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
一家曾獲批籌建5年但遲遲未能開業的險企——匯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邦人壽),正在悄然回歸大眾視野。
據報道,匯邦人壽于近期進行了大量招聘,共涉及崗位超70個。但蹊蹺的是,近日《金融理財》查看多個相關招聘網站卻發現,此前招聘職位已經撤下。有些招聘網站上更是搜索不到相關招聘信息。
公開信息顯示,匯邦人壽由6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注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自2016年獲批至今,匯邦人壽已有5年未能開業。有權威人士向《金融理財》透露,“阻礙該險企開業最大障礙,或是股東資質問題?!?/p>
原保監會籌建批文顯示,6家股東中世茂股份、明發集團兩家均為房地產企業。近年來,監管對地產行業與金融行業之間的風險高度重視,現有地產類股東為主的保險公司屢屢在經營上出現違規現象。而匯邦人壽這兩家地產股東,近年來自身經營亦是頗多風雨。這些無疑都給匯邦人壽的開業蒙上層層陰影。
權威人士稱,“匯邦人壽也在積極進行股東的調整,或將引入一家上市公司為大股東。但房地產企業仍然保留在股東之列。”
日前,《金融理財》就開業及引進股東等相關事宜,求證匯邦人壽以及股東世茂股份方面。對方表示:“公司正在籌備階段,不便回應?!?h3>籌建5年會否胎死腹中?
此前據媒體報道稱,匯邦人壽于近期進行了大量招聘,涉及崗位包括銀行保險渠道維護崗,經代渠道處經理,個險業務部建設、發展及管理崗,健康保險事業部業務支持、銷售管理及業務推動崗,產品處經理,精算處經理,戰略規劃崗,保全崗,核賠崗等,其共計招聘71個崗位。
不過,近日《金融理財》查看多個相關招聘網站卻發現,此前招聘職位已經撤下。有些招聘網站上更是搜索不到相關招聘信息。
事實上,早在2016年9月,匯邦人壽即獲原保監會批復籌建。批復文件顯示,同意世茂股份、浩盈進出口、中遠進出口、金閩進出口、梅森休閑健身俱樂部、明發集團6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匯邦人壽。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
根據《保險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申請人也應當自收到批準籌建通知之日起,一年內完成籌建工作。
然而,從獲批籌建至今,已有5年之久,匯邦人壽一直遲遲未開業,究竟是何原因?
有權威人士向《金融理財》透露,“阻礙該險企開業最大障礙,或是股東資質問題?!?/p>
公開資料顯示,原籌建批文6家股東中,浩盈進出口、中遠進出口、金閩進出口3家為進出口貿易公司,梅森休閑為健身俱樂部,其余2家世茂股份、明發集團均為房地產企業。
近年來,監管對房地產行業與金融業風險高度重視,地產類股東為主的保險公司屢屢在經營上出現違規現象。
在匯邦人壽獲批籌建僅近半年后,2017年2月,原保監會兩天之內連發兩份震驚行業的罰單,保頂格處罰了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特別是實際控制前海人壽的姚振華被處十年禁入保險業。
2月24日,前海人壽收到監管層近年開出的最大罰單。罰單稱,前海人壽存在增資實際情況與自有資金陳述不符、違規運用保險資金等問題。據此,保監會對前海人壽及姚振華等七名相關責任人員分別作出了警告、罰款、撤銷任職資格及行業禁入等處罰措施。對時任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給予撤銷任職資格并禁入保險業10年的處罰。
此后一天即2月15日,保監會公布又對恒大人壽開出罰單,認定恒大人壽存在違規運用保險資金的行為,限制其股票投資一年、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降至20%的處罰。同時給予兩名相關責任人禁入保險業5年和3年的處罰。
此后,“保險姓保,回歸保障”的行業基調越來越明顯。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后3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3年之后的2020年8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擲地有聲地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
在此背景下,房地產企業進入保險業自然提高了門檻。與此同時,近年來險企進入房地產行業,違規運用亂象也屢禁不止。以珠江人壽為例,近兩年來該公司屢遭監管“敲打”。
2019年11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披露了針對珠江人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監管指出2019年二季度末,珠江人壽不動產類資產占上季末總資產的30.72%,違反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的有關規定。
3月18日,銀保監會向珠江人壽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直指其保險資金運用問題,涉及“三宗罪”,一是項目子公司融資借款超過監管比例規定;二是保險資金違規用于繳納項目競拍保證金;三是關聯方長期占用保險資金。中國銀保監會決定給予珠江人壽及相關負責人138萬元的罰款處罰。
一位資深險企從業人士告訴《金融理財》,“保險行業與房地產企業如何組個防范風險,一直是監管部門重點考慮的,也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大計。在此背景下,匯邦人壽未能獲批可以也就在意料之內了。”
除監管層面,匯邦人壽兩大股東世茂股份與明發集團,近幾年來在自身經營上風雨頗多。其中,世貿股份母公司世茂集團與福建本土房地產企業福晟公司合作陷入僵局,而明發集團在港股市場停牌超4年……
2020年初,世貿股份母公司世茂集團以“白衣騎士”的姿態,完成了對福晟集團的“千億大并購”。當年1月,世茂集團與福晟集團共同宣布締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福晟集團在2019年先后經歷了股權凍結、債務違約等多起事件。既然接手了福晟集團后。2020年世茂集團的投資活動現金流為-232.45億元,同比降43.96%,業內將這視為世茂集團為福晟集團“輸血”的憑證。
此外,隨著2021年以來政策逐步加碼,世貿股份方面改口2020年年中曾提出的“2024年實現千億”的戰略目標,計劃在“下半年結合調控政策和市場情況,來針對未來做出實事求是的目標和計劃”。在拿地端世茂股份也顯得較為保守,今年前6個月其分別于杭州、長沙、寧波斬獲3幅商辦綜合用地。
而另一大房企股東明發集團在匯邦人壽籌備的這幾年中麻煩纏身,今年年初才從“停牌風波”中抽身。
該公司的停牌風波源于其2015年的財務數據問題。2015年,明發集團利潤大幅下滑至2609.4萬元,僅達到2014年8.29億元的3.15%。2016年4月1日,香港聯交所責令明發集團正式停牌。
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明發集團為能夠重新復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9年7月,明發集團相繼公布了內部監控缺陷、補救措施以及實施的進度,并披露2016-2018年三個財政年度各份年報及中期報告。在管理層組織架構方面也進行了全面的調整,黃氏兄弟先后退居幕后。2020年4月,董事會主席黃煥明、執行董事黃麗水辭任;同年7月,黃慶祝辭任執行董事兼集團首席執行官,黃連春辭任執行董事兼集團首席運營官。
在經過一系列調整,2021年初,明發集團終于在停牌五年后復牌,但在停牌期間,該公司在房產市場逐漸掉隊,而頻頻發高息債券進行融資,更讓其多年來面臨資金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曾一度扎堆布局保險行業,其背后原因是由于保險業作為財富管理領域重要的板塊,可用較低成本吸收社會資本,拿下一家保險公司更多是為房企提供一條“財路”和資金入口。不過伴隨著融資“三道紅線”和集中供地政策,房地產不再是能賺快錢、利率高的行業。不少房企在現階段已經是自顧不暇。
日前,《金融理財》就開業及引進股東等相關事宜,求證匯邦人壽以及股東世茂方面。對方表示:“公司正在籌備階段,不便回應。”截止發稿前,仍未得到明確回復。匯邦人壽是否能在獲批5年后順利開業,還需市場給出答案。《金融理財》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