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 ROST 內容挖掘的國內外生態語言學研究動態及熱點分析

2021-09-27 03:01:34常遠
理論縱橫 2021年6期

〔摘要〕研究利用 ROST CM 6.0軟件對2020年國際、國內兩場生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的會議摘要手冊進行了內容挖掘,分析國內、國際生態語言學界的當前熱點和研究特點。通過對兩場會議的橫向對比研究并結合國內已有成果,發現國內外學者普遍關注生態語言學的本土化研究。國外研究體現了超學科屬性,豪根范式發展更好,研究熱點為可持續發展、經濟等社會因素對生態的影響,但韓禮德范式的研究和生態語言學的應用研究有待進一步發展。國內研究的重點議題為生態話語分析、生態翻譯學和外語的生態化教學。其中,生態話語分析是“重中之重”,分析對象來源廣泛,并形成了相當規模與一定深度,但也存在方法單一、學科間交叉融合有待進一步提高和范式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從分析中可以看到,未來國內研究應堅持本土化研究的同時更加關注多學科融合和傳統范式之外的研究,這也是未來的潛在熱點。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研究熱點;內容挖掘;超學科屬性;生態話語分析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21)06?0583?09

自 Haugen[1]明確提出生態語言學的概念起至今,研究者在世界多個地區形成了很多專業化的研究團體,他們主辦的生態語言學專題學術研討會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審視生態問題,影響力逐年擴大。2020年,中國和尼日利亞的生態語言學會分別主辦了“第五屆全國生態語言學研討會”(2020年8月22?23日) 和“第一屆國際生態語言學線上研討會(1st Interna- tional Conference Virtual)”(2020年12月7?9日)。這兩場學術會議分別是國內、國際范圍生態語言學界最高層次的學術會議,吸引了國內外從事生態語言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這兩場會議均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突破了實際空間限制,在未來必將吸引更多致力于此的研究者,有助于擴大生態語言學的學術影響力。會議聚集了中國和國際生態語言學范圍生態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了當下學界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發展。對兩場會議進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可以總結已有的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對將來生態語言學研究的發展方向作出預判。

針對此類會議,以往也有一些述評類的文章以綜述[2?4]或簡介[5]等方式介紹會議梗概,從中我們可以探析生態語言學研究的階段性概況和成果,但此類研究存在如下兩方面的局限性: (1)對會議成果缺乏深入細致的介紹,不利于我們準確把握該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 2)論文大多單純介紹中國或國外會議情況,沒有對同期國內外會議論文、選題或摘要進行橫向對比研究。這種對比研究不僅可以發現國內外研究熱點的差異與最新發展動向,同時有利于中國的生態語言學研究與國際研究接軌,從而推動國內研究的發展。有鑒于此,本文利用 ROST CM6.0軟件對會議手冊進行內容挖掘,分別研究國內外的熱點問題、領域,判斷我國最新研究相關議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從而為我國生態語言學研究與國際接軌提供范式。

一、生態語言學的研究概況

盡管有一些生態語言學研究關注生態學原理在語言學研究中的應用,并將其看作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但目前學界普仍遍傾向于將其看成一個“獨立發展的學科”[6],或將“生態語言學”看成一個“概括性術語(umbrella term)”[7],認為它是一個“多學科高度交叉融合的研究領域”[7]。這種觀點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生態語言學研究體現出的“超學科屬性”[3,5,8],從而導致了研究范式的多樣化發展。雖然學界曾普遍接受 Fill[9]的觀點,將生態語言學歸納為豪根范式(Haugenian paradigm)和韓禮德范式(Hallidayan paradigm),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這兩個傳統范式之外的研究路徑,并逐漸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和傳統。如 Le Vasseur[10]認為還有“生物語言學傳統(bio-linguistic tradition)”;黃國文[11]認為還有“認知范式”??梢?,當下生態語言學體現了極強的包容性,具有豐富的學科內涵和多樣的研究方法。

