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越 白 楊
宮頸癌為常見婦科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因宮頸癌死亡人數占婦女癌癥相關死亡人數的18.4%,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1]。臨床常以手術切除、化放療等手段為主要治法,但化放療后患者易出現食欲下降、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加之癌痛折磨,極易導致睡眠障礙[2]。而睡眠不足又將加重其身心負擔,出現癌因性疲乏及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于預后不利[3]。針對宮頸癌睡眠障礙癥狀若予以艾司唑侖、百樂眠等鎮靜催眠類藥物治療,存在毒副反應和成癮性風險,臨床使用需謹慎[4]。中醫治療睡眠障礙歷史悠久,認為失眠屬“不寐”范疇,以氣血失調、情志內傷、營衛失和為基本病機,應以通經活絡、調節腑臟、平衡陰陽為基本治則[5]。耳穴療法為傳統失眠治法,可通過刺激耳部腧穴,發揮舒經通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之效,研究顯示,耳穴壓貼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應用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6]。基于此,本研究將耳穴療法用于宮頸癌患者干預中,探究其對患者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為臨床干預提供一定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入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研究,且簽署同意書。共入組10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②已婚;③卡式功能狀態評分(KPS)≥60分;④預計生存期≥1年;⑤治療配合度高。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部位腫瘤或腫瘤發生轉移者;③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2組均予以TP化療方案治療,對各種癥狀予以相應治療。對照組予以腫瘤科常規干預,包括常規護理、環境準備、病情監測、用藥、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營養支持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醫耳穴療法,以皮質下、心、神門、交感為主穴,依患者具體分型選用配穴(痰熱內擾型:內分泌、脾;肝郁化火型:耳尖、肝;心脾兩虛型:小腸、脾;陰虛火旺型:膀胱、腎;心膽氣虛型:枕、膽),使用探棒在耳廓處找出所取穴位敏感點,按壓片刻形成壓痕作為標記,后將耳廓處用75%酒精進行嚴格消毒、待干,將王不留行籽用小塊醫用膠布(0.5 cm×0.5 cm)固定于中點,對準壓痕貼于選取穴位上,后以適中指力按壓每處穴位,每穴每次按壓1~2 min,手法由輕及重,以耳發紅熱、酸脹、麻木、患者耐受為度。護士在每日健康宣教中告知患者按壓方法和力度,囑患者自行按壓,每日按壓4次,每4 h按壓1次,睡前30 min必行。注意每次選貼一側,兩耳交替,每2日更換壓貼;壓貼時應避開皮膚凍瘡或損傷處,使用期間應避免膠布污染及潮濕;對膠布過敏者改用防過敏紙膠布。以5貼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3個療程(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睡眠質量。于干預前及干預后第1周、第3周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2組睡眠質量。PSQI共24條目,由19條自評和5條他評組成,其中18條目組成7個成分,其余條目不計分,每成分按等級記0~3分,總分0~21分,評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②心理狀態。于干預前后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估2組心理狀態。HAMA共14條目,分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各7條目,依癥狀“無”“輕”“中”“重”“極重”分別記0、1、2、3、4分,總分0~56分,評分越高提示焦慮癥狀越嚴重;HAMD共24條目,依癥狀“無”“輕”“中”“重”“極重”或“無”“可疑或輕微”“癥狀明顯”分別記0、1、2、3、4分或0、1、2分,總分0~78分,評分越高提示抑郁癥狀越嚴重。

2.1 睡眠質量干預前,2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干預后第3周PSQI評分明顯降低,而觀察組則在干預后第1周PSQI評分即開始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在干預后第1、3周PSQI評分均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例,
2.2 心理狀態干預前,2組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HAMA、HAMD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HAMA、HAMD評分改善程度更顯著(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例,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常見腫瘤,化療是其常用治療手段,但化療在殺傷正常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繼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如很多患者出現睡眠癥狀,而慢性失眠又會加重患者負性情緒,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7]。中醫認為,失眠屬于“不寐”“不得臥”“不得眠”等范疇,陰陽失調是其發生的主要病機,可由此入手進行中醫護理干預[8]。中醫耳穴療法是失眠的常用干預手段,于耳朵表皮壓豆,施以按壓便可達到通經活絡、平衡陰陽、調節臟腑之功效,且不良反應,深受患者青睞,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報道了中醫耳穴療法在抑郁癥患者及慢性失眠癥患者中有明確療效[9,10],但關于其在宮頸癌失眠患者中尚缺乏相關報道。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第1、3周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醫耳穴療法用于宮頸癌失眠中效果顯著。中醫理論認為,失眠屬“不寐”范疇,陽氣盡而臥、陰氣盡而寤,陰陽失調則發不寐,其與心肝脾等臟腑功能有著緊密聯系,屬于上虛下實之證,上實主要是心肝火旺、肝以郁結、心神擾亂,而下虛則為腎陰虧虛、肝失濡養,進而導致肝陽偏盛,或者心腎不交、水火失濟、體虛陰陽失衡而導致不寐,中醫耳穴療法是根據耳朵與臟腑經絡之間的關聯,以及經絡腧穴之特性,利用壓豆對耳廓上心、神門等多個穴位進行刺激,通過經絡傳導能發揮通經活絡、調節臟腑、鎮靜安神之功效,進而有效改善宮頸癌患者睡眠狀況[11]。王不留行籽本身即具通經活血之效,選其作為壓豆,可產生持續性的良性刺激,強化壓穴作用。現代研究證實,耳部神經、淋巴、血管豐富,刺激其陽性反應點可正常且有序的激活大腦網狀系統,調節病理興奮灶,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HAMA、HAMD評分相比對照組均較低,表明中醫耳穴療法能夠有效緩解宮頸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心境狀態。中醫耳穴療法有著耳針、貼壓等效果,筆者根據中醫“心主神明”之藏象學說,選取“心”穴用于失眠的治療,神門主治不寐,交感穴則有著與交感神經相似的作用;另外,刺激內分泌、皮質等穴可幫助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大腦皮質功能,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性,諸穴均有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性作用,進而發揮改善睡眠、緩解負性情緒的作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12]。
綜上所述,對于宮頸癌化療患者,予以中醫耳穴療法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其睡眠狀況,緩解負性情緒,具有臨床實踐意義。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短,關于中醫耳穴療法的臨床效果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干預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