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
近日,最高檢消息稱,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佟鐵順依法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阿拉善盟分院依法向阿拉善盟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檢察機關指控:佟鐵順利用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副局長,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等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 ,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據悉,在內蒙古2020年金融領域反腐風暴下,佟鐵順是落馬高官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年近70歲。諷刺的是,佟鐵順還曾被外界稱為“草原金融的忠誠拓荒者”。
公開資料顯示:佟鐵順,男,漢族,1953年12月出生,今年68歲,河北安平人,在職研究生學歷,198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9月參加工作。歷任哲里木盟財政局干部、哲里木盟稅務局稅政科干部、利潤科副科長、人事秘書科科長;哲里木盟稅務局副局長;哲里木盟稅務局局長、黨組成員;內蒙古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2017年8月,退休;2020年9月被查。
日前,內蒙古紀委監委通報中稱,經查,佟鐵順身為黨員領導干部,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對抗組織審查;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金;違背組織原則,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在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在干部選拔任用中收受他人財物;紀律意識淡漠,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利用職務便利在本系統銷售個人書籍;不正確履行職責,干預插手工程建設,違規投資設立培訓中心,破壞營商環境;違反生活紀律,造成不良影響;私欲貪欲膨脹,把公權力當成謀利工具,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在承攬工程、職務提拔、辦理貸款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賄賂,有巨額財產不能說明來源。
在內蒙古反貪風暴中,內蒙古農信聯社已經多人被查。
在佟鐵順之前,他的老下屬楊阿麟被查,涉案金額逾1億元。楊阿麟案更加觸目驚心,被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稱為“較為典型的金融機構領導干部利用干部人事權收受賄賂、瘋狂斂財的腐敗案件”。這位老下屬一人的案子造成系統內逾400人涉案,10余名農信社系統高管人員被留置審查調查。
從其任職履歷來看,2006年3月楊阿麟開始在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工作,最開始進入這一系統工作,楊阿麟就是佟鐵順的副手,從二把手到接任理事長一職,二人共事時間長達8年。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遼寧、陜西、安徽、四川、內蒙古、山西、海南、山東等近10個省級農村信用聯社“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馬,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前腐后繼、窩案串案現象:2015至2018年,被視為云南省聯社“三駕馬車”的省聯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羅敏,原黨委書記、理事長萬仁禮,原黨委書記蔣兆崗先后落馬。2018年,山東省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宋文瑄被“雙開”,海南省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吳偉雄被開除黨籍。2019至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聯社原黨委副書記、理事長楊阿麟被開除黨籍,原黨委書記、理事長佟鐵順被查處。2020年,安徽省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陳鵬,省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孫斌先后落馬;山西省聯社也爆出窩案,原黨委書記、理事長崔聯會,原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主任邢亮,原黨委專職副書記、副理事長王忠澤,黨委原副書記王再升被查處。2021年,陜西省聯社原理事長楊建新、副主任王旭明同日落馬;遼寧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中印接受審查調查。
省級農村信用聯社緣何會成腐敗重災區?從案件情況看,農信社領導撈錢的伎倆主要有哪些?針對案件暴露的制度和監管漏洞,如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針對農信系統腐敗現象發表評論:“金融領域的專業性和復雜性,為一些腐敗分子以權謀私提供了心理安全屏障。在省農商行系統腐敗案件中,一些被審查調查對象上下合謀、共同作案,把業務鏈變成腐敗鏈,抱團腐敗,利益均沾,作案手段隱蔽復雜且事先精心策劃,反調查能力強,具備高智商犯罪特點。”
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還分析,導致省級農信社金融機構成為腐敗重災區的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腐敗問題多發于信貸審批等環節
據辦案人員介紹,農信社領導崗位的腐敗問題多發生于信貸審批、人事調整及基礎設施建設等環節。
屢屢插手信貸業務,把信貸審批權當“聚寶盆”。一些農商行高管政商關系、銀企關系錯位,發放人情貸、關系貸問題突出,省聯社雖不直接經手信貸業務,但作為各家農商行主管單位,具有很大話語權。
對用人資格審查、親屬回避、交流輪崗等把關不嚴,講關系、看背景、“近親繁殖”。
在基建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但有的招投標程序不規范,給腐敗帶來可乘之機。
二、制度與監管有漏洞
省聯社、農商行腐敗問題高發頻發,其中暴露的制度和監管漏洞引人注目。
制度和監管存在漏洞,自身缺乏有效權力監督體系,農信系統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多數地方采取“省聯社—縣級聯社二元體制”模式。
同級監督失靈,“一把手”權力失控。在紀檢監察派駐改革前,一些省聯社主要負責人在把控權力上極為強勢,大搞“家長制”“一言堂”,同級監督形同虛設。同樣,對縣農商行的監管也存在監督制約缺失、壓力傳導不到位等問題。
農信系統腐敗案高發,還與一些單位管理混亂有關。部分單位管理混亂。有的地方存在員工紀法觀念淡薄、違規操作普遍、重要崗位輪崗制度缺位、風險隱患排查不到位、印證管理失控、未嚴格執行審計內控制度等。
腐敗案件高發頻發,嚴重損害農信系統政治生態,影響全系統改革發展質量。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從查清事實、追贓挽損、防控風險、彌補漏洞、重塑生態等方面同步發力,既維護了農信系統隊伍的純潔性,維護了紀法的嚴肅性,也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體現了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針對同級監督失靈,“一把手”權力失控問題,一些地方抓深抓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將監督的“探頭”校準撥亮。針對一些領導干部“違規用人”、違規干預農商行工作等突出問題推動整改。針對省聯社“一把手”腐敗背后暴露的制度漏洞,業界人士認為,要逐步深化省聯社體制機制改革。
對于省聯社改革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今年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辦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要按照所有制結構,把黨的關系搞清楚,黨的管理和黨的領導要加強,同時要進行清產核資,處置一些不良資產,還要追回欠款。今年7月,銀保監會政研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透露,大多數省區已經報送了深化省聯社改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