在已有文獻中,有學者分析了國內外生態語言學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試圖找出生態語言學研究的熱點并預判未來的發展方向。Chen[7]研究了1991?2015年來自 LLBA 、CMMC 和 SSCI 數據庫的76種國際期刊,分析了所有的生態語言學文獻,發現國外生態語言學研究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1) 語言教學與語言習得;(2)理論建構與綜述;(3) 語言政策與規劃;( 4)語言接觸;(5)話語分析。其中,階段性的研究熱點為語言政策與規劃,在這個領域文獻數量最多,二話語分析和語言教學與習得也處于上升趨勢。總體來講,國外生態語言學研究呈上升趨勢、成果數量穩步增加,但也有發展不夠均衡的特點。主要體現在:(1)方法不均衡,思辨性研究多,定量研究較少;( 2)范式發展不均衡,為豪根范式研究處于強勢地位,韓禮德范式和生物語言學范式有待進一步深入;(3)地域分布不均勻,刊文載體以北美和歐洲(尤其是荷蘭)為主。

其實國內也有類似的研究。李玖、王建華[12]和林美珍[13]分別用Citespace軟件分析了 CNKI 收錄的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文獻,發現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流行語、語言的生態環境、語言多樣性、語言的生態化教學模式(尤其是大學英語)和生態話語分析等方面。與國外研究相同,國內研究也呈現上升趨勢,研究視野也日趨多元化。不過也存在研究層次較低、理論構建缺乏,與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

二、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 ROST CM 6.0軟件的詞頻統計、社會語義網絡分析等功能,分析參會論文摘要的高頻詞匯;通過對比國內、國外會議成果的研究內容,分析生態語言學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并探索國外生態語言學界最新動態對我國研究的啟示。研究擬分為數據準備、熱點分析和中外研究熱點對比等三大步驟進行,研究技術路線詳見圖1。

在數據準備階段,需要先對材料進行爬取和整理。數據爬取指將兩本會議論文摘要集轉換成軟件可以識別的 txt 文件格式,繼而進行文件校對以確保在爬取后與原文件內容不變。然后,將論文作者信息和非學術類詞匯刪除(如“的”“于”“以”“of”“the”“in”“on”等)、選擇 ROST 軟件可識別的ANSI 格式編碼并保存文件。然后對中文文本進行分詞操作(英文摘要可以直接利用軟件的英文分析功能),即依次點擊“功能性分析”“分詞”,選擇待分析文件,并輸出分詞后文本文檔。接下來進行詞頻統計,在“分詞后待計詞頻文件”中選定分詞后的 txt 文件,輸出初步分析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步驟只得到初步結果,并不能進入下一步分析。因為該分詞結果僅僅是基于 ROST 軟件自帶的詞頻數據,很多生態語言學術語被拆分成多個詞匯,就不能保證最終得到科學準確的分析結果。所以,在此基礎上需要再次進行分詞歸并操作,來更新軟件詞庫。需要梳理初步分詞結果,并利用“新詞歸并”功能更新分詞詞庫,使之能夠準確識別生態語言學相關術語,從而建立適用于本研究的個性化詞庫。此步驟由“工具”“自定義文件”功能菜單中的“分詞自定義列表”工具完成。在打開列表后,在最下方輸入新詞并保存即可更新適合本文研究的個性化詞庫(待歸并新詞詳見表1)。新詞歸并步驟可以進行多次,以保證所有學術專業詞匯不被拆分,并能夠被準確識別。

接下來是數據分析階段。本階段主要利用詞頻分析、共詞矩陣和社會語義網絡分析功能分析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熱點。同時,利用英文詞頻分析等功能分析國際生態語言學研究熱點。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對比研究國內外生態語言學研究發展的特點和重點關注的領域。

三、結果分析

(一) 國內研究成果熱點分析

在分詞后,分別勾選“啟用過濾詞表”“啟用歸并詞群表”“啟用保留詞表”和“不輸出單字詞”保證統計結果的專業性和有效性。統計結果中的“研究”“視角”等關鍵詞過于籠統,分析時舍去;“生態語言學”和“語言生態學”是本次會議的主題,出現頻率較高是正常的,但同樣不能夠反映具體的研究內容,分析時同樣略去。此外還有一些分詞可以進行合并,如“話語”和“語篇”,二者雖有一定差異[14],但對于本研究而言二者同屬一個研究大類,故而合并。經過對分詞結果進行刪減與合并,得出前十位高頻詞統計表(詳見表2)。另外,利用軟件的社會語義網絡功能,得到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熱詞聚類關系圖(詳見圖2)。

