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精明
[摘 要] 在中職教育體系中,農藝專業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又面臨新發展需要的專業。要讓中職農藝專業的教學真正體現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就必須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尋找新的教學途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職教學中農藝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應當堅持“行動導向”的思路。
[關鍵詞] 農藝教學;理念;途徑
核心素養正引領整個教育的發展,中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中職教育體系中,農藝專業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又面臨新發展需要的專業。對于這個專業的教學,教師必須認識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不斷推進,農藝專業的教學也應當尋求新的突破,而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在教學中將重心放在學生身上,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且能夠有效改善學生學習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背后走到教師的身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宏觀的思路,要讓中職學校農藝專業的教學真正體現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就必須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尋找新的教學途徑。
核心素養在與中職農藝專業結合的時候,必然產生新的教學認識,必然需要新的教學途徑。而且教學理念與教學途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新的教學理念引領新的教學途徑的生成,在新的教學途徑實踐過程中深化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農藝專業的傳統性與現代性,決定了探尋新理念與新途徑是當務之急。
一、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理念探究
眾所周知,現代農藝是中職學校農學類的專業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農藝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調整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理念與教學途徑相結合的產物,教學理念先于教學途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職教學中農藝教學的新理念,應當堅持“行動導向”的思路。
行動導向教學,在職業教學中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理念,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自身的內涵,從而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行動導向強調的是行動,也可以理解為具體的教與學行為。在農藝專業的教學中建立行動導向的教學思路,就意味著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滿足自身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對于教師而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為一個以完整行動為基礎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必須統一起來,這樣就奠定了一個行動導向的教學基礎。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理念還有這樣兩點內涵。
其一,行動教學法應當設計出符合中職農藝專業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內容。
農藝專業的學生,學習興趣往往鎖定在農藝專業方面。很顯然,在農藝專業中,學生在學習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需要更進一步掌握農業生產技術與原理,同時需要研究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透過這些學習內容,觀察農藝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當認識到:從學習興趣的角度來看,本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本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從教學評價的角度來看,本專業的學生需要獲得宏觀層面的專業認可與微觀層面的學習品質認同。
其二,行動教學法應當設計出符合核心素養培育需要的教學內容。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農藝專業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體體現在對農業的認識,體現在對農業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立足于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養,思考農藝專業的教學如何指向核心素養這一根本目標。這是一個將農藝教學傳統與現代教學理念結合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堅持行動教學的思路。
二、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途徑
有了上述兩點理解,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途徑也就逐漸清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行動教學的思路,設計出能夠指向核心素養的行動過程,并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深化行動教學的思路。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采用“課崗融合”教學模式,在農藝專業的行動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一模式,尤其是借鑒這一模式中的“課崗融合”思想,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
現在來看一個教學案例:校園植物的觀察與分類。
教學主題是將課本上的相關農業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的產物。學生的生活環境就是學校,學校里有著多種植物。讓學生觀察這些植物,并與專業知識聯系起來,符合行動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課崗融合”的體現。筆者明確了學習活動的目標:了解植物分類的方法,從校園植物中選擇一類進行觀察,學會鑒定植物;結合課本與專業知識,根據校園環境設置的需要,明確植物觀察與分類的思路,確定從葉、花、果等角度進行觀察和分類;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學會合作與交流,能夠在傾聽別人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教學目標的確定,實際上是從知識、素養和品格三個角度進行的,涵蓋了傳統農藝專業教學中的基本要求,同時符合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開放學習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中需要的資源,如觀察環境、觀察對象、觀察工具等,同時開放多媒體實驗室。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動主要包括:觀察校園內的不同植物,知道這些植物分布在哪些地方,在觀察的過程中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分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學生的行動過程,對學生的觀察與分類進行指導,為學生提供幫助。比如,有些學生在記錄自己的觀察與分類結果時雜亂無章,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一個分類表格;有些學生在遇到不熟悉的植物時沒有采集樣本、制作標本的意識,教師就要給出適當的提醒。
總體而言,學生的收獲是豐富的。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某一知識點,而是在具體的行動學習過程中主動運用已有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關鍵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這已經是一種高階思維下的能力生長過程;從必備品格培養的角度來看,學生在自己的行動體驗過程中,能意識到自己所掌握的農藝專業知識,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認識自然界,還可以更好地為校園綠化布置乃至于校園之外的環境提供助力,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有充分保證的。
三、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思路
在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探究過程中,在新的中職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努力將行動導向教學的思路融入農藝專業課程教學,可以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凸顯,同時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農藝專業的教學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有面向學生認知特點的必要,有在行動導向的思路下進行教學的必要。滿足了這些必要性,也就實現了從宏觀著眼向微觀著手的轉變,從而開辟了中職學校農藝教學的新理念與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彭成革.中職農藝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路徑探究[J].現代園藝,2019(22):224-225.
[2]尹小莉.中職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求知導刊,2016(13):150.
[3]郝俊邦,張而賢.淺析中職現代農藝技術專業“課崗融合”教學模式改革[J].職業,20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