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王永路
當前,園林綠化已經成為實現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條件。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城市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園林綠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生態宜居水平的重要標準,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需求。在園林綠化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園林綠化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城市園林綠化需要,突破植物種植的季節性局限,相關從業人員探索性的開展了園林綠化反季節種植工作。筆者結合實際工作情況,以會理市城河東岸園林綠化景觀項目為對象,對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植進行了研究,希望為城市園林綠化反季節種植提供更多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常規的城市園林綠化種植一般是從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或是從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此期間進行園林綠化植物種植最有利于植物生長、成活。該時間段以外是氣溫較低的冬季和氣溫較高的夏季,移植成活比較困難,在該時間段內種植即為反季節種植。為了滿足城鄉發展需要,提高反季節種植成活率,研究人員通過采取改良種植土、合理平衡株勢、加強水肥管理、保溫防凍、遮陰避熱等措施,為植物提供有益生長環境,刺激植物生根。經過近年來的研究和實踐,已取得了一些有益技術經驗和研究成果,并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探索應用,反季節種植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種植植物成活率不斷提高、種植技術逐步推廣[1]。
反季節種植讓園林植物不受季節、氣候和時間限制,能極大滿足當今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工期短、見效快的需求。特別是大城市和新興開發區的配套城市綠化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緊,常規的園林綠化施工方式考慮植物生長時間、生長規律等因素,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工,而反季節種植可以不受季節時間限制快速栽植成活成景,降低時間成本,從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效率。同時,反季節種植綠化成本相對較高。因為反季節種植通常選擇更易成活的容器苗,容器苗市場價格較高,為保證成活率,反季節種植過程和后期養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且反季節種植必須對植物進行適當修剪,無法保證綠化景觀效果立竿見影,一般要到種植次年才能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
(1)項目位置。該項目位于四川省會理市城關鎮,經度東經102.2473°,緯度北緯26.0757°,海拔1800.524m。會理市屬中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區,陽光照射充足,年均2400小時日照,年均氣溫15.1℃。(2)研究范圍和對象。本研究以“會理市城河東岸城市園林綠化景觀項目”中的主要喬木為研究對象,該項目綠化占地面積50余畝,位于城市新區核心地段,反季節種植時間為2019年5-9月。選取項目施工圖設計的主要植物做標記,進行反季節種植,達到養護期后對成活情況進行評價分析。(3)數據來源與分析。如表1,選取主要喬木10個樹種,每個樹種按照胸徑大小分為兩種規格,每個規格各10株進行標記,從成都苗木基地購買容器苗,運用修剪枝葉、樹冠加蓋遮陽網等技術措施進行反季節種植。同時,每一種樹種均選取一株直接種植(不使用任何反季節種植措施,僅澆定根水)作為參考,栽植1年后,實地收集成活情況數據。由表1可知,10個樹種在反季節種植方法的幫助下都有較高的成活率,長勢良好。沒有使用技術措施的參考植物則死亡率較高,有8個樹種的參考樹全部死亡,銀杏和藍花楹的參考樹成活,但長勢衰弱,需要更長的恢復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季節種植中,不同胸徑的同一植物,胸徑越小成活率越高,長勢越好。

表1 10種喬木1年后成活情況
本研究試圖結合工程實踐,進一步探索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方法措施,為反季節種植理論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總體而言,反季節種植技術措施是反季節種植成功的關鍵,對城市園林綠化反季節種植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研究,針對反季節種植總結出以下建議。
(1)注意樹種選擇原則。正確選擇種植材料是確保反季節種植成功必要前提[2]。反季節種植時往往面臨比較惡劣的自然條件,為保證反季節種植成活率,必須以“適地適樹”為原則,選擇適宜該地區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植物進行種植。反季節種植要盡量選擇生存能力強、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幼苗。本研究表明,胸徑越小的植株成活率往往越高。其次,應盡可能選擇近段時間移栽的苗木,通常選用兩年內移栽過的苗木,這樣在新栽種后對其側根發育更為有利,后期進行移栽時,也不會給根系帶來較大破壞。
(2)正確處理種植土壤。良好的土壤是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的重要支撐。在種植中要確保土壤的含水量、疏松程度等要素適合反季節植株的生長。避免土壤含水量過大、板結、松散等情況的出現,造成植株爛根、發育遲緩等問題[3]。應選擇土質較為疏松、顆粒大小一致且富含各種有機質的土壤。做好反季節植株種植前的消毒工作,對土壤的厚度進行科學把控,種植土厚度要根據植物大小類型和種類特性科學決策以滿足植物生長需求。通常,花草、矮植株、灌木、喬木等植株所要求的土壤厚度有較大差異。花草所需的土壤厚度較薄(一般約35厘米),喬木則需要約100厘米至150厘米厚的土壤。
(3)合理修剪樹種。合理修剪樹種是反季節種植植物成活率的重要保障。施工人員一定要在種植植株之前做好修剪工作[4]。修剪是平衡株勢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植物的呼吸與蒸騰作用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被移植苗木受根系破壞、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最小化,最大限度地保障苗木成活。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樹種要根據苗木種類、立地條件、景觀需求因地制宜地進行修剪,避免盲目修剪給反季節植物的種植帶來危害。例如,常綠樹木要相對增加修剪強度,通過抹芽、疏枝等手段確保成活率;闊葉樹木由于起苗時很容易誤傷根系,須按照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修剪;苗木在運輸過程中容易造成根部損傷,因而在栽種前要將這些斷根剪掉;有些苗木的根系過于發達,栽植前要進行合理修剪,避免窩根情況發生。
(4)做好苗木運輸工作。苗木的運輸工作最好安排在夜間,這樣可以盡可能降低苗木水分在運輸過程中流失,一般采取就近原則,運輸到位后盡快進行種植[5]。遇到特殊情況需要遠距離運輸時,要做好苗木的保護工作,如提前向其灑水、包扎樹干、樹枝等,防止苗木水分蒸發,讓苗木在種植前保持健康的狀態。苗木裝卸一定要輕放、輕吊,切忌野蠻裝卸造成損傷。此外,城市園林綠化施工反季節種植還應注意:第一,定南枝。即對苗木南向枝條進行標記,以便苗木栽植時同原生長環境保持同一朝向,更好的適應新環境。第二,確定苗木栽植深度[6]。要根據苗木種類習性合理確定苗木栽植深度,一般來說,反季節種植植物不宜種植過深,否則將影響根系透氣,造成爛梗等現象。第三,苗木支撐。苗木栽植完畢后,根系生長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要及時進行支撐,以免因種植土沉降、大風等因素造成倒伏。第四,做好養護和管理工作。反季節種植苗木要進行科學的后期養護和管理,在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要投入精力,提高苗木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