從表2、圖2中可以看出,高頻關鍵詞主要集中在生態話語、生態翻譯學和生態語言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如生態課堂的構建)三個研究主題聚類,說明這三類主題受到了國內生態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其中,生態話語分析詞頻最高,說明該議題是當前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的焦點議題。從會議手冊的內容上看,生態話語分析的對象話語文本來源廣泛,涵蓋了廣告、新媒體、新聞、教育等多個方面,由此可見我國在生態話語分析方面的研究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深度,其影響力也在迅速提高。尤其是和前幾年相比[13],學界對生態話語分析的關注有增無減,該議題已從一個研究熱點發展成為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中心話題??梢娫谖磥硪欢螘r間內,它仍將是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對象話語內容除了常見的話題(如氣候變化、動物身份構建等)之外,增加了當下的熱點話題(如新冠疫情、澳洲森林大火等)??梢姡瑖鴥葟氖律鷳B話語分析研究的學者還具備了相當的學術敏感性和社會責任[15?16],積極嘗試從生態語言學視角審視當下熱點問題,并為社會文化的發展進步做出有益的嘗試。

理論視角方面,參會論文多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框架,其中更是以及物性理論居多??梢?,目前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主要是韓禮德范式,研究內容主要是及物性視角下的生態話語分析。雖然參會論文中也有少量研究運用了其他理論(如視覺語法、多模態、語料庫語言學),但相關關鍵詞的詞頻偏低,說明運用這些方法開展的生態話語分析研究成果數量有限、尚未形成主流,研究方法上仍是及物性分析“一家獨大”、方法論上的爭鳴局面尚未形成。實際上,“意義的生成、傳遞、解釋以及再生是由眾多交際資源實現的”[17],“語篇的多模態性是當今世界人們交際中使用各種語篇的一個主要特征”[18]。多模態話語分析可以“彌補傳統研究窠臼于語言單一類型的缺陷”[19],將多模態的方法應用于生態話語分析中有助于延伸研究中對象話語的范圍,克服傳統上只注重單一模態話語的局限性。另外,語料庫作為一種定量研究方法和工具,“其高速便捷性與普遍兼容性非常適合進行更多關于現實生活語料素材信息的存儲”[20]。所以,語料庫運用于生態話語分析研究中,可以發揮計算機高效、便捷的優勢,對真實的生態話語語料展開定量分析,揭示話語背后的生態觀念,在方法上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

生態翻譯學是學界普遍關注的另一個重要領域。生態翻譯學是“運用生態理性、從生態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21],主要研究內容有“翻譯的生態環境”“生態范式”等[21]。結合表2、圖2

對會議手冊內容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在生態翻譯學領域的熱點話題主要為中國文學作品的英譯研究。其中,譯本的評價類研究居多,此外也有少量研究涉及翻譯風格和譯者的身份研究。這說明,我國生態翻譯學研究正在努力促進中國優秀作品走出國門,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但研究大多在及物性理論框架下展開,研究方法略顯單一;而且沒有生態翻譯學理論構建、探索與爭鳴的成果出現,說明該領域的理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在語言的生態教學研究方面,學界普遍關注生態語言學在外語教學方面的促進作用,試圖為改革外語教學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這方面的研究觸及到了生態課堂的建構、大學英語教學、教材建設等內容??梢钥闯觯鷳B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觸及面較為廣泛,有著一定的系統性;但相對前兩年(見林美珍[13]),研究熱度有所回落,尤其是“大學英語”這個關鍵詞,在研究熱詞表里所占比重不大。此外,研究多以引用生態學術語或概念為主,將生態學原理與外語教學活動結合并探討其科學有效性的研究不多,也幾乎沒有系統地構建外語生態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生態語言學為外語教學提供了“環境觀”“互動發展觀”和“能動觀”等三個新的外語教學觀[22],帶來了更加系統、全面的研究視角。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外語的生態教學模式是契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外語教育的改革也可以從生態語言學視角找到突破口。所以,研究熱度的回落并不意味著該課題已經失去了研究價值,相反它值得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為關鍵詞在會議手冊中有著一定的詞頻,說明國內生態語言學界開始關注中國語境下的一些研究問題。尤其是在我國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語境下的生態語言學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研究價值。同時縱觀我國生態語言學研究史可以發現,最初引起學界注意的是一些國外研究的理論簡介[23] 和譯介[24];而自從黃國文教授[25?26]多次提出中國語境下的和諧話語分析,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開始出現本土化轉向,研究中開始注入中國元素。具體來講有兩大方向:第一,生態話語分析方面,具體表現為以和諧話語分析為代表的中國語境下生態話語研究受到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第二,理論建構方面,中國古典價值觀(如天人合一)與生態語言學融合、探索中國特色生態語言學的新發展方向。本屆會議中,“中國”作為一個高頻詞則印證了本土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深入,說明國內學界開始擺脫研究初期對國外研究的效仿和跟從,轉為中國語境下的生態語言學研究。并出現了本土化轉向,體現了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者的家國情懷,即“推進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和生態語言學本土化研究,肩負起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推動自然、社會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27]。而隨著國內對生態語言學的廣泛關注,可以預見,中國特色生態語言學研究一定是未來的一個研究焦點。

