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張家綺,劉 穎,李 婧,周麗芯
1.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300060;2.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3.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癌癥已經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而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的首位[1]。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肺癌治療的迅猛發展,病人的總體生存期顯著延長,但復發成為一個突出的臨床問題[2]。癌癥復發恐懼(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是指病人害怕、擔心或憂慮癌癥可能會復發或進展的心理狀態[3]。有研究顯示,39%~97%的病人害怕癌癥復發或惡化[4]。癌癥復發恐懼是病人痛苦的主要根源,可導致病人病情加重和創傷后應激障礙、幸福感降低等,影響情緒、生理功能、人際關系、工作、目標計劃及整體生活質量[5]。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癌癥復發恐懼與應對方式之間的相關性[5-7],極少研究應對方式如何在焦慮、抑郁與癌癥復發恐懼之間發揮作用,其作用機制也鮮有報道,應對方式是否在焦慮、抑郁與癌癥復發恐懼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也尚未有定論。為此,本研究以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中介效應分析法探究應對方式、焦慮、抑郁及癌癥復發恐懼之間的關系,為減輕肺癌病人復發恐懼提供新思路,為臨床護理干預提供理論支持。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年1月—5月在天津市某腫瘤醫院接受治療的146例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組織學或病理學診斷為肺癌;②年齡≥18歲;③對自身病情了解;④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大軀體疾病;②存在嚴重的溝通障礙;③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疾病。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分為人口社會學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兩部分。人口社會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疾病相關資料包括病程及疾病分期。
1.2.2 癌癥復發恐懼量表(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FCRI)
由德國學者Simard等[8]于2009年研發,該量表包括觸發因素(8個條目)、嚴重程度(9個條目)、心理困擾(4個條目)、應對策略(9個條目)、功能受損(6條目)、洞察力(3個條目)、尋求幫助(3個條目)7個維度,共42個條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6,重測信度為0.88。本研究采用宿婷等[9]編譯的FCRI中文版,采用Likert 5級(0~4分)評分法評分,條目13為反向計分,總分0~168分,分數越高表明癌癥復發恐懼程度越嚴重。中文版FCRI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重測信度為0.71~0.86,表明中文版FCRI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3 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由Feifel等[10]編制,國內學者沈曉紅等[11]于2000年漢化,包括面對(8個條目)、回避(7個條目)、屈服(5個條目)3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0~3分)評分法評分,3個維度單獨計分,部分條目需要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越常使用該項應對方式。量表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60~0.76,重測信度為0.64~0.85。
1.2.4 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由Zigmond和Snaith于1983年研制,主要用于篩查醫院住院病人的非精神病性焦慮和抑郁癥狀,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9,重測信度為0.945,焦慮及抑郁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20,0.807[12]。HADS量表分為2個包含7個條目的焦慮和抑郁亞量表,共14個條目。每個分量表條目采用Likert 4級(0~3分)評分方法,總分0~21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抑郁越嚴重。該量表自1993年以來已廣泛應用[13]。
研究者向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病人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征得其同意后,采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調查。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研究人員及時檢查問卷填寫質量,發現漏填、重復填寫等問題,請病人思考后重新填寫,盡可能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完整性。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58份,回收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回收率為92.4%。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應用描述性統計、Pearson相關分析、中介效應檢驗等,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肺癌病人年齡(52.63±9.25)歲,其他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肺癌病人的一般資料(n=146)
肺癌病人FCRI得分(103.57±14.06)分;應對方式中面對得分(18.16±3.30)分,回避得分(16.39±3.07)分,屈服得分(12.34±1.98)分;焦慮得分(8.27±4.05);抑郁得分(9.09±2.08)分。
肺癌病人FCRI總分與屈服應對方式、焦慮、抑郁呈正相關,與面對應對方式呈負相關;焦慮、抑郁與面對應對方式呈負相關(P<0.05)。詳見表2。

表2 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應對方式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r值)
根據面對、回避、屈服3種應對方式與癌癥復發恐懼、焦慮、抑郁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為基礎,采用3步中介效應檢驗法對應對方式在癌癥復發恐懼與焦慮、抑郁間的中介作用進行分析。以癌癥復發恐懼為因變量(Y),焦慮為自變量(X),面對應對方式為中介變量(M1)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面對應對方式在癌癥復發恐懼和焦慮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31.1%,即面對應對方式占癌癥復發恐懼對焦慮總效應的31.1%。詳見表3。以癌癥復發恐懼為因變量(Y),抑郁為自變量(X),面對應對方式為中介變量(M1)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面對應對方式在癌癥復發恐懼和抑郁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1.6%,即面對應對方式占癌癥復發恐懼對抑郁總效應的21.6%。詳見表4。

