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蔓

新媒體具有便捷性、開放性、靈活性、交互性的特點,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也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使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出現較大的變化,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信息獲取的渠道也不斷拓寬。基于此,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階段,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實現創新與務實,并構建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控體系,有效把握新媒體的優勢,實現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并且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出媒介素養的實際效用,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媒體環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的機遇
擴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
新媒體具有信息傳遞速度較快、信息量較大的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明顯的優勢,能有效擴展教育的平臺。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能以新媒體環境為基礎,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還能使得教育人員充分挖掘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合理地開展大學生的教育工作。
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平臺、微信平臺、手機信息等,都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大學生不僅僅能在自由的環境中瀏覽信息,還能在全新的視聽教學環境下,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習情境。新媒體平臺能讓學生打破與教師、同學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直接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并適時地接受學習與教育。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
新媒體是信息的源泉、知識的寶庫。大學生只有學會簡單的搜索引擎,才能在眾多的知識中,選擇優秀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通過評論、回復信息等方式,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采用這種共享性、交互性較強的方式,能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機。為此,學校可以抓住時機進行引導,以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作為核心平臺,傳播更多正能量的信息,使得學生可以在交互中獲得思想層次的提升。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注重網絡建設,優化網絡環境
新媒體環境下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還要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并開拓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陣地,開發趣味性、知識型較強的網絡平臺,吸引大學生關注。此外,還可以借助新媒體環境,召開主題活動,可以以愛國為基礎,宣傳社會主義價值觀理念,以此為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建設開展做好鋪墊。
完善制度建設,落實監管職責
高校進一步完善網絡制度的建設,能從源頭上對信息的傳播進行把控。通過建立宣傳部門、信息中心的方式,安排專門的信息收集人員、技術人員形成監管隊伍,并注重對信息的收集、發布、傳播等環節進行管理,發揮監督的職能。在強化新媒體文化修養的同時,引導學生文明上網。教育人員需要深入到大學生的寢室和學習場所當中,糾正其失范行為,并且注重提升其自我教育與管理的水平,有效抵御不良信息帶來的影響。自然,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需要完善新媒體執法與立法體系,并落實信息審批制度,實行校園網絡實名登記制度,做好防控工作。
強化文化建設,實現部門聯動
新媒體環境下,強化文化建設十分重要。教育人員需要將校園文化與新媒體文化互相融合,并將手機文化、校園網絡文化等歸納到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當中,進而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豐富文化內涵,并突顯出文化教育的實際功能。在強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各個部門都需要參與其中,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核心,建設校園網絡教育陣地。思想政治教育人員需要廣泛收集大量生動的新媒體教育素材,并擴大學生參與面,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新媒體環境活動當中。高校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優勢,舉辦一系列的文化藝術節、網絡辯論賽、手機主題報等各項教育活動,打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傳遞正能量,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并且提升其創新意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堅持以學牛為本,注重分層引導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持續發展,信息傳播的內容更加豐富,信息傳播的渠道也更加拓寬。大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方式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更加關注信息收集、信息運用情況等。所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來說,其需要深化思想內涵,還需要充分利用網民的語言,對各項工作給予耐心的指導。通過自身比較深厚的內涵與功底,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教育人員也需要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得學生能充分了解到輿論的影響,對網絡發言的話語權進行把控。另外,新媒體環境下,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結合不同專業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價值導向等,從多元化的角度進行分層引導、設計,并且從根源上轉變傳統媒體時代一對多的教育形式。教育人員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并實現點面結合,立體管控,才能覆蓋到全員,并將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突顯出來。最后,緊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趨勢,進行與學校領導的網絡在線溝通與交流,以此逐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學校可以以官方微信公眾號為平臺,促進與學生的內外交流與溝通,宣傳學校的各項活動。還可以搭建信息咨詢平臺,解答大學生的疑難問題。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新媒體環境下,強化隊伍的建設,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還會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相關教育人員屬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更新,對更多的教育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育人員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并梳理終身學習的理念,進而提升自身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水平,發揮出網絡的力量。高校需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并且設定主題,讓學生更加關注時事與政治,以此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學習觀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來說,需要主動迎接新事物,并有針對性地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改進,以更加開放的思想、務實的作風與創新方法,將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貫徹到實處。
落實評價標準,更新評價方式
基于新媒體環境,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科學化評價的過程中,教育人員應當完善評價標準,引入合理的評價方式,并對道德規范問題進行考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在新媒體道德規范中,媒體信息是否真實屬于關鍵的問題。通常來說,由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受眾面也比較廣泛。所以,許多信息、新聞的真實性沒有得到論證之前,就被大肆傳播。其次,對負面信息進行處理。大部分學生的責任感不強,缺乏良好的政治覺悟,將個別的負面新聞普遍化與擴大化,進而引發公眾的恐慌。若負面信息處理不到位,被新媒體反復炒作,就會導致信息失真,給大多數網民帶來一定的損害。最后,傳遞垃圾信息、發布不道德的信息。這對于判斷力不強、鑒別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說,屬于較為嚴重的影響因素。在新媒體環境中,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將上述的幾點作為關鍵評價指標。面對全新的事物,列舉新的措施,落實科學化的評價方式與手段。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各個高校也肩負著教育的重任,并貫徹著我國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但由于新媒體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一定的挑戰。其中包括多元信息文化、傳統教育意識等,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大學生更加依賴新媒體互聯網。新媒體憑借其互動性、快捷性的特點,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當中。而由于大學生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期,教育人員需要明確教育方向,并創設良好的新媒體信息環境,協力創新教育理念,制定可行性教學方案,以此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