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農產品物流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高效的農產品物流也有利于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主要從物流區域發展不平衡、綠色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縣域物流設施配送短板、物流專業人才匱乏等方面分析湖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綠色農產品高效物流、加大縣域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和儲備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 鄉村振興;綠色農產品物流;創新驅動發展機制;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 F 32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8-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5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AN L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is also conducive to promoting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rural prosperity and farmers incom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low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hortcoming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unty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lack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improving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ccelerating the efficient logistics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county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and accelerating the training and reserv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Logistics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echanism;Hubei Province
作者簡介 蘭蘭(1997—),女,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與規劃。
收稿日期 2021-05-2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調整農業農村發展結構,促進農民獲得幸福感重要的環節。馬艷玲等[1]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貞豐縣在道路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電子商務逐漸融入農村市場,加快了貞豐縣農村物流行業的發展。周丹[2]認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構建有綠色觀念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過程中,會存在創新、產品質量以及信息不完善等問題,通過提出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質量等觀點,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關穎等[3]認為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匹配消費者在農產品物流服務上的需求,應該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探索積極推廣現代農業電商服務,形成一個線上、線下高效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加快鄉村振興的實施。王小丹[4]認為湖北省如何通過物流來推動農業的發展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要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從創新金融產品、拓展物流渠道和綠色通道等多方面入手。
上述文獻主要研究的是農村物流、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及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3種模式是如何利用鄉村振興戰略來進行有效發展的,并提出湖北省農產品物流需要摒棄傳統觀念,轉向創新發展的道路,而很少有學者將湖北省的農產品物流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研究。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樞紐站,近年來由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有效解決湖北省整體物流水平問題,結合“鄉村振興”規劃,提出湖北省在農產品物流優化的對策,在豐富已經有理論研究支撐的前提下,為湖北省農產品物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湖北省農產品物流的現狀
1.1 農產品穩定增長,物流需求增大
2020年湖北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 358.69億元,比上年增長0.3%,農產品出口總額2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增長0.1%。11種農產品出口逆勢增長,其中干香菇出口額3.02億美元,穩居第一位,同比增長43.8%;茶葉出口額9 629.2萬美元,同比增長14%;蘑菇罐頭出口額5 342.3萬美元,同比增長6 983.4%;鮮、干水果及堅果出口額3 221.2萬美元,同比增長277.6%[5]。2021年1—2月湖北外貿總值783.8億元,進出口增速位居全國第六,而且湖北省隨州香菇、潛江小龍蝦、宜昌蜜橘、赤壁青磚茶等10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從長遠發展來看,農產品的穩定增長,必然會增大物流需求。
1.2 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
