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彭軼凡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倍受關注,近年來各項食品安全監管政策的出臺有助于食品安全得到基本的保證。截止2019年12月,中國市場監管報道中表述,在食品中依然持續檢出較為明顯的農獸藥殘留問題。由此看來,在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上,農獸藥殘留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初級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尤為嚴重。因此,還需對食品的農獸藥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剖析,并找到更加高效的監管機制、篩查技術等應對措施。
農藥是指在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害、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藥劑的統稱。農藥殘留即在農藥使用后,依然殘存于自然環境、動植物體內的農藥或其衍生物、降解物、代謝物、雜質等。隨著社會進步,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農藥的使用效果越來越好——農藥為農作物糧食產量的挽回成效良好,同時農藥的副作用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也越來越小,但食品中農藥的殘留問題依然不可避免。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農藥使用量及種類高居世界首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有關農藥用量資料表明,見表1,目前在農藥使用量中,除草劑和殺菌劑所占比重最大。不過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各類農藥的使用正在不斷地減少。[1]

表1 我國近二十年農藥使用量(萬噸)
獸藥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的物質。獸藥殘留指動物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獸藥及其代謝物、雜質等。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世界范圍內的肉類食品流通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因質量抽檢不合格而被拒絕進出口的肉類食品,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抽檢的動物性肉品中的獸藥殘留不符合該國規定的標準。
按照食品中農藥殘留的類型與殘留量,我們可以將有農藥殘留的食品所產生對人體的危害分為以下兩類: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即有導致死亡或終身殘疾的風險;慢性中毒,則代表了毒素對人體各器官的長期影響,最終導致身體機能的紊亂,循環系統的不正常,或者致癌、致畸等不良作用,最終還可能通過胚胎和人乳傳給下一代,危害子孫后代的健康。[2]
資料表明,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使人體產生耐藥菌株,從而未來在人類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受到極大影響,不利于臨床醫學的進步發展;二是與農藥殘留的危害類似,極有可能造成人體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除了對人體的危害,農獸藥殘留還會對自然界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到富集作用的影響,在食物鏈中無論是農藥殘留的植物,還是體內殘留獸藥的動物,除了被做成食品被放上餐桌,也會被制作成飼料進入其他動植物的循環中,從而對自然界的水資源、土壤資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盡管農獸藥殘留問題一直是食品安全中的一大困擾,但是在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過程中,農藥、獸藥的使用是無法避免的。為了確保食品中農獸藥的用量未超出人體可正常排出的最大標準,即可在此安全范圍內使用農獸藥,所以按照世界貿易組織SPS協定,制定了“最大殘留量”的技術指標——只要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沒有超過最大濃度,即表示該農產品或食品是安全的。
本著事后檢測超標懲罰不如事前監管到位的原則,我們首先應該在農獸藥殘留標準上做出嚴格、明確的規定。我國農業部與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許多關于農獸藥殘留標準的規定,例如,農藥殘留量這一標準由原來的837個擴容至2293個,除此之外,還有600多個關于獸藥最大殘留量的標準出臺,這些標準一起構建了我國農獸藥管理及殘留檢測與監控的技術法規體系。[3]
除了制定嚴格的限量標準,我國還應完善監管機制,尤其是食品質量安全監測機制,對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安全普查等手段均可發現食品安全隱患。2018年,農業部發文要求嚴控農產品中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所提出的四方面的重點工作中包括了農獸藥監管機制的完善,例如加快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4],來支持“農業質量年”的目標達成。
擁有嚴格的管理控制標準和基本健全的監管機制,是確保食品安全中農獸藥殘留現象合格常態化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對監管方式進行創新,以優化監管手段,達到方便、快捷、有效的監管目的。按照國際參考標準,我國的農產品監管可分為以下幾步,一是制定允許使用的農獸藥列表清單;二是對于未經登記的農獸藥的使用,采用先檢測后處理的方法,證明安全則補充完善標準,若是殘留量超標,則進行嚴懲;三是建立配套適用的檢測方法體系[5]。
監督管理的嚴格控制,并不都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中農獸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唯有科技的發展,使得農獸藥不斷優化,才能降低對人體的傷害。唯有科技的發展,才能使監測手段、監測方式進步,達到嚴控的效果。現階段,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的檢測方法主要有三種:免疫分析法、儀器分析法、生物分析法[6]。國際上,現有最新技術QuEChERS方法用來處理多種藥物殘留樣品,此技術因便捷、簡單、低價、有效、安全可靠,而被現代國際社會廣泛使用的一種創新應用[7]。因技術手段的發展,在未來,食品質量農獸藥殘留這一難題定會得到較好的管控。
近年來我國頻發的食品安全隱患案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重視起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的問題,例如“鮮牛奶中的抗生素殘留”現象,除了依靠官方的監管、生產制作商的自覺規范外,作為個體,以下做法可盡力避免上述問題:一要均衡飲食,吃得種類多,不偏食;二要盡量選購當季盛產水果享用;三要堅持外表有味道或毛屑的蔬菜水果去除外皮或削皮食用。我國食品中農獸藥殘留問題應得到足夠的重視,相信未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會越來越少,讓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