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曉華
1.阿拉善盟生態環境局烏斯太分局;2.阿拉善盟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站烏斯太分站
該工業園區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周邊有3個工業園區集聚,規劃面積50km2,該園區有四個分區分別為工業區A、工業區B、科技孵化園C、居民區D,且四個區相距不遠。2016年該園區在園區設置了4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都屬于污染監控點位,分別為A工業南區站、A工業北區站、B工業區站、D居民區站。迄今以連續穩定運行4年(2018-2021年)。
該工業園區4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都屬于污染監控點位,筆者收集了2018-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匯總統計如表1—3。

表1 2018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評價

表2 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評價

表3 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評價
通過分析2018年-2020年的監測數據,環境空氣質量六因子變化規律如下:
(1)SO2、NO2濃度值及年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逐年均值呈下降趨勢,優良天數逐年增多,總體來看,園區環境空氣質量不斷好轉。
(2)PM10、PM2.5濃度值基本持平,變化不大。
(3)CO、O3濃度值呈上升趨勢,變化幅度平緩。在數據統計整理中,發現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10、PM2.5。
經分析,認為該工業園區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可反應園區、污染通道、臨近園區的綜合環境質量情況,主要為:
(1)站點位置條件。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50km2,設置了4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了加密監測的目的。其中A工業南區站緊鄰一個寧夏省級工業區,A工業北區站緊鄰交通要道和礦山,此兩個點位不僅實現了工業園區的污染監控,也實現與其他工業園區相交處污染通道上的環境質量監控。
(2)不利氣象條件。該工業園區南、北、東面緊鄰其他工業園區,西靠山,本地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西北”風。其中A工業北區站緊鄰交通要道和礦山,該站點反映的是本園區的工業粉塵類、道路揚塵、采礦揚塵和自然污染等綜合污染因子。特別是1月份,天氣寒冷,氣壓較低,大氣壓平均在880百帕,靜風狀態,該低壓氣象條件均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3)站點周邊個別企業工況影響。該工業園區4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中有3座站點在園區位于園區內部,均布設在企業樓頂,對企業無組織排放、工況故障排放實現即時監測。O3濃度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企業排放NO2和VOCs共同影響。
大力實施建筑揚塵治理和工業物料堆場全封閉建設,不斷加大施工場地、圍擋設置、作業區域規劃、料場處理、密目網設置、渣土運輸、車輛沖洗等日常監管力度。組織有關責任部門,重點檢查建筑施工場所及各交通干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規范管理,控制揚塵污染。持續推動工業企業粉狀物料堆場全封閉建設;加大道路清掃力度,對街道及主要交通干道加大噴霧、灑水降塵措施,對建筑施工場地的商砼規范管理,場內和周邊圍擋上安裝噴淋裝置,且保證車輛清潔。
重點排污企業按煉焦、火力發電、行業、有機化學原料制造、鐵合金、無機化工等行業種類、體量、排污量大小,按執行標準開展特別排放限值改造,進一步降低工業污染排放量。
督促生產企業提前做好油墨、膠粘劑、清洗劑及木器、車輛、建筑用外墻、工業防護涂料等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實施準備工作,在標準正式生效前有序完成切換,有條件的地區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要提前實施。企業在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過程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鏈條、全環節密閉管理,儲存環節應采用密閉容器、包裝袋,高效密封儲罐,封閉式儲庫、料倉等。引導化工、煤化工、制藥、農藥等行業企業合理安排停檢修計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不在7-9月期間安排全廠開停車、裝置整體停工檢修和儲罐清洗作業等,減少非正常工況VOCs排放,確實不能調整的,要加強啟停機期間以及清洗、退料、吹掃、放空、晾干等環節VOCs排放管控,確保滿足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