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報告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報告管理辦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要求支付機構報告重大事項應當一事一報,做到及時、真實、準確、完整,不得遲報、漏報、瞞報、謊報、錯報,不得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我國非銀支付行業近年來實現較快發展,已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辦法》進一步加強行業風險監管,降低由非銀支付機構的經營活動,產生的金融系統性風險,有利于推動我國金融行業保持穩定運行。
陳靂表示,《辦法》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了對非銀支付機構的監管力度,加強對非銀支付機構IPO、創新產品、重大業務變動、股權變動、對外投資和擔保等重大事項的監控,強化企業抗風險能力并進一步打擊利用支付渠道進行的違法行為,促進非銀支付行業的規范化、透明化發展。
為中小微企業再迎金融政策利好。據人民銀行9月9日公告,人民銀行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在今年剩余4個月之內以優惠利率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要求貸款平均利率在5.5%左右,引導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穩增長、保就業,重在保市場主體特別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要加大幫扶政策力度,今年再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昨日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明確,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采取“先貸后借”模式發放,地方法人銀行先發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之后等額申請支小再貸款,以確保再貸款政策的精準和直達作用。
公告顯示,近年來,支小再貸款作為人民銀行專門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效調動了地方法人銀行的積極性,撬動小微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實施效果良好。小微企業融資呈現“量增、面擴、價降”的態勢,企業融資便利性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實現了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
銀保監會9月10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稱,自9月15日起,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青島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期限暫定1年。試點階段,單家試點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限制在100億元內。
受訪專家和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此次試點聚焦第三支柱養老保障的自愿養老,聚焦通過創新開發具有養老功能的理財產品滿足廣大居民養老投資理財需求,聚焦養老理財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和規范健康發展。理財公司作為大資管行業的主力軍,參與養老試點,既是發展機遇,更是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