(二) 國外研究熱點分析

ROST 軟件的英文詞頻分析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發掘國外生態語言學界的重點關注課題。依次選擇“功能性分析”“英文詞頻分析”,選中待分析文件并點擊“統計”,即可生成詞頻統計表。在該表的基礎上,去掉“of”“and”“in”等非學術詞匯,得到國外研究熱點詞頻表(詳見表3)。

生態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其他有機體和物理環境三者之間的可持續關系”[28],學科的目標是“保護好生命可持續關系”[29]。如表3所示,國外學界普遍關注的關鍵詞有 environment(al)、nature、 climate change 、ecosystem 等,這些關鍵詞與大自然緊密相關。國外生態語言學研究比較關注與語言直接互動的自然環境,更直接地嘗試尋找通過語言解決生態問題的途徑或語言與環境的直接互動方式。而且,society 、sustainability、tourism、economic、oil 等關鍵詞也有一定的詞頻,說明國外學界較為關注可持續發展、經濟、文化、旅游等社會因素對生態的影響。

由于會議是由尼日利亞生態語言學會主辦,自然有較多尼日利亞本國學者參會。從表3中可以看到,Nigeria\Nigerian 是詞頻最高的關鍵詞之一、in- digenous和 region 也具有一定的詞頻。這說明國外學界特別是尼日利亞生態語言學研究,也呈現出本土化的研究特點,致力于通過此來解決本國或本地區所存在的生態問題(如 farmer-herder conflict)。

此外,國外生態語言學研究超越了傳統上韓禮德范式\豪根范式二分法的研究思路,理論視角多樣。在 ROST 自動生成的英文詞頻結果中選中linguistics、ecolinguistics和 language 關鍵詞,可以查看其共現詞匯并分析研究的理論視角。在梳理上述三個關鍵詞的共現詞匯之后,發現理論視角包含三個大類:(1)語言學類,如 morphological 、semantic 、prag- matic、erasing 等; (2)社會科學類,如 social se- miotic 、music strategy 、ecosophy、ecopsychology 等;(3)自然科學類,如 mathematics 、capacity (即生態學中的“生態容量”)等。可見,國外的生態語言學研究總體上體現了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研究特點,與其他學科趨于融合,學科間界限愈發模糊。這一發作趨勢印證了學界目前的普遍共識,即生態語言學不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而是超越了語言學的研究范疇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或科學)”[30]而發展的,彰顯了生態語言學的“超學科屬性”[5]的特點。

對比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國外研究也有如下不足: (1)關鍵詞 discourse 的詞頻較低、且熱詞表中沒有系統功能語言學術語,說明韓禮德范式、特別是生態話語分析的成果數量有限;(2)熱詞表中沒有翻譯類關鍵詞,說明會議論文中幾乎沒有生態翻譯學研究的成果,該領域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3)教學類只有一個關鍵詞(即 teaching),但作為一個研究主題,該關鍵詞的詞頻偏低,說明生態語言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數量有待進一步積累、研究尚未形成體系,這也與 Chen[7]的發現類似。

