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梅,黎逢弟,鄧金燕,梁鳳英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護理部 廣東 肇慶 526040)
近年來,有相關研究統計結果顯示乳腺癌疾病的發病率一直居于女性惡性腫瘤發病排名中的第1位[1]。經過臨床多年來調查總結發現發病患者的普遍共性就是均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其中包括:生活壓力、日常情緒以及遺傳因素等。加之乳腺癌發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導致臨床上乳腺癌發病患者常以惡性腫瘤居多,醫生建議患者的首選方案是手術或化療治療,而在手術及化療治療后期的護理模式需要盡量做到人性化、細節化以及科學化。PICC與PORT置管主要的護理優勢是保障診療方案不變動的情況下,極大程度減少患者每日針刺痛苦,提升患者放化療期間院內生活質量[2]。所以本文主要分析PICC與PORT置管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將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普通外科及腫瘤介入科收治的60例患者納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普通外科及腫瘤介入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均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按照置管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女性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2.08±0.05)歲。觀察組中女性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3.25±0.0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35歲≤年齡≤65歲,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2)經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3)本次為首次置入PICC或植入PORT,植入時間≥30 d;(4)意識清楚,溝通能力正常;(5)需要執行手術治療方案,術后需要長時間在院內進行放化療。(6)患者既往病史中無其他重大癌癥改變,排除其他傳染病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血栓形成、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病史;(2)既往CVC、PICC置管;(3)凝血功能障礙和對透明貼膜過敏者;(4)患者及其家屬依從性欠佳,不同意進行手術治療,尊重患者意愿行保守治療排除研究。(5)病史中存在重要器官嚴重損傷的患者排除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用PICC護理。我院使用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穿刺包[國食藥監械(準)字2011第3660850號]。首先調查患者疼痛閾值,若患者疼痛閾值較低,則需要配備局麻藥物予以局部麻醉,然后根據患者外周靜脈顯露情況,擇取適合穿刺的血管,在血管上方扎緊止血帶,測量好穿管長度后消毒殺菌,區域要大于穿刺區域,以免造成邊緣區域菌群隨管帶入體內造成穿刺感染,進針后撤離止血帶進行手動壓迫止血,將導絲推入一定測量長度后撤離,安裝外部連接器裝備,再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將肝素裝置安裝,防止局部凝血,最后即使穿刺感覺正確,也要進行拍片定位,確定位置并且要詳細記錄。觀察組采用PORT置管護理。我院采用的是北京悅通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的輸液港[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540677號]。首先向患者講解乳腺癌術后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需要配合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工作,盡快實現疾病痊愈,為患者提升置管依從性做好準備。植入開始,做好區域消毒滅菌,使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充分暴露穿刺靜脈,在鎖骨中外區域選擇頸靜脈快速穿刺,穿針見血提取針心,并用手握住注射器尾部,使用導絲穿入沿著靜脈方向走行,推導至上腔靜脈拔出針,在離穿刺點兩側平行鎖骨做點,切1~1.5 cm切口,將擴張處理器械以及穿刺鞘旋轉引進血管之中,撤出導絲以及擴張用器,將無菌導管穿入鞘內,固定對齊,用0.9%氯化鈉溶液進行沖洗創口再進行縫合。告知家屬有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囑咐家屬隨時陪護,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傷,按時做好裝置管的護理工作,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1)統計患者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在護理期間出現局部感染、藥液外滲、導管堵塞的發生情況。(2)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發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術后活動影響評分、睡眠影響質量評分、對術后的期望值評分,統計兩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評分,分數總分為100分,0~30分為生活質量差,30~80分為生活質量一般,80~100分為生活質量良好。(3)在患者出院前還要調查診療護理舒適度,內容包括:術中診療護理的舒適度評分、穿刺治療舒適度、傷口護理舒適度評分,針對以上問題選項給予評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佳。
采用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住院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75.23±3.66 91.91±5.19對照組 30 75.55±2.32 89.52±3.67 t 0.405 2.059 P 0.680 0.044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診療護理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診療護理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診療護理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診療護理舒適度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69.33±2.37 82.28±2.14對照組 30 69.45±1.47 80.18±1.55 t 0.236 4.353 P 0.790 0.000
PICC與PORT置管方式主要應用于臨床必須長時間輸液的患者,輸液包括輸液藥物以及營養素[5],2種置管技術避免患者每天需要進行的針刺痛的痛苦,一方面能夠為醫生護理人員給予患者輸液治療提供穩定的輸液通道,另一方面化療藥物注入對人體的刺激性較常規藥物注射液而言略高,患者長期注射配合度將會降低,置管技術能夠維持患者配合依從性,減少拔管、拒藥的情況,提升整體治療護理效果。
本文主要從3個維度研究2種置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效果,包括: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診療護理舒適度,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以往相關性研究得知,結論基本一致[6]。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間使用2種PICC與PORT置管方式均存在不良情況發生的可能,PORT置管綜合臨床護理價值往往比PICC置管臨床綜合護理價值更高,且患者診療護理舒適度更佳,從而提升了癌癥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同時遵循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理念,有助于醫療護理領域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