湖北省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推動下,正在形成武漢城市圈1 h通勤、長江中游城市群2 h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 h覆蓋的交通運輸網等功能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擁有被譽為“超級冰柜”華中冷鏈一期規模近10萬m2的“萬噸城”和中部地區最大的智慧型冷鏈物流基地,能最大限度滿足“電商+云倉”為需求的高頻周轉倉儲一體化經營。湖北省致力于建設兩個樞紐——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鐵路客貨運雙樞紐和航空客貨運戶雙樞紐,并正在建設國內、國際雙流通物流大道。2020年10月,武漢被批準為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建設城市。同年12月,武漢市公布了提高物流效率的3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2022年,建設網絡化、專業化、一體化、智能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湖北農產品的附加值,以華中冷鏈為基礎的新型物流網絡,將使湖北省大量的鮮活農產品向世界銷售,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提高湖北省農業產業的競爭力。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湖北省農產品物流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物流區域發展不平衡
物流的發展同鄉村振興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湖北省區域規劃能力相對較弱,農村地區農產品物流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物流區域分布不均勻,大部分物流實體集中在武漢、宜昌和襄陽3個地區,其余分布在其他14個省市。其次,農產品物流發展聚集性相對薄弱,表明發展區域的“分散”。這種現象的發生往往與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有關,這種模式沒有形成自我意識狀態,因此,物流服務的目標較少,區域性的服務不足,導致農產品物流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
2.2 綠色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
湖北省綠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尚處在發展緩慢階段,物流企業的未來市場發展規劃和消費者的定位都不夠精準;綠色農產品從前期生產到后期加工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中極易出現損耗。隨著人們對綠色農產品有著更高的“質”和“量”要求,部分企業將施用過農藥的農產品進行廣告包裝,來冒充綠色農產品獲得更多的收益,而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質量信息和品牌認識不足,導致難以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當前湖北省綠色農產品物流包裝還是塑料袋和編織袋2種,它是不利于保存和貯藏的。綠色農產品源自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不便,綠色物流半徑狹窄,一旦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滯留,將會產生大量腐壞變質,造成大規模的損失。而湖北很多農村地區,綠色農產品一共要經過4~5次販售,這樣耗時長且復雜的銷售模式,影響綠色農產品物流的發展[6]。
2.3 縣域物流設施存在短板
縣域物流主要是指鄉村與縣域之間農產品的流通以及貨物交易往來。縣域物流設施存在的不足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方面,湖北鄉村經濟的特色農產品主要是依靠縣域物流來運輸到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的出售過程大概是從田間采摘再到家中貯藏一段時間,等待批發商來收購,在這段時間,農戶基本上沒有基礎的貯藏條件,那么必然加大了特色農產品的損耗。小部分大規模式的經營通常是收購商直接去找農場主或合作社進行收購,但這些收購商本身運輸設備落后,規模較小且零散,而且還不能長時間滿足大批量的運輸,縣域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高,特色農產品出不去等問題。第二方面,湖北省物流體系不完善,農村地區物流配送點是非常少,相關的物流企業也不多,有些甚至沒有,需要到鄉鎮以及集市上才有,物流還是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第三方面,湖北地區特色物流網點不健全,目前湖北省設置的縣域物流網點主要有郵政、中通、申通和京東等常見的物流公司,都是大道物流。武漢雖然有一些特色物流網點是運往全國各地的,但縣域城市的特色物流網點覆蓋率很低[7]。
2.4 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湖北省物流專業學生少,嚴重依賴基礎知識,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物流技術和智力人力資源缺乏是制約農村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從業人員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長,但對180萬個物流崗位的需求,物流人員的需求巨大、供給不足制約了農業物流的發展。在運輸技術和操作方面,需要物流人員的管理經驗和科學知識,需要不同農產品的習慣、保存環境和不同農產品之間的互動機制。比如,在美國,物流管理學士學位為92%,碩士學位為41%,從業資格證書為22%。包括湖北省物流專業人員在內的虧損缺口達到80%,具有大學學歷的物流人員不足20%。相當一部分是非專業人員,不熟悉工作流程、標準和服務規范,只從事貨物裝卸工作,很少有高素質人才獲得現代高科技技術和知識。其次,農村青年勞動力的空心化程度顯著,物流人員培訓不足,技術含量不高。相關高校在物流專業教育、課程設計等方面與物流市場脫節,導致專業人才培養不對口,人才力度培養不足,更難實現農業資源整合。此外,培訓體系不完善,缺乏與物流從業人員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專業培訓[8]。從業人員不能及時掌握和應用新的物流理念、新技術、新趨勢和新農產品保鮮性等特點,不能及時把握包裝、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保留要求。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北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對策
3.1 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根據區域特點,制定相應的財政資金支持當地銷售農產品專賣店、負責市場擔保業務的物流公司、農產品物流出口公司等物流配送政策。2021年,市(省)將全面開工建設5G網絡,武漢城區將實現全面覆蓋,其他主要城市的覆蓋率將達到80%,縣級城市覆蓋率將達到50%以上,網絡覆蓋率提高,農產品直銷方式不斷完善,集聚性增強。一方面,從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物流入手,完善物流相關線路、物流電子計算機化系統,提高物流配送服務能力、農產品營銷能力,提高農產品物流和配送能力。另一方面,構建“一主兩翼、跨區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一主”將堅持雙向互換發展,發揮武漢城市圈主導作用,輻射帶動全省優質發展。“兩翼驅動”就是堅持塊、扇發展,從點軸向扇面發展“襄十隨神”和“宣荊荊恩”的城市群,加強“南北翼”互動,構建支撐南北高質量發展。“區域協同”將保持多點力量點發力,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鞏固整個區域的發展基礎。深化省際戰略合作,促進湖北城市群區域協同發展。
