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玲,趙 蘭
徐州市中心醫院,江蘇221009
肩袖又稱旋轉袖,肩袖損傷是臨床中多發的一種疾病,常表現為三角肌外側持續性劇痛或鈍痛,夜間加重,若不加以治療,肩關節失去保護,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病人行動和生活質量[1]。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隨著肩關節鏡器械及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肩關節鏡微創手術因其創傷小、手術視野直觀、術后恢復快、手術并發癥少及安全性能高等優點,應用日益廣泛[2]。肩關節鏡手術操作中,需使用大量生理鹽水充盈關節腔及操作間室,并持續沖洗手術視野,以保證術野的清晰[3-6]。但這些鹽水可能因操作不當而浸入鏡頭之間,模糊視野,使手術被迫中斷,帶來很多安全隱患。雖然手術過程中使用了吸引器,但仍無法控制液體的外滲,我院利用現有的資源,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病人手術費用的前提下,積極進行改良,并總結了一系列的改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肩關節鏡下手術治療的肩袖損傷病人,納入標準:①經X線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BI)等影像學檢測,符合肩袖損傷相關診斷標準;②均在肩關節鏡下實施縫合手術;③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腎功能不全,不耐受手術者;②伴有精神類疾病,依從性差者;③體溫≥37.5 ℃。最終納入52例病人,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6例,其中,研究組男16例,女10例,年齡30~65歲。對照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28~60歲。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均知情同意。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手術防水方法。常規鋪消毒單后在手術區域貼一普通3M貼膜;手術者穿一次性手術衣。在鏡頭與無菌套接駁位置,放置1塊6 cm×6 cm無菌紗布,便于術中吸收沖洗液,防止鏡頭潮濕起霧,影響手術,如紗布潮濕(滴水),須中斷手術,重新更換。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防水措施的改進,具體操作如下。
1.2.2.1 自制馬蹄墊和腦外科貼膜
手術區域常規鋪消毒鋪單后,敷貼3M貼膜,使其從手術切口正上方與手術區域的皮膚充分接觸,不留氣泡,形成完整的無菌區。再取一開刀巾,卷成麻花狀,擺成馬蹄形,置于肩部切口外緣,開口端置于腋下。然后取一腦外科貼膜,從貼膜中央剪出一個約與病人肢體周徑相同的圓洞,將肢體遠端穿過此洞后,撕去貼膜保護紙,敷貼于開刀巾上,將其撫平于前3M貼膜上,將洞的邊緣與周圍的皮膚環形緊密貼合,無氣泡殘留,防止貼膜下的布中單浸濕。詳見圖1。腦外科手術貼膜下端的引流袋尾端加一血管鉗,置于垃圾袋內,可確保術中沖洗液流至垃圾桶中,不會導致無菌巾、術者手術衣浸濕,而且廢液收集桶放置在對側,避免占用術者的操作空間[7]。若手術時間長、沖洗量大,及時更換垃圾桶。病人肢體遠端用無菌貼膜密封,加強了皮膚牽引的效果,也避免長時間牽引導致無菌繃帶的滑脫。
1.2.2.2 自制鏡頭防水套
手術過程中持續進行生理鹽水沖洗,一次性無菌保護套捆綁繩處容易松脫,導致沖洗鹽水倒灌進無菌套內,造成污染或者模糊鏡頭,從而被迫中斷手術。我院采用8#硅膠手套,分別選用2個中指,將其根部剪斷,長約7 cm,剪斷指頭端,露出約直徑為1 cm的圓孔,形成一個兩端相通的圓柱體,插入鏡頭,操作時穿過關節鏡頭,套在鏡頭與無菌套接駁位置,因硅膠的彈性較大,牢牢固定在鏡頭與攝像頭接駁側,起到了保護作用,同法套2層。詳見圖2。自制鏡頭防水套既可防止術中因反復操作導致鏡頭脫落,又防止沖洗鹽水倒灌入鏡頭,使鏡頭模糊,影響手術進程。

