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湖北省中醫院花園山院區肺病科 湖北 武漢 430061)
重癥肺炎是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中病情嚴重者,患者預后差,病死率高,臨床治療難度大,臨床上重癥肺炎發病急、并發癥發生率高,延誤治療則會導致呼吸循環衰竭、重要器官系統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1]。研究證實,在歐美及北美國家中,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步升高[2]。國內有研究發現,大于65歲人群中患肺炎患者的構成比遠高于中青年,為28.7%[3]。重癥肺炎30 d病死率高達23%~47%[4]。由于老年患者在身體機能、疾病恢復上較中青年人差,而在臨床護理上施加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探討在此基礎上的系統護理方案能夠使更多患者受益[5]。本文回顧性的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護理病例,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對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重癥肺炎護理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根據是否采取綜合護理方案分組,研究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案、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各52例。研究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75.9±4.5)歲,病程3~11 d,平均(7.4±1.2)d;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62~83歲間,平均(75.8±4.6)歲,病程3~12 d,平均(7.5±1.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和對照組均根據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1]制定并試行護理方案,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嚴格遵醫囑用藥,及時將痰液清除,持續進行低流量吸氧,交代相關注意要點,簡單進行營養指導和疾病知識介紹。研究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案:(1)呼吸道干預:對于有肺通氣功能異常存在的病例,需要間斷性進行低流量吸氧,對給氧濃度進行嚴格把控。病情逐漸恢復平穩后多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促進排痰,必要的情況下可予以霧化吸入,間隔2 h進行叩背1次,以坐位或臥位為主[6]。(2)心理護理:老年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的耐受度十分有限,機體狀況差,加之病情或并發癥的影響極易出現恐懼不安、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制定個性化疏導方案,積極交流溝通,正確宣泄不滿。靈活運用心理護理技巧,可選擇音樂療法、放松訓練,通過看電視、閱讀、聊天等轉移注意力,避免其對疾病給予更多關注,并對其心態進行優化;提供家庭支持,叮囑家屬多關愛、鼓勵、溫暖患者,幫助其將思想顧慮消除,積極進行配合。(3)生活指導:盡可能幫助患者在入院后熟悉醫院各項制度、病房環境,保證室內清潔、舒適、溫馨,合理調整溫度、濕度,一般將溫度設定在20℃,濕度為55%,定時通風換氣,擺放綠植,避免噪聲干擾,控制探視人員數量與探視時間,保證患者睡眠充足。(4)飲食干預:合理、科學搭配患者的日常飲食,選擇蛋白、維生素、熱量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將正確烹調食物的方法告知患者,禁止攝入辛辣、刺激類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充足,囑咐患者多飲溫水,針對口腔黏液多者需增加飲水量。(5)出院健康指導:于出院前1 d進行,叮囑患者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進食,不去公共場所或人員密集的場所,若有不適感,即刻前往醫院就診。
臨床療效評價根據原則[6]制定,將臨床癥狀(咳嗽、咳痰等)改善≥70%,動脈血氣參數、肺部X線檢查結果基本恢復至正常,為臨床護理顯效;將臨床癥狀改善≥30,動脈血氣參數有所好轉,為臨床護理有效;臨床癥狀無變化、加重或改善<30,病情惡化或直接死亡,為臨床護理無效。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例)
根據本次回顧性研究發現,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基于本次研究認為,綜合護理較常規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客觀理化和檢查指標,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老年重癥肺炎的致病因素復雜多樣,包括有細菌、真菌、病毒等諸多病菌微生物感染導致,多就診呼吸內科,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咳嗽、咳痰、喘氣、呼吸困難或意識喪失。臨床相關研究發現[7],肺炎發生不僅與病菌微生物感染有關,同時與患者自身免疫損傷、化學物理因素也存在密切關系,主要是由于上述因素影響肺泡、肺間質、呼吸末端等產生炎性反應所致。由于老年患者的自身生理機能減退,一旦病情發展到重癥,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導致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病情嚴重者也會危及生命安全,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針對此類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難度,制定針對性、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倘若可對其疾病特點進行正確把握,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則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
綜合護理干預方案的主要的框架是護理程序,在護理過程中將患者擺在中心位置,倡導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將其作為指導,以患者身心、文化、社會、精神等不同方面的需求作為臨床護理診療實際的現實依據,以期制定更佳的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從生活干預、心理疏導、呼吸道干預、用藥、飲食干預及出院宣教指導等不同方面著手,確?;颊呱怼⑿睦硇枨蟮玫綕M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病情康復[8]。綜合護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中應用,需要根據老年患者的病情與身體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更具科學性、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護理中加強呼吸道干預,保證呼吸順暢,避免炎癥反應加重;做好心理護理可使老年患者更系統了解到重癥肺炎與治療相關知識,對自身存在的有關疾病與治療的錯誤觀念給予糾正,減少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使患者的信心提高,從而更好配合治療;做好生活與飲食指導,可保證患者的營養豐富,膳食均衡,以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更好提升自身體質,更好提升自身免疫力,對于病情控制也具有積極意義。做好出院指導可使患者了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嚴格遵照醫囑服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更好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復發。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較常規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客觀理化和檢查指標,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但是,基于本次研究,同時也認識到,本次研究缺乏系統性,缺乏在大樣本基礎上的隨機對照試驗,根據患者臨床護理需求特點,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綜合護理方案,并在大樣本、長時間隨機對照試驗中開展臨床護理研究,以期得出具有較高可行性的綜合護理方案,是今后護理研究的方向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