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新宇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長春 130000]
20 世紀初的中國在經歷了五四運動之后,歷史發生了重大變革,人們從幾千年的封建桎梏中走出來,開啟了全新的時代。“五四新文化運動直接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女性文學”,第一批女性作家群體,逐漸開始“浮出歷史地表”,她們開始傳遞沉默了千年的心聲,書寫女性的歷史,體現出鮮明的女性主體意識。石評梅不僅是女性解放運動的倡導者,而且作為“五四”時期的女性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也在創作中致力于對女性形象的書寫以及對女性命運的展現。她從自己的經歷和情感體驗出發,塑造了處在歷史夾縫的過渡時代中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她們的精神世界、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以及艱難的覺醒之路,是這個時代的女性命運的直接反映,體現了石評梅獨特的女性觀。
石評梅的家中有六口人,父母兄嫂和侄女。但母親是父親的續弦,哥哥是嫡母所生,長年在外,只留下嫂嫂既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又要侍奉父母,活得很艱辛。另外因為父親的性格剛強固執,母親所受到的苦痛是最深的,據石評梅說:“我家雖然不是大家庭,但人心不同,意見分歧,亦不是大幸事。”這些場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里。所以她筆下的形象多有自己家庭的影子,“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是,那些被石評梅反復堆砌的字句里,正隱藏著她深層心理的無意識原型”。
波伏娃認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經濟上,沒有任何命運能決定人類女性在社會中的表現形象。決定這種介于男性與閹人之間的、所謂具有女性氣質的人的,是整個文明。”石評梅在《一夜》中塑造的七祖母是一個完全被封建思想所侵蝕的女性。她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苦難命運,等待死亡的到來,絲毫沒有主體意識:“她是忍受著、默咽著一切的欺凌和痛苦,她是無抵抗主義者的信徒。”
《董二嫂》中惡婆婆教唆兒子毒打媳婦,認為女人嫁給別人家當媳婦,這都是應受的。在以男權文化為中心的社會的侵蝕下,旁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從女性視角來看,本文塑造的婆婆這一形象就是傳統的男權社會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和維護者,她的直接行為造成了董二嫂被打死的悲劇。但董二嫂的死并未帶來任何波瀾,她的死亡“不過像人們無意中踐踏的螞蟻,董二仍然要娶媳婦,董二娘依然要當婆婆,一切形式似乎都照舊”。“我”作為整天講婦女問題和婦女解放的清醒的人,卻無法用自己的哲理去說服惡婆婆,無力去拯救這位可憐的女性,正如嫂嫂所說的,面對“無知識的人”,是無法和她講通任何道理的。我這個清醒的人只能在深夜默默落淚,體現了清醒者的無助。但石評梅也在這黑暗中透露出了一絲溫暖,從母親和嫂嫂的傷心、張媽的氣憤,父親對董二的責備中體現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一個清醒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悲劇命運的轉變是很有希望的。
五四運動以來,新時代的青年從封建意識的桎梏下掙脫出來,解放和張揚人的個性、追求自由成為這個時期他們的價值目標。因此擺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舉動就是他們采取的方式之一。在時代思潮的推動下,文學界也出現了描寫新青年逃離家庭和舊式婚姻從而追求自由戀愛的作品,但是很少有作家關注到被拋棄的女性的生存狀態。
石評梅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崇尚戀愛自由,很快與有共同語言的吳天放相戀,但她被欺騙了。在傷心的同時,也對吳天放的妻子產生了同情。因此她很早就關注到了棄婦的命運,她的作品《棄婦》中的表嫂就是一位被時代所主流思潮的影響被拋棄的“失語”女性。瑜的表哥結婚十年從未曾回過家,獨留表嫂一人在家照顧著一切,然而他一回來就要離婚:“想著解放她的同時也解放我,拯救自己的同時也拯救她。”但因為父母反對,表哥選擇了離家出走。這讓深受封建禮教的壓抑,全身心依附表哥,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是屬于表哥的“東西”的表嫂該如何做人,她在表哥離開之后就回到了娘家,服毒自殺。