圖1 自制馬蹄墊和腦外科貼膜的應用

圖2 自制鏡頭防水套制作流程
1.2.2.3 手術用物收納袋
手術開始后,器械護士時刻準備傳遞術中用的肩峰刨削器、磨鉆頭等離子射頻汽化刀頭等物品,并要快速在刨削器和磨鉆頭之前調換。器械護士需密切觀察手術視野,熟悉手術步驟,根據手術中探查情況,積極配合手術醫生操作,隨時提供手術所需的特殊器械,以備手術探查、固定、縫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我院自制了物品收納袋,用回收的無紡布對折,兩邊封死,中間縫成3個寬約20 cm的長口袋,頂部貼上雙面膠,消毒后即可備用。將收納袋的雙面膠撕開后,貼在病人的肩后部。手術醫生使用完畢,可將各種器械插入布兜中切換使用,防止滑落,減少了污染機會。又防止各種連接線纏繞,手術臺混亂。
1.2.2.4 預防水壓過高的護理
由于肩部血運非常豐富,而肩關節鏡手術過程中無法使用止血帶,但術中需大量沖洗生理鹽水,以便于更好地暴露手術野。采取了以下措施減少肩部手術野的出血:①常規懸掛兩路液體灌注,根據手術野清晰程度及關節腔出血情況選擇開放一路或兩路液體。②灌注液懸掛的高度距離手術關節1.2~1.5 m[8],壓力過小,沖洗速度慢,導致術野不清晰;壓力過高,導致液體溢出,敷料潮濕,影響無菌效果,損傷關節滑膜。同時在使用時將液體加溫至37~42 ℃,可有效預防病人術中低體溫[9-10]。③為預防病人切口感染,關節腔灌注液中,每3 000 mL生理鹽水加入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2支(每支8萬U),以維持術中灌注[11]。④術中密切觀察病人胸部,有無腫脹及病人的生命體征。避免沖洗量過大,防止水壓過高,灌注液滲漏腔外,或滲入頸部和胸部軟組織導致水中毒、低鈉血癥,影響循環[12-13],同時詳細記錄沖洗液量,及時向麻醉醫生匯報。
1.2.2.5 手術衣的防水管理
我院選用江西3L醫用制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20 cm×100 cm的無菌保護套自制防水圍裙,在無菌臺上展開后一剪為二,2位手術醫生展開圍裙后,撕出鏡套邊緣線繩,雙手交叉圍在胸前,巡回護士在其背后打結,固定在肩胛骨下,手術醫生術前更換長筒雨靴,使手術醫生劍突平面以下至踝關節均有無菌透明防水圍裙保護,腳踝足部有雨靴保護,術中無論如何漏水,均能防止手術醫生衣褲的浸濕。
1.3.1 手術中斷次數及手術敷料浸濕程度
比較兩組手術中斷次數及手術敷料浸濕程度,手術輔料浸濕程度包括:手術醫生衣褲是否浸濕、手術器械臺是否浸濕、手術間地面積水情況。手術醫生衣褲滴水即為潮濕。
1.3.2 兩組體溫變化
手術期間持續測量兩組病人鼻溫,記錄病人術前、術中(30 min、60 min)及術后體溫;體溫正常為36.3~37.2 ℃,若<36 ℃,即為低體溫。
1.3.3 兩組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程度及傷口感染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較兩組病人術后疼痛程度,VAS評分0~10分,分數越高表明病人疼痛程度越重。由手術室護師記錄兩組病人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由責任護士記錄兩組病人的住院時間及傷口感染情況。
1.3.4 醫護人員滿意度
本組研究中骨關節專科組護理人員共30名,手術醫生共15名。發放滿意度調查表,考核內容包括:防水鋪單方法、手術衣褲干燥情況、手術敷料干燥情況、手術室地面干燥情況、對手術操作有無影響5項,每項20分,滿分為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表1 兩組手術過程中手術中斷次數及手術敷料浸濕程度比較