(三)國內生態語言學研究的特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基于生態語言學會議論文摘要集,分析了國內、國際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研究熱點。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有如下特點:

1.生態話語研究是目前國內最受關注的研究議題。該領域的研究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且語料形式廣泛:包括傳統單一模態語篇,如書面化的教育語篇、新聞語篇;也有少量的多模態語篇。生態話語分析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理論視角較多地集中在及物性分析方面?!吧鷳B話語分析處理的是語言行為和自然生態系統其它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者不可避免地需要逾越語言學的藩籬,尋求跨學科領域的合作研究,至少需要分析者不能把視野局限于語言學領域”[31]。所以,目前我國生態話語分析采取的理論視角就顯得有些單一了。其實,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有三大元功能,這三大元功能都可以為生態話語分析提供理論工具。在現有研究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利用及物性分析之外的理論工具展開的生態話語分析研究成果,如楊陽[32]從態度資源的角度分析了英國《衛報》中有關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報道,揭示了西方主流媒體的生態意識;李淑晶、劉承宇[33]基于評價理論分析了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演講,發現其演講中大量充斥著破壞性話語。除此之外,黃國文和陳旸[34]、牛耀方和張慶彬[35]也都從三大元功能角度對詩歌進行了立體化的生態話語分析;常軍芳、叢迎旭[36]構建了“生態話語多層次分析模式”。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之外,也有從其他理論視角展開的研究,如語料庫[37]、視覺語法[38]等。但從會議手冊的情況看,這些研究為數不多,說明這些理論視角尚未形成規模;非語言學領域的理論在生態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幾乎沒有,因此在這個方面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以突出生態語言學的“超學科屬性”。

2.各個研究范式發展不平衡。通過上文分析發現,我國韓禮德范式的研究是我國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參會論文中,雖然有豪根范式研究成果(研究內容主要是少數民族語言的生態狀況和對語言規劃的啟發意義),但總體看來成果數量有限,表現為研究熱點詞頻表的前十位中沒有豪根范式的關鍵詞。這可能是由于研究需要較長時間的田野工作和跟蹤調查所致。語言規劃、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等課題離不開本土化的豪根范式成果,因此在這個方向上我們仍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除此之外,我國生態語言學界已經意識到除了傳統模式的研究范式之外,“近年來生態語言學領域出現了新的研究范式與相關理論建構”[8]。在已有研究成果中,“認知范式”初步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9?40]并有構建“認知生態語言學”[41]的呼聲。因此,其他范式、尤其是豪根范式和認知范式的研究是我國生態語言學界未來的一個努力方向。

3.生態語言學的超學科屬性有待進一步發展。這個超學科屬性體現在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模糊的學科界限使得生態語言學可以從其他學科門類中汲取養分,不斷充實發展。上文分析發現,國外生態語言學研究體現了這個超學科屬性,至少有來自哲學、語言學、數學、心理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理論應用于生態語言學中,超學科研究已經初具規模。而國內學者普遍關注兩大傳統范式的研究,生態語言學的超學科屬性尚未充分發展。其實通過文獻檢索我們發現國內存在一些試圖突破學科間界限、融合了數學[42]或生態學[43]方法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都為小語種的保護及其生存狀況監控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同時為生態語言學超學科屬性的發展提供了思路,因此具有相當的研究意義。但此類研究也只是零星的散論,會議手冊中也沒有類似的研究成果,這都說明了超學科屬性的研究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

此外,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國際、國內生態語言學界都較為重視本土化的研究,只是研究重點有所不同:國外的本土化研究側重解決與現實相關的區域性生態問題;國內的本土化研究側重于和諧話語分析、漢外翻譯的譯本評價和與改革外語教學相關的議題(如生態課堂的構建)。Cowley[44]認為:“一個地方獨特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等要素塑造了一個群體的生物生態認識,生態語言學研究者應基于這些認識,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思考其存在的生態問題,先從本地(local)進而在全球(global)范圍內帶來切實的改變?!笨梢?,“本土”研究是全球“大生態”的基礎;地區性的生態語言學研究非常值得關注,它可以推動全球層面生態語言學研究的多樣化發展并為全球生態改善提供獨特的思路和視角。因此,中國特色的生態語言學研究一定會匯入全球生態語言學研究的洪流之中。

