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煜婉 方園園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指患者因不明原因而導致的精神和身體同時處于疲勞和虛弱狀態,大約維持時間可以長達6個多月,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低熱、喉嚨痛、肌肉疼痛、頭暈腦脹、記憶力較差、睡眠質量不好、心情糟糕等非特異性不適癥狀[1]。現階段,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給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壓力,有精神壓力、物質壓力等等,該項綜合征也因此成為當今影響人們健康的隱患之一。現在臨床上的治療手段為補充缺失的維生素、給患者服用抗抑郁藥或抗精神藥物,以緩解患者的病痛[2]。該治療手段大多依靠認知行為學療法以及分級運動療法,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但如果患者的疾病程度較重,那么該治療方案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及時發揮有效的作用。有關研究表明[3],在中醫學當中,古代人所用的刮痧、針灸、火罐等形式可以用于治療疲勞綜合征患者,并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了符合條件的疲勞綜合征患者30例,運用中藥聯合刮痧技術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探究其治療效果,現將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闡述。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8月1日武漢市中醫院臺北院區收治的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患者60例展開研究。其中男性有33例,女性有27例;年齡區間為35~59歲,平均年齡為(43.3±1.7)歲,中位年齡為42.3歲;病程5~30 d,平均病程為(14.6±4.2)d。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美國疾控中心規定的疲勞綜合征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肝郁脾虛而導致的慢性疲勞綜合征。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和中醫的診斷標準者;②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者;②患有其他與本次研究無關的疾病者;③患有精神類疾病者;④拒絕參與本次試驗和簽訂雙方協議書者。
1.4 治療方法參照組實施口服逍遙散治療,逍遙散的組成:柴胡 6 g,當歸 15 g,白芍 15 g,茯苓 15 g,白術 10 g,薄荷(后下)6 g,炙甘草 6 g。用水煎服,大約取汁 400 ml,每天1劑,早晚各1次,趁熱溫服。治療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加用刮痧治療方案。刮痧具體操作如下。讓患者處于俯臥位,裸露背部,先涂上少量刮痧油,然后用銅砭刮痧板,先在患者的大椎、大杼、膏肓、神堂進行刮痧,然后轉向開背即“雙側膀胱經、督脈”,這時告知患者取仰臥位,在雙下肢皮部處進行刮痧。整個過程是由上到下,從內向外,從左到右逐步進行刨刮,在刮痧的過程中,依次加大強度同時還要詢問患者的感受,以患者的承受能力為準,不能強行要求患者皮膚出痧。頻率:每個部位刮15~20次,刮痧時長2 h,治療周期為每周1次,大約治療4次,周期30 d。應注意:刮痧后要囑咐患者喝一杯溫開水,在8 h內不要碰水,飲食清淡,不應吃的過飽,鼓勵患者吃5分飽。
1.5 觀察指標本次試驗以患者的疲勞程度情況、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臨床治療效果作為評價指標。①疲勞程度情況:參照疲勞評價量表-14來進行評分,滿分為14分,如果患者的得分越高,則說明其疲勞嚴重程度越重。②免疫球蛋白水平:測定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其中檢測幾個代表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變化情況。③評價臨床治療效果: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評價療效方法進行評定[4]。治愈:證候積分≥95%;顯效:證候積分減少至70%~94%;有效:證候積分減少至30%~69%;無效:證候積分減少至小于3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疲勞量表得分對比2組治療前的疲勞量表得分情況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治療前后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疲勞癥狀的緩解情況優于參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疲勞量表得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2組治療前各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的測定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治療前后各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的測定值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后,治療組的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參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 (例,
2.3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參照組66.67%,2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例,%)
關于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相關論述,很多中醫文獻中無明顯的記載,但很多專家將其劃分為“虛勞”范疇,主要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活動類型、七情六欲等有關[5]。古籍中常道“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肝主疏泄”,可見慢性疲勞綜合征發生大多與肝、脾、腎等臟器功能失常有關,中醫學家在治療上就要堅持補虛扶正的基本原則。盡管有些資料顯示,慢性疲勞綜合征有幾種證型,但是最突出的是肝郁脾虛型,臨床用藥主要偏向疏肝解郁,增強脾臟功能的藥物。
近些年來,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漸提高,很多臨床上的疑難雜癥越來越受到廣大人們的關注,尤其對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很多人開始關注其給生活所造成的健康危害[6]。當前,我國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生活和工作節奏都比較快,因此很多人的心理不太健康,身體出現亞健康的狀況也日益增多。
中藥逍遙散是古代醫書中重要的調和肝脾功能、養血健脾、疏肝解郁的經典名方,該方劑包括甘草、當歸、茯苓、白芍、白術、柴胡。在臨床上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狀,針對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等具有相應辨證特點的患者[7]。其中的當歸、芍藥和柴胡同用,可以補足肝體,輔助增強肝的功能,則血和從而肝和,血充從而肝柔。諸藥合用,肝氣郁結得以疏通,血氣虛弱得以調和滋養,脾臟虛弱的功能得以恢復,使氣血同時得到補充,也就是肝脾得以同治。
刮痧療法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之一,它與針、灸、導引等傳統療法相似。該治療方法在普通人群中應用具有較好的保健、治療作用,但也可用于治療某些疾病[8]。刮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就有長刮法、厲刮法、點按法、拍痧法等,但在刮痧的整個過程需要專業人士的操作才能進行。刮痧療法不只是針對一個穴位、一條經絡的診斷施治,而更多的是把人體臟腑、營衛、經絡等連接成一個由內及里,從外到內的反應通路,發揮舒經通絡、調理氣血等功能。
綜上,中藥配合刮痧療法能夠有效治療肝郁脾虛引起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功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