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軍 陶若芙 金 月 裴慧民
(浙江省安吉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浙江 湖州 313300)
為了推動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鑒定水稻新品種的抗性及適應性和應用前景,提高晚粳稻品種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關于加強綠色品種展示示范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文件精神,我縣承擔了多年的省級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的實施。
常規晚粳稻在我縣有較大的種植面積,為評選出高產的適合安吉本地的品種,開展了常規晚粳稻品種展示示范試驗:(1)單季常規粳稻(10個品種)展示;(2)浙粳99、浙粳100品種示范。
安吉縣溪龍鄉徐村灣村,選擇肥力中上,地勢平坦,地力均勻,四周無蔭蔽,排灌方便,大小合適,前茬作物一致的田塊。該村示范區面積500余畝,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其周邊均為水稻良田,有較好的輻射展示效應,其水稻栽培在安吉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省級水稻新品種豐產示范,與我縣的晚粳新品種生產相結合。示范品種分別為:浙粳99、浙粳100;展示品種分別為:嘉禾218、春江157、浙粳100、浙粳152、嘉禾239、浙湖粳25、中嘉8號、浙糯106、浙輻粳83、滬LPR18、秀水134(CK)。
浙粳99示范區域采用大田直播法。播種密度按照當地慣用大田直播密度播種。播種期6月1日,播種后用直播凈(封廂)除草,在6月20日每畝施用30公斤復合肥。到6月30日再用每畝15公斤尿素和直播凈一起再次控草。浙粳100示范采用機插,5月27日播種育秧,6月18日大田移栽,在6月20日每畝施用30公斤復合肥。7月26日施藥滅殺,期間對大田的雜草和雜苗進行清除,合理控制好水肥。8月28日再次用農藥對卷葉螟和稻飛虱進行控制,后期觀察稻田生長量、控制施肥量來調節,促進正常生長,適時進行收割。
展示區域采用人工移栽法。采用水田濕潤秧板,播種量每個品種4kg種子,按照當地習慣育秧密度播種,播種期5月30日,移栽期6月25日,秧齡26天,移栽規格5寸×6寸。施肥量畝總用肥量50擔標準肥,早施促早發、適施穗肥,拔節期不施肥。二葉一心期每畝施5公斤尿素拌多效唑3包(20克/包)和5公斤鉀肥。
為確保該項目順利實施,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領導小組由省種子管理總站領導任組長、安吉縣農業農村局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實施小組由縣、鄉二級農技行政部門領導任組長、副組長,具體實施人員為縣鄉二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等。省、縣、鄉、公示各級配合,落實責任。
為使項目順利實施,及早抓好規劃、面積、品種、種子、肥料、物資、育秩設備等實施措施的計劃落實,及早作好展示區排灌、機械、等各耕設施的準備工作。并確定實施人員專人負責。嚴格要求做好田間檔案。抓好各項技術關鍵:如翻耕、播種、施肥、噴藥、除草、防病、去雜等。
示范區內技術內容多、科技含量高,標準要求嚴,因此將根據示范內容,結合新品種、新技術實際,采用辦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農技人員、輔導員蹲點指導等方式,加強技術指導,以提高農戶科技知識,提高操作技能,提高科技到位率。同時,要在高產示范方及新品種展示區醒目處設置標志牌(4m*3m)。在水稻生長重要時期,要組織有關領導、技術人員及農民科技示范戶進行新品種現場考察、觀摩,以擴大示范區的輻射面,促進新品種推廣。
示范展示區采用新品種作示范和推廣的技術路子。嚴格執行種子法規定,對審定的優良品種積極示范推廣,并深入開展相應的新品種高產配套技術研究。
示范展示區內要做到新品種、新技術與新農機(新農藥)“三新”技術綜合配套,提高運用新技術的普及率、水平和生產效率。實行統一品種布局、統一供種育苗、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機械操作,開展訂單服務等多項社會化統一服務。示范區內種子生產實行優質優價收購,以提高示范方內種糧效益。
進一步改造示范方的路面、水渠和綠化建設,充分發揚示范方的宣傳和輻射效應。
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根據進展情況多次召開交流會議,及時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商討糾正。年終及時做好項目的總結驗收工作。
2019年示范品種浙粳99直播面積50畝,平均畝產616.23公斤,示范品種浙粳100機插面積50畝,平均畝產621.5公斤(附表1),產量水平均高于當地水稻種植平均水平,具有較好的示范效果。10個展示品種中,浙粳100、浙湖粳25、中嘉8號的綜合評價優于其他品種(附表1、附表2),尤其是產量方面,適合大面積推廣。

附表2 展示示范品種經濟性狀結果表

?
注:1、“田間抗性”和“抗倒性”以好、中、差表示,如有品種田間抗性差還需在綜合評價的缺點中說明對哪種病蟲害抗性差;
品種主要優缺點:簡單說明該品種在當地種植時產量、抗性、熟期、品質、主要經濟性狀以及栽培管理方面等方面的優缺點。
品質情況如無,可不填,栽培注意事項填針對該品種特別需要注意的肥水、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