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紅
山東省鄒平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山東濱州 256299
分娩是新生命新個體出現的重要過程, 對產婦存在一定生理、心理上影響,配合護理服務可有助于產婦身體恢復,心理上也可早日適應新的角色[1-2]。 產后護理一般涉及剖宮產傷口、會陰側切傷口、會陰裂傷傷口等傷口的護理、乳腺護理、惡露觀察等方面,隨著護理行業不斷發展,如今婦產科產后護理已發展到較高水平,產婦在院內接受到的護理一般質量較高, 但產婦出院后,由于地點發生轉變等原因,護理服務往往難以維繼[3]。延伸護理是針對這一情況提出的, 產婦出院后轉移至家中實施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的時效性[4]。 基于此,該研究自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該院產后康復中心搜集產婦140 名為研究對象, 旨在觀察延伸護理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產后康復中心的140 名產婦為研究對象。 對照組70 名產婦中初產婦28 名,經產婦42 名;年齡 20~41 歲,平均(27.59±3.75)歲;身高 153~175 cm,平均(161.72±2.38)cm;體質量 55~82 kg,平均(66.75±3.78)kg;收縮壓 101~124 mmHg,平均(116.82±3.25)mmHg;分娩方式如下:自然分娩36 例,剖宮產分娩32 例,產鉗助產分娩2 例;足月產66 例,早產4 例;分娩時孕周36~42 周,平均(39.74±1.88)周;孕次 0~4 次,平均(3.00±0.84)次;產次 0~3 次,平均(1.87±0.72)次;文化程度分布如下:小學及以下1 例,初中、高中或技校15 例,專科、本科或專升本30 例,碩士及以上24 例;新生兒出生 5 min Apgar 評分 8~10 分,平均(8.65±0.33)分。 觀察組70 名產婦中初產婦30 名,經產婦40 名;年齡22~42歲, 平均 (26.38±3.74) 歲; 身高 154~176 cm, 平均(162.23±2.45)cm;體質量 54~82 kg,平均(67.18±3.86)kg;收縮壓 103~125 mmHg,平均(117.22±3.30)mmHg;分娩方式如下:自然分娩37 例,剖宮產分娩31 例,產鉗助產分娩2 例;足月產65 例,早產5 例;分娩時孕周36~41 周,平均(39.16±1.80)周;孕次 0~4 次,平均(2.98±0.81)次;產次 0~3 次,平均(1.95±0.74)次;文化程度分布如下:小學及以下2 例,初中、高中或技校15 例,專科、本科或專升本31 例,碩士及以上22 例;新生兒出生 5 min Apgar 評分 8~10 分,平均(8.78±0.36)分。 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資料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在該院建檔、 生產的產婦; 年齡≤45歲的產婦; 遵循產檢時間按時產檢且整個孕期產檢次數≥6 次的產婦; 單胎頭位且無妊娠并發癥的產婦;產前評估可進行陰道試產或符合剖宮產指征者; 有自主意識且可無障礙交流者;無精神類疾病家族史;臨床資料完整;參與研究自愿;新生兒無畸形等先天性疾病;家屬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
1.2.2 排除標準 新生兒有先天性疾病或死胎的產婦;合并艾滋病的產婦;合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不全的產婦;合并心肝腎功能性疾病的產婦。
兩組均正常分娩, 胎兒均健康且產后38 d 胎兒按時來該院產后康復中心檢查; 產后42 d 產婦按時來該院產后康復中心檢查。
1.3.1 對照組 對照組(70 名)接受常規產后護理,接受傳統的護理服務,包括產后出血觀察、出院后每月電話隨訪,了解產婦腹直肌、盆底肌、子宮復舊等恢復情況,隨訪難以檢查的項目囑患者按時復查。
1.3.2 觀察組 觀察組(70 例)常規護理+延伸護理。 ①備孕期間組建產后延伸護理小組,評估產婦家庭關系、人生觀、世界觀,記錄產婦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經濟狀況、宗教信仰、分娩方式等信息,并實時更新信息,上傳電子檔案;查閱相關文獻,參考知網、萬方數據庫關于 “產后康復中應用延伸護理對母嬰身心健康影響”的相關文獻資料[5-7],制定延伸護理措施,對產婦提供在院時及出院后護理照顧。 ②生產時予以產婦常規分娩護理,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增強與產婦之間信任鏈接;產后添加產婦家屬微信,讓產婦加入產后康復群。③產后針對產婦產后生殖器官形態變化予以定期復查,根據檢查結果給予相應康復治療建議及日常指導,應用該院先進醫療技術對子宮復舊進行正確指導,對于子宮惡露不凈者,予以藥物治療,必要時需要刮宮處理;在產后康復群內分享母乳喂養、母嬰保健等相關知識,協助產婦解決泌乳不足的問題及尿潴留等并發癥;同時針對產后抑郁,鼓勵產婦在群里分享產后小事,對于個別產婦不適應母親角色、產婦家人態度冷淡,有產后抑郁跡象者定期對產婦進行電話隨訪, 了解隨訪產婦心情,給予產婦關懷,避免產后抑郁。 ④學習一些孕產知識,例如分娩前有什么征兆,宮縮規律是怎樣的,生完孩子后的初乳,子宮按摩的具體操作手法等。 完善的準備工作也有助于孕媽放松心情, 為分娩提供有利條件;而產后科學系新生兒喂養相關知識;組織產婦進行嬰兒護理知識學習,對新生兒喂養等進行指導,出院前給予專業教學指導, 對產婦及產婦家屬進行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游泳等相關指導。 ⑤幫助產婦進行體型修復,鼓勵產婦科學坐月子,產褥期后多出門參與社交活動,避免情緒壓抑,預防產后抑郁。 兩組均護理干預3 個月。
