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目前中學物理作業出現的針對性不強、糾錯效果不佳、學生物理作業負擔重等問題,提出運用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提升物理作業的有效性,來實現物理學習增效減負的目標.并通過力的分解之“動態平衡問題”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案例加以解讀.
關鍵詞:物理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PTA量表;增效減負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17-0029-03
作者簡介:劉小芳(1972-),女,陜西西安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有效教學、PTA量變運用.
1 問題的提出
1.1 中學階段物理作業的重要作用
物理作業是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圍繞作業的題目設計、批改、糾錯等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
從學生學習層面看,物理作業既是鞏固所學物理知識、方法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學習質量,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與方法解決新情景下具體問題的過程.可以說,有效的物理作業為科學素養的提升提供了具體的途徑.
從教師教學層面上看,作業設計的科學性、批改作業的有效性、錯誤糾正的針對性、后續強化措施的精準性等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教師可通過作業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為后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學情基礎.
1.2 目前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環節中常見的問題
1.2.1 問題1:作業布置缺少科學的設計與研究
有的老師將課后練習題與課外輔導資料相應節次的問題通篇布置,或是根據學習時間、題目難度、教學進度刪減個別題目,或是根據學生的層次簡單地分層次布置.而目前各種習題冊上大多習題的開放性作業少,標準答案式題目多,且題目之間彼此獨立、題型分散,或考查點重復,缺少對問題的縱深討論、變式拓展等.很多題目與物理課堂教學的相關度不高,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明顯不足.
這樣的作業缺少教師的教學智慧,缺失教師對作業有效性的系統研究.簡單的物理作業布置會導致學生完成作業所占時間長,其效果甚微,學生頻于應付而缺失物理思維的鍛煉.甚至出現部分學生通過各類途徑查答案,直接“拿來”的不良現象.
1.2.2 問題2:對學生物理作業中的錯誤統計與分析不足
目前物理教師在作業批改發現問題后,對學生錯題統計較為隨意,僅在備課本上簡單記錄,甚至因忙碌忽略記錄.導致問題得不到深入分析與系統梳理.其實,學生在作業中犯的錯誤是珍貴的教育資源,對后續的教學很有幫助,但很少有教師系統地對作業中的錯誤系統分析、統計,并將其作為生成性教學資料完整地保留.
1.2.3 問題3:錯因分析不到位導致物理作業糾錯效果不佳
物理教師一般都會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進行糾正及習題講評.但是,后續的措施及階段糾錯效果怎樣呢?很多老師沒有做系統的追蹤反饋,這樣會導致作業的糾錯效果不佳.常聽到老師抱怨:明明講過的問題,又犯錯了……
1.3 作業不當對學生的困擾
1.3.1 困擾1:物理作業低效增負
沒有科學設計與規劃的物理作業必然會造成學生作業量大、重復性多的結果,學生需要在大量作業訓練之后才能對所學知識與方法等起到強化、鞏固或是運用的效果,是增加學生物理學習負擔的主要因素.低效的、大題量的訓練,讓學生在煎熬中度過學習歷程.機械的題海訓練對學生能力發展是不力的,重復的訓練短期會起到提升學生成績作用,但對創造性、思維鍛煉,是致命的消耗,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應付等消極的心理.
1.3.2 困擾2:物理學習自我效能感降低
教師缺少有效的糾錯研究,會導致學生的物理作業出現的錯誤沒有得到有效糾正,后續還會反復犯同一個錯誤,物理學習低效,學習能力難以提升,可能會逐漸失去對物理學習的信心,認為自己學不好物理.
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源主要是目前物理作業缺少整體的規化方案和科學的研究,主要表現為缺少科學設計、錯誤分析隨意、糾錯不到位等.要科學減輕學生的物理作業負擔,就應該從目前物理作業環節暴露的問題出發,尋求破解之道.物理作業的有效性亟待通過探索來提高,物理作業的減負增效也勢在必行.
2 運用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提升物理作業的有效性
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完成物理作業,真正提升解題能力、綜合素養,即實現增效減負的目標.即讓教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有效,讓物理教學不再陷入低效的尷尬境地.物理教師必須研究如何設計好課后作業、梳理題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考查點、把握難度與梯度.并做好追蹤統計,對作業完成分析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并采用及時跟進的相應教學措施.而實現這一系列化的物理作業目標,除了教師辛勤付出外,還需要科學體系支撐.
基于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提出運用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來提升物理作業的有效性,真正在物理作業環節落實增效減負的目標.
2.1 物理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的概念解讀
PTA量表的原意——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即“基本要素特征分析法”.它是一種評價學生若干綜合表現的方法.主要特征有:把某種行為表現分解為若干基本要素;對這些基本要素作出評價與分析;將所有要素匯總后再評定總體的行為特征.
物理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則:教師根據物理學科作業特征,設計彼此有關聯的量化要素,將作業布置、批改、錯因分析、錯誤糾正、階段鞏固等獨立的環節變為從作業設計到作業完成反饋直至后續追蹤與教學改進等教學措施的系列化程序.使物理作業對學生學習更有效,同時提升教師對物理作業的研究能力,最終實現物理學習增效減負的目標.
2.2 物理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構成要素
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可由作業的科學設計、學生錯誤的統計與分析、后續教學設計等三個方面構成.具體可以包含物理作業的目的、 針對性作業 、題目的類型、各題目之間的邏輯關系、題目的梯度預設、預期完成時間、錯因分析、學生實際完成時間統計、糾錯設計、階段反饋、后續教學調整等要素.(當然,也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增減要素)根據這些要素分析,可對物理作業的有效性作出科學判斷,進而尋求更優化的教學方案.
2.3 物理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PTA量表的優點
提升作業設置的科學性,使物理作業由一道道彼此孤立的題目組合成有邏輯關系的問題集合,通過物理問題的優化整合,實現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通過精準的學情(錯因)分析,制定后續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如糾錯指導和教學活動的調整等;從簡單布置作業到科學研究作業的理念轉變,有利于提升教師綜合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3 案例解讀
力的分解“動態平衡問題”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設計見表1.
4 結束語
作業設計與追蹤反饋的PTA量表法,就是教師不依賴現成的習題集、練習冊等,而是基于對教學的科學研究,合理設計梯度分明、有針對性、有益于學生學習的作業;就是將作業的設計與追蹤反饋等教學環節設計為便于量化的觀察要素,使教學工作變得系統化,可操作性強;就是教師精準分析錯誤的根源、探索有效的糾錯教學的舉措;就是形成長時間追蹤學生對物理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的檢測體系.只有使物理作業形成這樣的系統過程,能夠提升物理作業的有效性,真正落實提升物理學習質量,減輕學生物理學科學習的負擔.
對于教師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情,為開展有效教學提供學情基礎;對物理作業情況多維度分析是教師教學素養提升的主要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將增效減負精神落實到作業環節的有效舉措.學生在完成有效的物理作業過程中,達成鞏固基礎、強化訓練、思維提升的效果,便于及時發現自己的學習薄弱點,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強學習的自信.
參考文獻:
[1]邢紅軍.物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劉小芳.例談新課標指向下針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PTA量表式反思——以“力的分解”教學片斷為例[J].中學物理,2019,37(11):6-8.
[3]徐超,楊震云.“教師提問有效性”課堂觀察量表的設置與實施——以“楞次定律”教學為例[J].物理教學,2018,40(10):2-4.
(收稿日期: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