四、結語

通過與國外研究熱點的對比不難看出,當前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有如下熱點:(1)生態話語分析。較大的規模、廣泛的對象文本來源和多樣的話語內容是此類研究的特點。( 2)生態翻譯學。該領域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了當前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中心議題之一。( 3)外語的生態教學。此類研究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定的系統性且涉及面廣泛。( 4)本土化研究,特別是和諧話語分析研究近來發展引人矚目。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以“本土化”“生態教學”“生態翻譯學”和“生態話語分析”為核心研究內容的“四核時代”;與曾經的萌芽階段相比,不論研究深度還是影響力都已取得長足的進步,這是非??上驳?。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研究中仍然存在理論視角單一、研究方法固化、缺乏理論建構等不足。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認為我國生態語言學一方面應該繼續保持現有特點,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研究的思路,在“四核并舉”的同時關注更全面的研究路徑。第一,應該重視非傳統范式的研究、發展多方法多理論視角的研究,大膽嘗試將非語言學領域的理論應用于生態語言學研究中,促進學科間深入交叉融合、使我國生態語言學體現出超學科特點并煥發新的生命力。第二,大力開展本土化的豪根范式研究,在探索理論建構的同時開展實證研究,努力為少數民族語言、瀕危語種的保護以及語言規劃提供理論依據。此外,我們也應該關注與自然生態密切相關的問題,這也是生態語言學研究者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 HAUGEN E. The ecology of language [C]// DIL A S.The? Ecology? of Language: Essays? by? Einar? Hauge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325-339.

[2]? 魏榕,何偉.生態語言學的興起與多樣化發展:“第一屆中國生態語言學戰略發展研討會”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4):38-41.

[3 ]? 高然,劉佳歡.生態語言學的多樣化發展趨勢與超學科屬性(Ⅱ)?“第二屆中國生態語言學戰略發展研討會”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6):50-55.

[4]? 陳旸.生態語言學研究從這里走向世界?第四屆國際生態語言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外語, 2020,17(1): 104-111.

[5 ]? 劉佳歡,高然.生態語言學的多樣化發展趨勢與超學科屬性(Ⅰ)?Andrew Goatly與Stephen Cowley教授生態語言學新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6):43-49.

[6 ]? COUTO? H. Ecological? approaches? in? linguistics: ahistorical overview[J]. Language Sciences, 2014(41):122-128.

[7 ]? CHEN? S. Language? and? ecology: A? content? analysisof? ecolinguistics? as?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J]. Ampersand, 2016(3): 108-116.

[8 ]? 何偉,魏榕.生態語言學:發展歷程與學科屬性[J].國外社會科學,2018(4): 113-123.

[9 ]? FILL A. Ecolinguistics: state of the art 1998[C]// FILLA & M?HLH?USLER P.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London: Cont- inuum, 2001:43-53.

[10]?? LE VASSEUR T. Defining “ ecolinguistics?”: Challen-ging? emic? issues? in? an? evolving? environmental? discip- lin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 Sciences, 2015, 5(1):21-28.

[11]? 黃國文.導讀:生態語言學與生態話語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2018,35(5):449-459.

[12]? 李玖,王建華.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概況的科學知識????? 圖譜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2018,35(5): 544-558.

[13]? 林美珍.中國生態語言學研究現狀與趨勢?基于CNKI數據庫的計量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6):31-39.

[14]? 黃國文,徐珺.語篇分析與話語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 1-6.

[15]?? HALLIDAY M A K. New ways of meaning: 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C]// FILL A & M?HLH?U- SLER P.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London: Continuum, 2001:175-202.

[16]? 黃國文.生態語言學研究與語言研究者的社會責任[J].暨南學報,2016(386): 10-14.

[17]? 孫毅.多模態話語意義建構?以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徽為基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1):44-47.

[18]? 王紅陽.多模態廣告語篇的互動意義的構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6):31-34.

[19]? 陳風華,弗朗西斯科·維勒索.多模態話語研究的知識圖譜演化分析?基于國內外核心期刊的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154-166.

[20]? 朱啟慧.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3): 109-113.

[21]? 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32(2):5-9,95.