歸納母嬰基本情況(母乳喂養、惡露情況、產婦身份及心理轉變、家庭關系、嬰兒健康)、護理前后產婦對母嬰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滿意度,對比。 ①護理結果對比母嬰基本情況,包括母乳喂養、惡露情況、產婦身份及心理轉變、家庭關系、嬰兒健康等方面。 ②護理效果對比產婦對母嬰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 采用科室自制調查量表,總分100 分,越不了解分數越低。 ③滿意度調查表為該科室自制,包含傷口護理、乳腺護理、惡露觀察、情緒管理等方面,總分100 分,越不滿意分數越低。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結果對比母嬰基本情況,包括母乳喂養、惡露情況、產婦身份及心理轉變、家庭關系、嬰兒健康等方面,觀察組健康情況相對于對照組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護理結果對比[n(%)]
治療前兩組母嬰健康知識了解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后對母嬰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相對于對照組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產婦的母嬰健康知識了解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產婦的母嬰健康知識了解情況對比[(),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70)對照組(n=70)t 值P 值63.88±2.97 64.05±2.94 0.340 0.734 92.97±2.56 81.96±2.88 23.906<0.001
組間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分值相對于對照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產婦的滿意度對比[(),分]
表3 兩組產婦的滿意度對比[(),分]
組別滿意度觀察組(n=70)對照組(n=70)t 值P 值95.08±2.17 86.33±2.25 23.420<0.001
分娩包括3 個產程, 胎兒經過分娩脫離母體后獨自存在成為新的個體,分娩一般通過順產、剖宮產、產鉗助產方式進行。 相關調查顯示,產婦產后多存在骨盆擴張,盆底肌、腹直肌損傷,臟器脫垂等情況[8]。 為改善產婦產后健康水平,提高產婦生活質量,康復中心常需結合護理服務。 常規護理時效性較差,一旦產婦出院,將無法繼續發揮作用[9]。 針對這一情況,該研究在康復中心應用延伸護理,將護理照顧延伸至產婦出院后,并對產婦對母嬰健康知識了解情況進行調查, 統計母嬰健康相關指標及產婦對護理照顧滿意度, 了解延伸護理的臨床價值及其對母嬰身心健康的影響[10]。延伸護理是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針對護理的時效性制定具體護理措施以提高護理延伸性的新型護理方式[11]。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延伸性、人文性,打破了以往產后護理出院即終止的特點,延長了護理照顧的時間,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 評估產婦家庭關系有助于護理服務的實施; 添加產婦微信, 讓產婦加入產后康復群可集中指導,同時讓產婦互相學習產后康復知識;嬰兒護理知識學習可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游泳等健康知識的了解;鼓勵產婦科學坐月子,產褥期后多出門參與社交活動可有效避免情緒壓抑,預防產后抑郁。 李麗麗等[12]研究表明,產后康復配合延伸護理的觀察組產婦滿意度為(93.75±2.81)分,高于對照組的(75.89±2.49)分。 產后康復中應用延伸護理可提高產婦對母嬰健康知識了解程度, 提高其居家自護水平。 該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效果對比產婦對母嬰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 觀察組護理后分值相對于對照組較高[(92.97±2.56)分 vs (81.96±2.88)分,(P<0.05)],表明。組間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分值相對于對照組較高[(95.08±2.17)分 vs (86.33±2.25)分,(P<0.05)],提示產后康復中使用延伸護理可提高滿意度。 此外,該研究結果還顯示, 護理結果對比母嬰基本情況, 包括母乳喂養、惡露情況、產婦身份及心理轉變、家庭關系、嬰兒健康等方面, 觀察組健康情況相對于對照組較優 (P<0.05),表明產后康復配合延伸護理對于產婦、新生兒在產后基本健康情況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 產后康復配合延伸護理可延長護理時間,提高產婦產后對母嬰知識了解程度,改善母嬰健康水平,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