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永,于 樂
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030001;2.太原市中心醫院
聽力學家Marion Downs最早提出了新生兒聽力損失的早期篩查,并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證明了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聽力損失的重要性[1]。此后新生兒聽力篩查只針對有聽力缺陷風險的新生兒。然而,據統計這種選擇性聽力篩查會導致50%的聽力損失兒童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期[2]。因此,現階段建議對所有嬰兒采取早期聽力篩查,有研究顯示,美國98.2%的嬰兒接受了早期聽力篩查,使發現先天性耳聾新生兒的平均年齡顯著降低[3]。近年來,隨著醫院信息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臨床聽力檢測設備類型也逐漸增加,如聲發射(OAE),包括瞬態誘發聲聲發射(TEOAE)或失真產物聲發射(DPOAE)、自動聽覺腦干反應(AABR)、聽覺腦干反應(ABR)、聽覺穩態反應(ASSR)、1000和226Hz鼓室測量、氣動耳鏡和行為測試等[4]。由于各種設備出具的檢測診斷報告種類繁多,整理這些報告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不利于醫務人員的查看,所以建設一套實用的、可靠的、靈活的、基于醫院現有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臨床信息系統(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的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已成為醫院的當務之急。在這種需求下,我院成功研發出了“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現就該系統的研發背景、功能及臨床應用報道如下:
據我國2012年出生缺陷防治報告數據結果顯示: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病率為21.9/萬,其發病率在新生兒出生缺陷疾病中位居第一,且這種缺陷以每年2萬例的速度在增長,聽力損失不僅會影響語言習得,還會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社會的發展。現階段新生兒聽力篩查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然而一方面這些診斷和隨訪數據的登記需要人工錄入,另一方面對于這些數據的管理只能依靠Word或Excel表格,繁重的工作量往往會使工作效率低下;人員的疏忽會導致數據的遺漏,這些都不利于臨床工作者查找、翻閱以及分析聽力學檢查數據。另外,工作人員只能通過手工查找電話實現患兒隨訪,查找過程會占用工作人員的大量時間,預約檢查更是費事費力。
目前,聽力篩查、診治隨訪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聽力相關報告及數據難以保存、統計及分析,聽力檢查人工預約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與醫院HIS系統難以交互。因此,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套數據管理系統勢在必行,它能從根本上改善報告的管理,提高醫院運作效率,增強醫院核心競爭能力。經過多方協作,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通過信息化技術將病人個人基本信息以及所有聽力檢查項目結果上傳,真正實現了聽力診斷中心日常檢測診斷的智能化、網絡化和無紙化,實現了新生兒聽力檢測報告的統一管理與智能化查看;實現了各地市縣級婦幼保健院對新生兒聽力診斷報告的上傳與管理,并標記顯示需要復查的病人;有利于提高醫院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診療監管,提高診斷效率。
整個系統由用戶管理、病人信息管理、信息處理、隨訪處理、綜合查詢、統計分析、系統維護及上傳數據管理等功能模塊構成。詳見圖1。

圖1 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功能總體結構圖
2.2.1 信息處理
信息處理是新生兒聽力檢測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塊,分為檢查申請信息及檢測報告信息兩大部分。檢測申請信息:病人就診結束后,開具檢查申請單并完成繳費后,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即可出現待檢測病人信息,包括病人姓名、檢查項目名稱、收費金額、申請時間、檢測時間、申請者姓名及申請科室;檢測報告信息包括檢測項目、病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檢測設備、上傳時間、檢測報告等。信息處理可直接對接醫院現有CIS的用戶信息,系統會根據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及隨訪系統中授權的聽力師,對可以使用本系統的病人進行管理,該功能實現對病人信息及檢查結果的查看與管理。
2.2.2 病人信息管理