表2 兩組麻醉前后體溫比較 單位:℃

表3 兩組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及傷口感染率比較

表4 兩組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病人對手術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術后恢復速度更快,以降低疾病及治療對病人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14]。本研究對病人實施了多維護理干預,降低手術對病人機體造成的應激反應,縮短了手術時間。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要了解病情及手術方式,熟悉手術醫生的習慣,術中做好各項防水措施的護理,調節適宜的溫、濕度,保證病人在安全、舒適、無菌的環境下進行手術,并保證手術人員工作環境的安全[15]。肩關節鏡手術范圍不斷擴大,難度精度不斷加深,手術時間不易控制,有效防水護理有重要的意義。為更好地暴露術野,術中使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術野的出血點以保證清晰操作。故在手術過程中,常會發生生理鹽水浸濕手術區,污染手術者的無菌手術衣褲,導致地面出現積水,污染手術間地面[16],增加了病人感染機會,違反了無菌原則。我院自創的防水措施,有效解決了這些困擾。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病人采取改進的防水措施,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慶大霉素是氨基糖甙類廣譜抗生素,加入生理鹽水持續灌洗,維持藥物的半衰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有效預防感染。收納袋將手術器械有序擺放,避免了忙亂中器械滑落或污染。腦外科貼膜的使用保證術中沖洗液流向污水桶,確保手術布單及術者手術衣服的干燥,降低了感染風險。污水桶置于手術者對側,不占用其操作空間,有利于術者及助手從容完成手術。
肩袖縫合手術時間長,操作過程中難免浸濕手術衣,而手術醫生不可能中斷手術重新更換手術衣,潮濕的手術衣使其非常不舒服,而以上措施避免了上述情況的發生,使手術醫生和病人的衣褲始終保持干燥、舒適。同時沖洗液及時排至污水桶內,保持手術地面的干燥、清潔,避免手術間地面的潮濕,防止工作人員滑倒意外跌傷等事件的發生。
改進的防水措施用物僅需手術貼膜、開刀巾、顯微鏡套與無菌硅膠手套。根據手術的需要及病人的情況,因材制宜,可任意調整馬蹄墊及貼膜開口的大小、形狀和方向。術中收納袋是回收的無紡布自制的,二次利用,杜絕了浪費。術中根據手術醫生的習慣,可隨意調節放置的位置,制作方法簡單、易學。
不同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防水中單樣式固定,不能根據手術需要進行調節,而且價格不菲,增加了病人的手術費用,而我院手術室采取的防水措施僅增加了一個手術貼膜的費用,經濟實用,降低了消耗。
預防術中低體溫是手術室十大安全目標之一,是手術室護士的主要工作內容。有研究發現,術中病人的體溫如果低于36 ℃,可對機體產生各方面的危害,術后出現寒戰、肢體發涼,復蘇時間延長、乳酸性酸中毒等,增加病人的圍術期風險[17]。肩關節鏡手術術中使用大量的生理鹽水(6000~60000mL)沖洗,使病人熱量流失,容易發生低體溫。若手術敷料被沖洗液浸濕,會加重低體溫的發生,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而以上措施的應用,有效避免了術中大量沖洗液浸濕手術切口周圍布單,避免潮濕、受涼,保證病人衣褲的干燥,有效避免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本研究使用的手術用物收納袋,在制成后經過環氧乙烷滅菌,經多點采樣細菌培養合格后方可使用,符合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18-19]。滅菌后好的收納袋預置在手術器械臺上,將各種電外科設備整齊、有序地放在收納袋中,既保證了手術操作的安全,還防止器械污染。該防水措施就地取材、制作多樣、靈活方便、節省開支,體現了手術管理人性化[20-21],使用后可以直接丟棄,符合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的行業規范。本研究防水措施得當,使鏡頭視野清晰,不會干擾手術的連續性,使手術時間縮短,麻醉用量減少,降低氣管套管對咽喉的刺激作用而減輕疼痛。而術中使用加溫沖洗液,有效控制沖洗液的壓力和流速,可降低對循環的影響,預防低鈉血癥的發生。綜上所述,在肩關節鏡手術中采用自制防水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手術敷料浸濕程度,減少病人低體溫的發生情況,縮短手術時間,提高醫護人員的手術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