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 江蘇 南通 226001)
當前科學水平的提高,抗菌藥物的研發逐漸深入,在臨床中抗菌藥物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與之而來的是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情況較為常見[1]。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會導致治療效果受限,使患者治療時間延長。同時還會造成藥物浪費的情況,且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會增加耐藥菌的數量,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2]。當前,我國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數量較大,且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及耐藥菌等不良情況發生率較高,這也成為臨床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為了提高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必須加強藥學干預,基于此本研究選擇部分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采用不同干預方法分組對比的方式完成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7~72歲、平均(42.11±3.61)歲;參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16~73歲、平均(41.77±3.5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獲得知情權并愿意參與研究的患者,符合臨床抗菌藥物使用原則的患者。排除標準:拒絕研究的患者,精神障礙患者。
參照組使用常規方法對患者提供抗菌藥物治療。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使用藥學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根據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制定完善的抗菌藥物管理制度,依據《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完成[3],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規范,要求各個科室嚴格遵守制度內容。同時用藥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及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用藥的安全性,以此確保抗菌藥物的使用效果得到提高。對處方和病歷進行抽查,詳細了解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時對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進行干預,確保藥物使用符合規范要求。(2)構建完善的用藥檔案,詳細記錄抗菌藥物的使用過程,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詳細的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善。(3)臨床醫師需要詳細的分析患者的情況,根據分析結果合理地制定用藥方案,明確藥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定期調查患者用藥情況,并囑咐患者嚴格按照要求用藥。(4)健康宣教。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可定期組織講座活動,鼓勵臨床科積極參加,由醫院中的專業藥劑師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需要明確不合理用藥的常見現象,同時講明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危害性,并將新型的抗菌藥物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以此提高臨床醫師的認知程度,提高醫師對抗菌藥物使用的重視程度。(5)加強臨床醫師和藥師的培訓。積極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參加各種培訓,例如學術研討、專家講座、教學交流動,以此提高臨床醫師對抗菌藥物知識的掌握程度。由于抗菌藥物并不是專科用藥,其中涉及的范圍較廣,且新型藥物的使用包含較多新知識,所以臨床醫師需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新型的抗菌藥物自知識,并數量掌握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尤其是抗菌藥物使用知識要加強宣講力度。培訓期間要定期進行相關知識的考核,一方面是了解藥師對抗菌藥物知識的掌握度,另一方面是提高臨床醫師和藥師的自我認知,及時補充自身的不足,熟練掌握抗菌藥物的相關知識。(6)定期檢查。依據抗菌藥物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藥物使用的全面檢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方法,記錄檢查內容并形成專題報告,以此向藥師和醫師反饋檢查結果,將其作為科室的績效考核指標,明確獎罰制度,以此促進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記錄兩組抗菌藥物不合理聯用、用法用量不當和無指征用藥等不合理使用情況,計算發生率后進行比較。同時記錄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時間,并比較。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總發生率10.0%低于參照組的2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發生率比較(例)
研究組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3.25±0.53)d短于參照組的(4.62±0.7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s, d)

表2 比較兩組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s, d)
組別 例數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研究組 40 3.25±0.53參照組 40 4.62±0.76 t 12.875 P<0.05
當前,經濟和科學水平的提高,臨床醫療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同時抗菌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臨床治療時選擇性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情況也逐漸增多,這增加了藥物使用的風險,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的健康會受到威脅[4]。由于抗菌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臨床中難免會出現使用不合理的現象,導致耐藥菌數量增加,進而提高了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逐漸下降[5]。據相關報道指出,醫院想要提高抗菌藥物的應用的合理性,就應該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加強管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制度,以此提高藥物應用的合理性[6]。在藥學干預應用的過程中,藥師需要充分考核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合理地制定用藥途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藥物使用的規范性,促進治療效果提升。
在抗菌藥物使用的過程中,藥學干預的應用能夠有效地促進藥物使用的合理性[7-8]。因此醫院應該對藥師加強培訓,提高其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思想觀念,另外還要對藥物的使用加強管理和監督,及時發現抗菌藥物使用的問題,并采用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問題,以此促進臨床用藥質量[9]。本研究對研究組采用藥學干預模式,結果顯示,無論是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還是用藥時間,與參照組相比均具有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中抗菌藥物的常規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容易出現使用不合理的現象,增加了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而應用藥學干預后,不僅減少了不合理用藥情況發生,還提高了藥物的使用效果,建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