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燕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消化腫瘤內科,北京100142
遙測心電監護系統(telemetry cardiogram monitor,TCM)是依據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對病人的心臟實施遠距離監視。當前,腫瘤化療病人周轉快,為了便于隨時發現藥物對病人的心臟毒性,且不影響病人活動,臨床中遙測心電監護線使用頻率日益增高[1-3]。然而遙測心電的線路較長,病人活動時如放置不當會牽拉線路,護士整理線路時折疊容易導致內部線路折損。而且頻繁的消毒致線路表面的膠皮老化脫落,內部金屬導線暴露,可能對病人皮膚造成不適且存在危險,同時遙測心電監測線路也更易斷裂,壽命縮短,更換線路所需價格昂貴,最終極大地浪費醫療成保本。市場現存的用于保護手機等數據線的保護線不能保護心電監護接線口的部分,容易導致接線口和連接線兩部分連接處折損。現存有部分專利設計的保護套很少用于遙測監護,而且材質較硬無法緊密貼合數據線,保護效果不好。本研究設計了一款遙測心電監護線路保護器,旨在降低遙測心電監測線路的破損和成本支出,提高病人滿意度,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保護器為橡膠材質,有彈性易于纏繞,包括保護器主體和保護線2部分:①保護器主體由外殼體和蓋板組成,外殼一側的側壁上設有嵌接槽,蓋板設置于外殼體的內部,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若干卡塊。外殼內壁上對應卡塊開設有若干個卡槽,且其頂部固定連接有若干個保護線。蓋板與嵌接槽相匹配設置。卡槽與卡塊相匹配設置。②保護線數量依據心電監護導聯線的數量設為3根或5根,且每根之間的間距相同。保護線呈螺旋狀結構。詳見圖1。

圖1 遙測心電監護線路保護器示意圖1—保護器主體;2—外殼體;3—蓋板;4—嵌接槽;5—卡槽;6—保護線;7—卡塊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三級甲等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60根遙測心電監護線路,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30根應用心電監護保護器為干預組,另30根線路常規使用,不應用保護器為對照組。兩組線路在購置年限、臨床使用時間(平均每日使用時間)、品牌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病人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病理確診惡性腫瘤,需要化療;③能正確回答問題,愿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有讀寫障礙和精神異常的病人。最終納入300例病人,男208例,女92例,年齡18~78(56.34±11.87)歲,應用兩組心電監護者各15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部位、化療方案、化療周期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干預組將遙測心電監護保護器主體卡扣于心電監護線路的頂端接線口處,將上方的保護線纏繞固定于心電監護線路上。對照組常規使用,不使用保護器。為避免交叉感染,兩組線路均于應用后常規消毒液擦拭消毒。
2.3.1 遙測心電監護線路破損情況
統計線路表皮破損數量、內部線路折斷數量,更換線路的數量。
2.3.2 病人滿意度
自行設計滿意度評價量表,包括使用的舒適度(對皮膚的摩擦情況)、美觀度、牢固度(線路與監測盒未因行動牽拉而斷開)3方面,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5分表示非常滿意,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
由專人負責收集所有心電監護線路和病人資料。本研究所有參與人員均接受統一的培訓,問卷收集使用統一的指導語。


表1 兩組遙測心電監護線路破損情況比較 單位:條

表2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 單位:分
遙測心電監護因其既能滿足實時監測心臟功能,又便于病人行動,因而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然而,因病人行動牽拉,護士整理時折疊或清潔、消毒等原因,加劇了線路表皮破損的發生,并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行設計的遙測心電監護線路保護器可減少線路的皮損和更換數量,同時有利于提高病人滿意度。這是因為線路保護器可以緊密貼合線路,有效保護線路,減少折損和消毒刺激導致的橡膠脫落導線暴露,從而有效減少線路的損壞。同時,在經濟方面,對照組更換2條線路,干預組更換8條線路,減少了科室支出。另一方面,給線路穿上“外衣”,使得線路更加堅固,沒有線路暴露也減少了對病人皮膚造成的不適,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遙測心電監護線路保護器可有效減少遙測心電監護的破損和更換頻率,同時可提高病人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