而石評梅在《林楠的日記》中對“自由戀愛”也提出了質疑。林楠是處于過渡時期的女性,一方面她腦海里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的意識,有著傳統的女性忍辱負重、以家庭為重的“賢妻良母”的特質;另一方面她是受過教育的新時代女性,她有主見、有個性,所追求的是真正的愛情。她與丈夫琳的結合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因此林楠與表嫂是完全不同的。但她仍然成為了“棄婦”,在日記中林楠敘述了她的生存困境:她有著對新世界和自由愛情的向往,從她對岫琴這樣自由的女子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來,“她真是解放的女子,一點兒都不在乎,不介意”。但她沒有反抗的勇氣,剛剛從幾千年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男權社會中出來,身心都還殘留著很深的傳統觀念的印痕,無法全身心并且有勇氣去走向新世界。造成林楠悲劇命運的恰恰是“戀愛自由”的觀念,丈夫在外做官的機會造就了他與錢小姐的愛情,因此他打著“戀愛自由”的幌子回來冷漠地對待自己的妻子,甚至還想讓妻子主動放棄他們的婚姻。
石評梅真正想表達的是“戀愛自由”本身是合情理的,但它并不意味著可以對他人造成傷害。從客觀上來說,幾千年來一直都是以男權文化為中心,他們從來都是自由的,但是被壓抑了千年的女性無法迅速地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她們很大程度上還是“以丈夫為天”,依附男性而生存,當她們所依附的對象選拋棄她們時,她們感到無所適從。一部分男性打著“戀愛自由”的幌子,實際上做的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事情,使得處于過渡時期的女性在歷史的夾縫中艱難地掙扎,遭受到了巨大的戕害。石評梅從女性體驗和女性立場出發,通過“棄婦”表嫂和林楠的悲劇命運,表達了對新舊交替的歷史變革時期邊緣女性們的同情,她認為能使女性徹底解放的只有女性本身:擺脫對男性的依附心理,真正樹立自己的獨立意識,才是真正的解放。
在石評梅的書寫中,更能體現她的女性意識、展現女性自我的是以知識女性為主要題材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她書寫了新時代的知識女性的生存現狀與精神世界,體現了她對女性解放出路的思考。
石評梅在《卸裝之夜》中塑造了一名中學校長——蘅如。新時代的女性與男性一樣走上了職場,但面對這冷酷污濁的職場環境、狡詐艱險的人和事,蘅如就像在荊棘中一樣,十分痛苦。只有在深夜回到自己的房間,“卸下那一套‘恰如其分’的裝束”時,才感覺到了靈魂的自由。雖然前進的道路上有著各種障礙,但她在一番思想斗爭后還是選擇了繼續堅持。當女性鼓起勇氣走上社會的時候,她們就認為自己與男性是平等的,她們強烈地渴望能有一番作為。蘅如的堅持對新時代尋求個人價值的女性是多么大的鼓舞。
而在另一篇文章《偶然來臨的貴婦人》中,石評梅塑造了一個結局完全不同的女性,當年名震一時的女界偉人張蔚然有過當主席、請愿、發傳單、示威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是最后選擇了嫁人過“不勞而獲”的生活。女性在幾千年根深蒂固的依附男性而生存的社會壓抑中,即使是一些接受過新思想浸潤的女性也會在面對“不勞而獲”的生活時輕易沉淪。
《匹馬嘶風錄》中石評梅塑造了一位與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位經歷了多次絕望仍堅持戰斗的女性。作家將女性放置在革命的環境中,父母哥哥在這亂世中喪生,何雪樵告別愛人南下,為了革命而割舍了自己的兒女私情,將自己殘余的生命全部交給了事業。這些選擇展現了何雪樵作為女性鮮明的主體意識: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去參加革命,在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男性的身影,自己逐漸地堅強和獨立。何雪樵正是作家心目中真正獲得解放的獨立女性形象。
通過對三位知識女性不同的命運和結局的書寫,石評梅清醒地認識到外界的阻礙與女性無意識中還殘留著的男權中心意識,從而使得解放道路異常艱難,女性要想真正實現自由平等,張揚主體意識,必須徹底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走出家庭,做到真正的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
作為女性作家,石評梅一直都在關注著女性的命運,她從自己的經歷和身邊看到的悲歡離合中提煉出了形象各異的女性形象,真實地再現了處在歷史夾縫中的女性生存現狀:有的人完全被吞沒,有的人在艱難地掙扎著,而有的人綻放出了絢爛的生命之花。通過對不同女性命運的展現,石評梅表達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女性的批判、對男權社會中處于“失語”狀態的女性的同情以及新時代獨立女性的贊揚,為女性的解放事業樹立了一面鮮艷的旗幟。
①喬以鋼、林丹婭:《女性文學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頁。
② 廬隱:《廬隱散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頁。
③劉思謙:《娜拉言說——中國現代女作家心路紀程》,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頁。
④ 〔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陶鐵柱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頁。
⑤⑥⑦⑧ 石評梅:《石評梅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版,第505頁,第187頁,第441頁,第5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