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艷 秦 蕓
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之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異常,在月經前后或月經期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等全身癥狀。月經不調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面影響,需要有效的治療。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疑難病[1]。一般認為,月經不調的原因與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有關。許多月經不調的患者在長期治療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致出血性貧血,甚至導致子宮肌瘤、不孕不育。臨床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西醫治療有一定的并發癥,同時復發率高。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月經不調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本研究入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共7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的患者采用西醫進行治療,觀察組給予川芎湯。本文探索了川芎湯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作用,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組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共70例,入組時間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患病時間最短0.5年,最長3年,平均患病(1.73±0.21)年;年齡21~45歲,平均(35.12±2.25)歲。觀察組患病時間最短0.6年,最長3年,平均患病(1.71±0.27)年;年齡22~46歲,平均(35.12±2.21)歲。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顯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進行治療,主要應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療法,以2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個療程。觀察組給予川芎湯。組成:當歸15 g,熟地黃15 g,川芎9 g,陳皮9 g,法半夏9 g,香附9 g,牡丹皮9 g,沙參12 g,生白芍12 g,紅花6 g,小黑豆(微炒)25 g。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以2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比較2組月經量恢復正常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的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疾病證候評分(包括月經量過多或者過少、月經周期紊亂、腹痛三項,每一項0~3分,0分正常,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分值0~100分,越高越好)、月經不調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且未復發;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月經周期恢復,但偶爾復發;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月經周期未恢復,經常復發。100%-無效率=總有效率[2]。
1.5 統計學方法SPSS 26.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月經量恢復正常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的時間觀察組月經量恢復正常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的時間短于對照組相應的指標,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月經量恢復正常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的時間比較 (例,
2.2 疾病證候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2組病患疾病證候評分、生活質量比較,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疾病證候評分、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改善程度,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證候、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2.3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對比,均1例出現惡心,發生率2.86%,χ2=0.00,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多見于育齡婦女。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的周期、經期、經色、經量發生異常,對女性健康危害極大,導致體內內分泌紊亂,甚至誘發子宮內膜癌、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疾病。
月經不調的誘因可能與情緒異常、冷刺激和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3,4]。月經不調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其他全身不適癥狀,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不良影響。月經周期或血容量紊亂也可表現為不規則子宮出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閉經、圍絕經期綜合征等。月經不調的臨床治療因人而異。
西醫認為,月經不調與內分泌調節有關,當其相關環節出現問題時,人體出現月經失調。雌激素、黃體酮和促排卵周期療法通常用于使患者恢復正常月經周期。在臨床治療中,雖然使用西醫激素治療是可取的,但一些西藥缺乏安全性,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3,4]。
在中醫理論中,一般認為臟腑、氣血和督帶二脈參與了月經產生的生理活動[4]。中醫在治療月經不調方面經驗豐富。導致月經不調的主要原因有:①情緒、冷刺激、飲酒吸煙習慣、過度節食等。情緒異常主要是由于精神刺激或心理創傷引起的月經不調患者。過度節食可致能量攝入不足,最終消耗體內大量蛋白質和脂肪,導致雌激素合成紊亂和月經不調。②與肝有關,肝血也參與了女性月經的調節。正常的月經調節必須建立在女性具有正常的肝主疏泄和肝藏血的基礎上。③與脾有關,脾主運化,與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直接關系到女性的身體健康。健康的脾胃可以保證血液循環良好。如果脾胃出了問題,可致氣血失調的問題。因此,月經不調可以通過健脾益氣來治療。④與腎相關,腎氣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生老病死。為了保證女性血液的正常調節,必須有足夠的腎精和腎氣。腎陽是人體陽氣的基礎,如果女性缺乏腎陽,可能導致月經延遲。如果女性有腎陰虛的問題,很容易導致月經提前。在人體內,如果腎精不足,可出現經少、閉經等癥狀。因此,可以通過補腎來治療月經不調的問題。⑤與痰濕相關,痰濕下注沖任,壅滯胞脈,氣血運行緩慢,血海不能按時滿溢,從而產生月經量少、經遲等癥狀。⑥與血瘀有關。血瘀,沖任阻滯,胞脈不暢,導致經行不暢、經期延長。⑦濕熱。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息息相關,所以濕邪的熱可致濕熱。如果長期如此,很容易導致女性經期長、經量多。基于此,要有效改善月經不調癥狀,有必要進行清熱利濕治療[5,6]。
月經周期內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沖任失調等,治療上注重對患者氣血的調節。運用補腎健脾、調經調氣的中草藥,達到調和氣血、活血通經的效果,能有效促進卵泡成熟,加速黃體發育,促進葉黃素分泌,有效改善和預防月經失調。與傳統西醫治療月經不調相比,中醫藥治療月經不調更安全有效,能針對不同患者提供有效治療,改善患者生理周期和月經量異常,促進患者康復[7,8]。
川芎湯組成包括當歸、熟地黃、川芎等,其中,生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香附、牡丹皮、法半夏行氣解郁,可用于婦女倒經;陳皮舒肝理氣、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月經不調;當歸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于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閉經、痛經;沙參滋陰清熱;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常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小黑豆滋陰補腎、清熱解毒、安神睡眠。全方疏肝調經之功效,療效較好[9-12]。
本研究的成果中,觀察組月經量恢復正常的時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的時間、治療后患者疾病證候評分、生活質量、月經不調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2組的不良反應比較則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綜上,川芎湯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作用確切,可有效改善月經失調和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