醫院現有CIS系統在掛號時會保存最基本的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編號、姓名、性別、年齡等,并且系統會為每個病人分配一個獨有的檢查報告查看編號。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可從CIS系統中捕捉到病人基本信息,并可自動補充病人缺失的出生日期、民族、性別、父親姓名、母親姓名、聯系電話、出生醫院、家庭地址、是否為貧困地區項目縣等信息,為了進一步生成診斷結論,還需要補充母親孕期信息(家族史、用藥史、流產史、宮內感染史、孕期并發癥等)及新生兒生產信息(早產兒、肺炎窒息、肺部疾病、高膽紅素血癥、中樞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該功能最大的優點為自動從醫院現有CIS系統中定位到病人基本信息,并能對病人基本信息進行增加及修改。
2.2.3 隨訪處理
首先對需要進行隨訪病人進行新建并設置下次隨訪日期、復查提醒鬧鈴(在需要復查的前1 d,提醒病人復查),同時可通過日程單的形式對病人的隨訪結果進行添加及查看。該功能可以避免應診而漏診的病人和應查而漏查的失誤,確保聽力障礙兒童得到及時干預。
2.2.4 綜合查詢
醫生可通過精確或模糊查詢的方法查找歷史病人的檢測診斷報告,查詢條件包括檢測報告編號,病人姓名、病人性別、出生日期和就診日期等,通過查詢結果,可以瀏覽相應病人的基本信息、行為測聽檢查信息、純音聽力檢查信息、聲導抗檢查信息、誘發電位測試信息、耳聲發射檢查信息、影像檢查信息、隨機回訪信息等。
2.2.5 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但由于目前系統使用范圍的限制,許多統計功能是現的條件還不具備,這些統計功能只能等到條件滿足時才能進行。目前可以統計的數據包括:①根據檢測項目名稱+檢測次數進行項目統計;②根據檢測項目名稱+檢測項目費用進行費用統計;③根據病人戶口所在地+檢測項目進行地區統計;④根據病人信息+檢測次數+隨訪次數進行隨訪統計。將大量數據信息化統計分析,節省了工作人員的時間與精力,避免了人工統計的疏忽與專業人力資源的浪費,更便捷地為山西省殘聯及項目縣殘聯各項部署的調整提供了可靠依據。
2.2.6 檢測項目管理
在客戶端對系統檢測項目數據庫進行手動備份或還原,且可以制定制動備份規則,包括平臺編號、檢測項目名稱及檢測費用。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盡早發現貧困地區新生兒聽力障礙疾患兒童,降低兒童聽力障礙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省殘聯及我院多年來持續對我省36個項目縣實施貧困地區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山西省貧困地區新生兒聽力隨訪跟蹤系統解決方案基于醫院原有的HIS和CIS,為我院聽力診斷中心診斷報告提供標準化服務和定制化服務,可以幫助我院快速構建檢測診斷報告統一化、規范化,并建立醫生與病人無障礙的溝通渠道,滿足我院快速發展的需求,架起醫生與病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系統建設要達到界面統一、數據融合、數據共享的要求,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提高醫院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診療監管,提高診斷效率。對于完善新生兒聽力篩查系統工程非常重要。實現聽力篩查數據庫智能管理,解決臨床聽力篩查隨訪難題,尤其對聽力篩查信息有效管理,有助于為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保健服務,為他們提供專業指導,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減少失防。根據監控數據進行篩查質量控制和聽力篩查技術指導,保證篩查質量,通過對主要數據的自動監測和評估,可以動態描述整體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對服務對象的整體服務效果。該系統可完成對聽力篩查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獲得的資料,可以準確、及時地獲得下級醫院轉至我中心每個嬰幼兒詳細資料,防止開展聽力普遍篩查之后延誤聽力損失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
但是目前仍存在不足,由于種種客觀原因,該系統未能在我省各貧困地區項目縣的安裝、實施,時時數據無法直接上傳至系統。在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此系統實現與我院對接的山西省貧困地區轄區內的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數據的上傳與管理,實現數據共享與交互,實現山西省內貧困地區聽力障礙新生兒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聽力篩查工作在全國已經廣泛推廣開展,數據庫的開發應用相對滯后,導致質量控制難度加大,統計數據不翔實,導致上級主管部門決策延誤。本數據庫是針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專科數據庫,通過對新生兒聽力篩查臨床特點,病歷資料的研讀、分析,數據庫所定義的字段盡可能全面涵蓋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通過患兒的臨床資料,充分反映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特點。該數據庫開發應用符合我國國情,建立當地篩查數據管理中心,使聽力篩查得到很好的質量控制,使篩查項目得到健康有序發展,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因此,該數據庫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數據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