表3 面對應對方式在癌癥復發恐懼與焦慮中的中介效應

表4 面對應對方式在癌癥復發恐懼與抑郁中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病人FCRI得分(103.57±14.06)分,高于量表的中間值84分,說明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處于中等略高水平,與國內張成彬[14]的研究結果相似,高于新加坡學者Liu等[15]的研究結果,也高于國內學者宿婷等[9]研究中關于肺癌病人復發恐懼得分。這可能是與國內外醫療環境不同、研究人群的種族差異及研究對象樣本量大小不一致有關。對許多病人來說,癌癥的診斷是毀滅性的,然而,同樣使人失望的是對癌癥復發的恐懼。據報道,這種恐懼是隨著疾病的發展過程發生的,病人可能在疾病的各個階段,如診斷、積極治療、緩解期或姑息治療時發展成癌癥復發恐懼[16-17]。具體來說,持續的癌癥復發的恐懼可能導致某些病人對疾病威脅的高度警惕,并且病人可能會陷入憂慮和擔心的惡性循環中,這種惡性循環集中于以前與癌癥相關的經歷、當前癥狀以及癌癥可能復發的后果,會影響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及疾病康復,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與面對應對方式呈負相關,與屈服應對方式呈正相關(P<0.05)。與國外學者Thewes等[18]對澳大利亞及加拿大女性乳腺癌病人的質性研究結果一致。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特殊壓力情境所做出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應對的個人習慣性反應[19]。病人在面對癌癥這一負性事件的時候,采用屈服等消極應對方式,使病人容易對疾病妥協,導致病人治療依從性下降,影響疾病康復效果,加重疾病的發展。而面對作為積極應對方式的一種,病人會主動向醫務人員尋求幫助,積極樂觀地應對疾病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心理負擔較輕,進而減輕其對復發的恐懼。提示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注意識別病人的消極情緒,教會病人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面對疾病,從而減輕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心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與焦慮、抑郁均呈正相關(P<0.05),與國內學者孫恒文等[20]的研究結果一致。Lebel等[21]也發現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是癌癥復發恐懼的顯著預測因子。焦慮、抑郁是癌癥病人確診后最常見的負性情緒。焦慮可導致病人耐性降低,抑郁使病人降低了對治療及生活的熱情和信心[22],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重病人癌癥相關癥狀的感知和體驗,從而加重癥狀的表達,影響其治療依從性,對癌癥復發或進展的恐懼也會加重。提示醫務人員應該重點關注肺癌病人的負性情緒,及時發現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給予心理疏導,以期減輕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
分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焦慮、抑郁和醫學應對方式是癌癥復發恐懼的預測變量,面對應對方式在焦慮、抑郁與癌癥復發恐懼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焦慮、抑郁與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呈正相關,表明焦慮、抑郁情緒能夠顯著預測肺癌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同時焦慮、抑郁、醫學應對方式和癌癥復發恐懼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顯示,面對應對方式與兩者之間的路徑關系均為負向。這說明,焦慮、抑郁對癌癥復發恐懼有直接效應,即伴隨著明顯焦慮、抑郁情緒的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水平越高;另一方面,焦慮、抑郁通過面對應對方式對癌癥復發恐懼產生間接效應,面對應對方式可以減緩肺癌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而減輕癌癥復發的恐懼。積極的應對有直接的生理作用,同時也能通過適應性應對策略,增強積極情緒等間接影響疾病結局[23]。因此,在護理肺癌病人時,建議醫務人員應重視評估病人的負性情緒,指導病人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疾病,幫助其增強疾病恢復的信心,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進而減輕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程度。
肺癌病人普遍存在癌癥復發恐懼心理,影響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和康復健康結局。本研究中肺癌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水平較高,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有助于減輕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焦慮、抑郁既可直接影響肺癌病人的癌癥復發恐懼,還可以通過面對應對方式對癌癥復發恐懼起間接作用。提示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病人的負性情緒,特別是焦慮、抑郁情緒,鼓勵病人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指導病人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幫助病人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減輕癌癥復發恐懼水平,促進病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