組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不良情緒在護理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不良情緒狀態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不良情緒狀態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23 64.39±5.53 42.13±5.63 62.37±6.85 39.56±6.28對照組22 64.55±5.86 52.35±6.75 62.31±6.89 46.96±7.18 t 0.0942 5.5254 0.0292 3.6845 P 0.9254 0.0000 0.9768 0.0006
觀察組認知功能評分(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延遲記憶、定向)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視空間與執行能力 命名 注意力 語言能力觀察組23 6.35±2.11 2.01±0.23 7.36±1.25 4.48±1.25對照組22 4.02±0.63 2.55±0.36 4.36±2.02 2.03±0.46 t 4.9697 6.0239 6.0203 8.64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組別 例數 抽象 延遲記憶 定向觀察組23 1.89±0.25 6.38±1.22 8.02±1.32對照組22 1.06±0.44 3.49±1.06 5.98±1.36 t 7.8245 8.4662 5.1061 P 0.0000 0.0000 0.0000
癲癇持續狀態病情危重,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不可逆性損傷甚至是死亡,疾病的臨床病死率約為22%[5]??拱d癇藥物雖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進展,但是藥物無法實現長時間藥效。癲癇持續狀態的時間長,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藥物干預治療,所以對于臨床護理的要求較高[6]。
癲癇持續狀態屬于嚴重的癲癇發作形式,常規護理的效果不佳,對于改善神經功能和心理健康無顯著的作用。優化護理可以減少癲癇持續狀態混著癲癇發作情況,可以顯著降低腦部神經元的損傷。優化護理具有預防性和前瞻性,可以減少臨床護理漏洞。利用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對于該疾病的認知情況,降低心理負擔,可以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利用并發癥護理,通過預防護理的方式,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癲癇持續狀態患者采用優化護理,可以保障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有利于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治療的有序開展。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現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認知功能評分(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延遲記憶、定向)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癲癇持續狀態患者采用優化護理的效果確切,對于改善患者護理效果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癲癇持續狀態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進行優化后的實際效果準確,有利于改善患者認知情況,還可以降低不良情緒和不良事件,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本次例數偏少,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