[22]? 王勃然,趙雯.生態語言學視域下的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生態建構[J].外國語文,2020,36(6):134-140.

[23]? 王晉軍.生態語言學:語言學研究的新視域[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53-57.

[24]? 艾爾文·菲爾,范俊軍,宮齊.當代生態語言學的研究現狀[J].國外社會科學,2004(6):5-10.

[25]? 趙蕊華,黃國文.生態語言學研究與和諧話語分析?黃國文教授訪談錄[J].當代外語研究,2017(4): 15-18, 25.

[26]? 黃國文,趙蕊華.生態話語分析的緣起、目標、原則與方法[J].現代外語,2017,40(5):585-596, 729.

[27]? 黃國文.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生態化取向[J].中國外語,2016,13(5): 1, 9-13.

[28]? ALEXANDER R & STIBBE A. From the? analysis? ofecological? discourse? to?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 course [J]. Language Sciences, 2014(41): 104-110.

[29]? 黃國文,陳旸.作為新興學科的生態語言學[J].中國外語,2017,14(5):38-46.

[30]?? STEFFENSEN S V & FILL A. Ecolinguistics: The stateof the? art? and? future horizons[J]. Language Sciences, 2014(41):6-25.

[31]? 辛志英,黃國文.系統功能語言學與生態話語分析[J].外語教學,2013,34(3):7-10, 31.

[32]? 楊陽.系統功能視角下新聞報道的生態話語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40(1):33-45.

[33]? 李淑晶,劉承宇.基于評價系統的生態話語分析?以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演講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5):65-76, 149.

[34]? 黃國文,陳旸.自然詩歌的生態話語分析?以狄金森的《一只小鳥沿小徑走來》為例[J].外國語文,2017,33(2):61-66.

[35]? 牛耀方,張慶彬.自然詩歌的生態話語分析?以華茲華斯《詠水仙花》為例[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40(2):81-87.

[36]? 常軍芳,叢迎旭.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生態話語分析模式建構?以中國環保部長報告為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4):27-32.

[37]? 劉姝昕.綠色語法:基于COCA的oil搭配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6):27-32.

[38]? 劉珍珍.生態語言學視角下WWF環保海報多模態話語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3):24-25.

[39]? 王馥芳.生態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相互借鑒[J].中國外語,2017,14(5):47-55.

[40]? 常遠.論語言的心理生態環境?基于三元互動論和生態位理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3-76.

[41]? 王寅.認知生態語言學初探[J].中國外語, 2018,15(2):22-30.

[42]? 蘇劍.語言Q值與小語種語言存亡邊界?基于語言經濟學的模型[J].西部論壇,2011,21(1):52-57.

[43]? 肖自輝,范俊軍.語言生態的監測與評估指標體系?生態語言學應用研究[J].語言科學,2011,10(3):270-280.

[44]? 張瑞杰.言語行為與生態文明:與生命科學的融匯和貫通?“第四屆國際生態語言學會議”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5): 17-25.

An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Ecolinguisticsat Home and Abroad

? Based on 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

CHANG Y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Metropolit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2167, China)

Abstract :By applying the ROST CM 6.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ference brochures of ecolinguistic confer-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2020.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ontent mining, this paper aims at find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features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by horizontal contrast analysis and resorting briefly to the cur- rent literature, trying to identify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finds that both Chinese and interna- tional research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omestic topics;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shows great trans- disciplinary features, and focuses more on the Haugenian paradigm of ecolinguistics, whose heated topicsin- clude ecologicalsustainability, economy, etc. But Hallidayan paradigm needs further academic attention. In China, the heated topics for research ar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eco-translatology, and an ecological paradigm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the first topic being the center of ecolinguistic research in China, this study has show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Chinese ecolinguistic research.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future studies in China should persist on domestic features but in the meantime, trans-disciplin- ary research and other paradigms than traditional ones are potentially heated topics for research.

Key words :ecolinguistics;heated topics for research; content mining;trans-disciplinarity;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中文字幕va| 国产乱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不卡午夜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欧美a在线|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日韩高清一区 | 伊人成人在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 伊人蕉久影院|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网站| 在线色综合| 最新国产在线|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成人三级|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亚洲网综合|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欧美成人一级|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