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
(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銀屑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該病的發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該病病程長且病情易于反復,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銀屑病的臨床特點為皮膚出現紅斑且上覆蓋干燥銀白色鱗屑,目前臨床尚未明確該病的發生機制,因此無特效治療方法,常規西藥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復發且不良反應多,因此需要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2]。中醫將該病歸屬于“白疕”“松皮癬”“干癬”“蛇虱”等的范疇,在該病的治療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加減四物湯由中醫經典方劑四物湯化裁而來,具有祛瘀活血的功效,在該病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3]。為了進一步觀察加減四物湯的臨床療效,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108例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所收治銀屑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收治的108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56例,女性52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6.4±7.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①符合《皮膚病學》中關于銀屑病的診斷標準[4];②分型是尋常型銀屑病,皮疹以斑塊為主,分期是穩定期且符合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關節型、膿皰型銀屑病患者;②合并糖尿病、嚴重心肺肝腎器質性疾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觀察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入加減四物湯治療,西藥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加減四物湯配方為:川芎、黨參、甘草各10 g,桃仁、紅花、白芍、當歸、丹參、赤芍各15 g,熟地、黃芪各20 g,合并咽喉疼痛者加用金銀花、野菊花,合并便秘者加用生大黃,合并失眠者加用陳皮、牛膝,合并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頭煎加冷水500 mL,浸泡20 min,武火煮沸5 min后改文火,取汁150 mL;二煎加水300 mL,武火煮沸5 min后改文火,取汁150 mL;兩煎混合,分早晚2次溫服,150 mL/次,1劑/d,連用1周。對照組采取常規西藥治療,口服阿維A,按0.5 mg/kg/d計算;靜脈滴注二丁酰環磷腺苷鈣40 mg,1次/d,連用7 d。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的變化。本次研究臨床療效及中醫癥狀積分參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相關標準,顯效:患者的紅斑、鱗屑、瘙癢等癥狀完全緩解且皮損愈合;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皮損縮小50%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各中醫癥狀積分改善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的變化(±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的變化(±s,分)
鱗屑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54 2.95±0.65 1.12±0.42 3.11±0.75 1.00±0.31對照組54 2.92±0.63 1.86±0.51 3.14±0.77 1.95±0.46 t 1.234 5.228 1.189 5.236 P 0.114 0.042 0.109 0.042組別 例數紅斑瘙癢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54 2.65±0.54 0.52±0.21對照組54 2.66±0.57 1.06±0.38 t 1.204 5.321 P 0.111 0.043組別 例數
目前臨床醫學對于銀屑病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免疫功能紊亂有密切的相關性,也有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細菌感染有關。臨床醫學對于該病通常是采取藥物治療等,包括維A酸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抗菌藥等[5],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不良反應也較多,停藥后容易復發,無法改善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銀屑病在中醫中被歸屬于“白疕”“松皮癬”“干癬”“蛇虱”的范疇,中醫理論對于該病的病機主要集中在風邪、濕邪、蟲邪、血熱、血燥等,《醫宗金鑒》中記載此證總由風熱濕邪,侵襲皮膚,郁久風盛,則化為蟲,是以搔癢之無休也。其名有六:一曰干癬,搔癢則起白屑,索然雕枯;二曰濕癬,搔癢則出黏汁,浸淫如蟲行;三曰風癬,即年久不愈之頑癬也,搔則痹頑,不知痛癢;四曰牛皮癬,狀如牛領之皮,厚而且堅;五曰松皮癬,狀如蒼松之皮,紅白斑點相連,時時作癢;六曰刀癬,輪郭全無,縱橫不定;總以殺蟲滲濕,消毒之藥敷之[6]。《圣濟總錄》中指出癬之字從鮮,言始發于微鮮,縱而弗治,則浸淫滋蔓,其病得之風濕客于腠理……皆風濕毒瓦斯折于肌中,故痛癢不已,久而不瘥,又俱謂之久癬[7]。因此現代中醫對于該病通常是采取涼血活血、潤燥滋陰、祛風止癢的治療原則。
加減四物湯是中醫中的經典方,其中桃仁性平味苦,具有祛瘀活血的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具有通經潤燥的功效,兩者是方中的君藥;川芎行氣活血、祛瘀止痛,黨參具有益氣活血的功效,黃芪具有托毒生肌的功效,是方中的臣藥;熟地滋補營血,當歸活血,芍藥養血斂陰,三者為方中的佐藥;現代藥理研究表示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具有免疫抑制以及抑炎的作用;紅花中的羥基紅花黃色素A也有較好的抑炎效果;當歸中的當歸多糖能夠激活補體系統,達到調節免疫功能的效果。全方具有提高免疫系統活性,消除體內免疫復合物的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扶正止癢的效果,符合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加減四物湯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提高銀屑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前后紅斑積分為(2.95±0.65)分和(1.12±0.42)分,治療前后鱗屑積分為(3.11±0.75)分和(1.00±0.31)分,治療前后瘙癢積分為(2.65±0.54)分和(0.52±0.21)分,對照組治療前后紅斑積分為(2.92±0.63)分和(1.86±0.51)分,治療前后鱗屑積分為(3.14±0.77)分和(1.95±0.46)分,治療前后瘙癢積分為(2.66±0.57)分和(1.06±0.38)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各中醫癥狀積分改善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加減四物湯能夠快速緩解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
綜上所述,加減四物湯在銀屑病常規西藥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紅斑、鱗屑、瘙癢等癥狀,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