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新顏
技法指點

詩歌創作對于同學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內心的感受以詩歌的形式呈現出來。首先,詩歌創作要有真情實感,我們要能發現、把握生活中體現愛與美的細節和瞬間,通過意象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驗。如《鄉愁》,將抽象的情感“鄉愁”物化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其次,詩歌創作講究建筑美和音樂美,注重詩歌的韻律和節奏。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結構勻稱、音律和諧、多感官描寫,營造出“四月天”的人間美景。再次,我們可以學習借鑒本單元詩歌的表達技巧和語言特點,嘗試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嘗試運用對比、比喻、擬人、排比手法,并要關注韻律節奏等。如《我看》,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語言陌生化手法豐富了自然榮枯、生命變化的強烈感受。
—·原文呈現·—
你是江南的歲月
記憶就像一扇窗,
推開了,
便再難合上……
首段三句一詩節,下面幾段參差不齊,形式上就顯得雜亂了。
秦淮河畔,烏衣巷旁,
撫墻遠望,
望到了那一段,
被青煙籠罩的
時光。
進一步呈現江南巷道的意象,語義上和上一詩節有重復處。句式參差有變化,但詩節行數明顯隨意。
奶奶靠在桂花樹旁,
我伏在奶奶膝上,
青碧的茶葉在熱水里蕩漾。
檐角的風鈴叮叮當當,
任那一段段往事在耳畔流淌。
清風徐徐,
小巷杳杳,
我昏昏沉沉睡去,
夢里大嚼著桂花,很香很香。
出現眾多意象,比較雜亂,沒有條理。注重音韻,但忽視結構的整齊。

夕陽殘照,
飛絮在金光里飄蕩,
我懶懶躺在烏篷船上,
任櫓板搖出的浪花,
濡濕了衣裳。
米糕鋪飄起勾人的醇香,
浣衣的姑娘們低吟淺唱,
暮色滲著絲絲微涼……
抒情形象有江南特色,但意象群組合隨意。有意識地多角度多感官描寫,但遣詞造句表意不夠準確。句式有變化,但全詩不夠協調。
捧一手芬芳,
獻給那匆匆的過往,
再聽到桂花樹下枯枝輕響,
便是我獨自惆悵,
淚水靜靜地,
靜靜地,
流淌……
抒情收束全篇,未回應開篇。
綜合點評
這首詩抒寫了小作者對兒時江南生活的懷戀。推開記憶的窗,童年的人、事、景物便在窗前了:秦淮河、烏衣巷、烏篷櫓板,屬于江南水鄉的童年;桂花樹、青碧茶、檐角風鈴、醇香米糕,觸動色香味聲的童年;還有樹旁的奶奶、躺著的“我”、浣衣的姑娘,這都是美好的童年記憶。全詩句式錯落有致,疊詞音韻綿延,音律和諧,一韻到底,可以傳遞出一點詩味了。但是,隨心而為,意象組合雜亂,表現手法的運用不夠生動自然。
升格指津
1.我們可以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聯想和想象,將具體的事物與聯想想象的內容結合,并賦予詩歌獨特的情感,形成詩歌中的意象。將多個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和抒情的順序組合,構成詩歌整體意境。
2.在表達形式上,形成節與節的勻稱(每節行數一致),同時在整齊中有變化(每節內部不同的句式變換),構成詩歌的建筑美。
3.表現手法上,可用修辭手法將豐富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亦可調動多種感官,給人以豐富的想象;詞語的選用也要有畫面感,并富有情感。
—·佳作出爐·—
你是江南的歲月
江南的歲月,就像一扇記憶窗
輕輕推開
便再難合上……
開篇記憶的窗被推開,奠定全詩懷戀往事的感情基調。三行一詩節,依照長句短句長句的句式行文,錯落有致。
青磚黛瓦,烏衣巷旁
扶墻遠望
那一片煙雨迷蒙,籠罩時光
緊承上節,繼續渲染江南歲月的意境美,引出下文描寫江南生活。依照上一段統一句式結構,齊整中有變化,靈動中見規整。
青碧的茶葉,在熱水里蕩漾
清風徐徐
檐角的風鈴輕晃,叮叮當當
側重景物描寫,從巷外移至院內,以茶湯、清風、風鈴為一組意象,從形、色、聲角度描寫,為下一節寫院中的人營造靜謐的氛圍。
伏在奶奶膝上,靠在桂花樹旁
往事流淌
夢里嚼著桂花米糕,很香很香
側重人物描寫,講故事的奶奶在桂花樹下,夢里的“我”咀嚼著桂花糕,緊承上一節院中生活的回憶。
夕陽殘照,金光里飛絮飄蕩
暮色漸沉
長廊斜長出影子,絲絲微涼
側重景物描寫,地點從院內移至長廊,時間轉向傍晚,以夕陽、飛絮、長廊為一組意象,動靜結合、視覺觸覺結合描寫景物,為下一節寫院中的人營造靜謐的氛圍。

秦淮河畔,浣衣女低吟淺唱
櫓板咿呀
懶懶躺在烏篷船上,濡濕衣裳
側重人物描寫,從聲音、動作的角度寫浣衣女淺吟低唱,“我”躺在船上聽槳櫓聲,描繪出一幅水鄉人物畫。
米糕鋪如夢似幻,飄起勾人醇香
枯枝輕響
桂花樹下老院,獨自惆悵
照應第二節,穿街越巷,回到老院。選取米糕鋪、桂花樹兩個場景進行描寫,回扣前文中夢中的桂花香糕,陪伴奶奶的桂花樹。也仿佛走進記憶中的江南歲月,引出下文抒發情懷。
捧一手芬芳,走進那條夢中的巷
匆匆過往
任淚水靜靜流淌……
首尾呼應,抒寫對兒時江南生活的懷戀。“捧一手芬芳”使用了詩歌語言陌生化的手法,總結了全詩記憶中的美好人、事、景物。
綜合點評
修改過的詩歌將生活中觸發我們的情感的人、事、物形成一組組的意象,以空間轉換、時間遷移為抒情順序安排各詩節,捕捉童年生活之趣,表達懷戀江南歲月的真情實感。全詩三行一節,每節長短句間雜,構成整體協調一致又富于變化的建筑美。詩歌內部兩兩一個小組合,景物人物在同一場景中前后互動。開頭結尾遙相呼應,情感渲染往復升華。全詩一韻到底,聲韻和諧。用詞有畫面感而富有情感,讓人依稀看到江南水鄉的一幅幅動人圖景。
小試牛刀
參照本單元學過的任意一首詩,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愛這土地》《鄉愁》,創作一首同題詩歌;模仿《我看》,創作一首表達形式相近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