3.2 加快綠色農產品高效物流,建立創新驅動發展機制
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綠色農產品物流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回應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一方面,綠色農產品高效物流指在生產、運輸、儲存、包裝等環節上對物流進行高效運輸。提高農業生產的創新模式,開拓綠色農產品市場,建立綠色農產品物流供應基地,落實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優先保障貧困地區綠色農產品運輸需求,優化車輛物流通行服務。調整和完善工業結構,提高資源整合利用效率,降低綠色包裝產生的環境污染,及時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跨省”的儲存問題,完善綠色農產品高效物流的模式。另一方面,湖北省政府建立了促進綠色農產品高效物流發展的創新發展機制,引進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利用了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推進了農產品生產、運輸、儲存、包裝等數字創新,建立了綠色農產品智能供應鏈等示范基地。物流運輸成本降低、運輸結構調整和大力支持湖北省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樹立農民低碳環保意識,加快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創新,完善綠色農產品物流發展理念。對過度包裝實施專項控制,增加標準包裝垃圾回收裝備2萬件,高效率促進綠色農產品物流。
3.3 加大縣域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園
一是加大對湖北省118個縣域冷鏈物流設施的投入,新增冷藏倉庫容量185萬t,建設商品加工、分揀等物流配送設施,確保農產品保鮮和運輸,發展以互聯網為中心的立體化產業和具有競爭力、功能性、高附加值的物流基礎設施,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規模化、信息化和現代農業[9]。在縣級物流倉儲物流體系建設方面,將建立“省、市、縣、鄉、村”五大網絡體系,在8.3萬家門店中提供各類運營服務網絡,京東在湖北省內17個區域性省市建立城鄉終端配送體系。進一步加強縣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市州客商、農民和消費者提供農產品配送和供應鏈金融支持,支持湖北省農產品物流智能升級,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通過這種縣域物流的支持,使得縣域經濟與周邊鄉村之間形成聯動,是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10]。二是推進京東、順豐等“應急云倉”落地,加快建設一批供銷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冷儲達到23萬t以上,約等于180萬個中型冰箱的容積;推進供銷農批市場數字化升級改造,力爭武漢菜市場改造40個,37個冷鏈物流及農產品市場改造項目落地,推進供銷“六大商”(大茶商、大糧商、大棉商、大漁商、大果商、大菜商)建設[11-12]。
3.4 加快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和儲備,助力農產品物流
一是物流企業相關部門將改變傳統的薪酬管理制度,通過勞動分配、崗位晉升等方式加大對專業人才就業的激勵力度,在行業中建立員工歸屬感,不斷提高專業人才的整體素養和能力,實現農業現代物流業的穩步創新。將現有從事技術和服務的物流專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培訓和學習,了解和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具備較強市場管理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大力發展先進的物流專業人才組合人力資源。二是充分發揮湖北省科教中心優勢,幫助物流公司和農業大學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加強交流與合作,增加物流專業人才儲備。積極招聘物流學科大學教授,為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提供培訓,企業為物流專業學生提供培訓基地,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通過優惠待遇和其他福利政策吸引人力資源。物流公司將開展農村物流業務,支持補貼,鼓勵政府提供免費學習機會,吸引更多青年勞動力,優化配置農業物流資源,注入新血液,實現農業物流可持續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物流。
參考文獻
[1] 馬艷玲,李菊,馬菲菲.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物流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以貴州省貞豐縣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107-109.
[2] 周丹.鄉村振興目標下綠色農產品流通體系構建的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20(8):133-135.
[3] 關穎,王聞環,許評.鄉村振興戰略下鎮江市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5):187-188,192.
[4] 王小丹.淺談湖北省農產品物流困境及發展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21):83-85.
[5] 汪訓前,方艷珍,呂青蓓.上半年我省農產品出口穩中有進:出口總值達9.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N].湖北日報,2020-07-22(009).
[6] 欽方.咸寧市構建農產品物流網絡營銷體系的對策探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2):183-185,224.
[7] 張濤.縣域物流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6):58-59.
[8] 劉雨平.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8(9):60-63.
[9] 皇甫紅姣,陳禮開,彭浩,等.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Z公司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2):194-196.
[10] 郭志清.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農產品物流運行模式研析[J].農業經濟,2018(11):143-144.
[11] 劉天縱,王新.今年新建180萬個“中型冰箱”[N].湖北日報,2021-02-09(007).
[12] 區域動態[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1,26(S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