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龍琪 [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 050000]
鄉土文學是通過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魯迅是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傳統的開創者,他最早創作鄉土小說,為后來的鄉土作家建立了規范。當代作家莫言指出:“我們是魯迅的直系傳人。”并在創作中自覺師法魯迅。同時,莫言還提出“沿著魯迅所開辟的道路再往前走一點”,在繼承的同時不斷追求創新。他的新作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也體現出對魯迅鄉土文學傳統的傳承與創新。本文將以人物形象的塑造為切入點,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前人對于莫言對魯迅鄉土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但由于一些原因,目前學界對該問題的討論尚未充分展開。從人物形象著眼、系統論述《晚熟的人》中的篇目對魯迅的繼承與發展的文獻較少,在探討其他問題時對該問題順便提及、一筆帶過者居多。我們還可以看到,由于《晚熟的人》中各個篇目發表時間不同,人們對曾在其他報刊發表過的篇目探討較多,但對未曾發表過的新篇目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空白。本文將對已有的零星討論進行補充和系統梳理,并在豐富前人論述的同時進行深入挖掘,力圖有所創新。
莫言從七八歲時就開始閱讀魯迅的作品,其后來的文學創作也深受魯迅的影響。莫言的創作中體現了對魯迅文學傳統的繼承,不僅是學界公認的結論,還得到了莫言本人的確認。莫言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自述自己對魯迅的敬仰之情以及魯迅對自己創作的啟發,并自稱“魯迅的直系傳人”??梢哉f,莫言的創作是對魯迅文脈的自覺接續。莫言作為“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的締造者,其對魯迅文學傳統的繼承多體現于鄉土文學傳統的方面。在莫言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中,依然可以看出他對魯迅開創的鄉土文學傳統的致敬和堅守。
按照人們通常的理解,弱者往往是善良的、無辜的,而魯迅與莫言筆下的弱者形象則更為復雜,他們對弱者心理的把握也更加到位,弱者身上被忽視的惡的一面被展現了出來。對弱者之惡的深刻揭示,是莫言對魯迅的一大重要繼承。對于人性的揭示和批判,“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是貫穿魯迅文學作品始終的命題。在魯迅的人性批判中,看客和弱者是兩類重要的形象類型?!扒诱邞嵟?,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筆下的弱者,往往是既被損害又損害別人,既可憐又可恨。阿Q 作為一個連姓趙的權利都沒有的名副其實的弱者,卻對比自己更弱勢的尼姑施以言語和肢體上的欺侮;《祝?!分械牧鴭?,與祥林嫂一樣都是社會底層的婦女,卻不僅沒有對祥林嫂的絲毫同情,反而充當封建禮教的維護者,以自己的恐嚇間接導致了祥林嫂的毀滅。在這些弱者的身上,體現出了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心與慨嘆。
《晚熟的人》也塑造了眾多的弱者形象?!抖肥俊分械奈涔?,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兇殘的弱者”,堪稱“當代阿Q”。從身份上看,他和阿Q 一樣,都處于社會最底層,是被損害和被壓迫的對象。他出身卑賤,身體單薄,打架也打不過別人。由于反抗濫用權力的村支書,受盡了陷害和折磨。武功與阿Q 更深層次的相似性在于,他們把別人施加給自己的損害轉而施加給了更弱和更無辜的人。逼走鄰居、下毒、裝鬼、放火……受到武功報復的人并非都得罪過武功,“你對著他打個噴嚏,可能就把他得罪了”??梢?,武功的心理已經由于仇恨和屈辱而扭曲變態。類似的形象還有《地主的眼神》中的孫敬賢以及《等待摩西》中的柳彼得。孫敬賢雖為地主,卻是一個被欺壓的弱者。被劃為地主后,孫敬賢參加勞動改造,無端被打。由于“我”的作文,他天天挨批斗,差點把命搭上。施加在他身上的懲罰顯然是不合理的,但拋開地主身份,他的確也不是一個好人。他不僅裝病逃避勞動,而且把兒子兒媳攆出家門,還讓兒媳把奶水擠給他喝。孫敬賢這樣的弱者,讓人既同情又痛恨。柳彼得作為基督教徒,曾經受到了批斗,連他的孫子柳衛東也對他拳腳相向,可見他是一個受害者。但是,他也絕非善類。柳衛東扇他耳光的時候,他咬斷了柳衛東的一根手指。面對柳衛東出走后孫媳婦一家的不幸遭遇,他視而不見。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沒有表現出一個基督徒應有的博愛和寬容。莫言通過弱者形象的塑造,在對弱者艱苦的生存處境給予同情的同時,還揭示了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展現出了對復雜人性的深刻剖析和人性中惡的因素的揭露和鞭撻。
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弱者之外,看客是魯迅人性批判的另一重要對象?!胺彩怯奕醯膰?,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魯迅自小說創作伊始,就一直在關注看客這類人??纯偷穆槟九c殘忍在其作品中有充分體現。《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里,聚集了一眾看客,境遇悲慘的孔乙己只不過是他們可有可無的笑料和談資;《藥》中的夏瑜為了民眾而犧牲,卻引來一群看客的圍觀,他的鮮血還被用來做人血饅頭。類似的還有《阿Q 正傳》,阿Q 臨刑前游街示眾,看客們將阿Q 的受刑當作一場表演,看了表演還仍覺不過癮?!蹲8!分邢榱稚┑牟恍也贿^是別人用來咀嚼賞鑒的消遣,消遣的快感消失之后,祥林嫂的遭遇就成為渣滓,只值得煩厭和唾棄。魯迅小說反復描寫的看客形象,實際上是全民族的“演戲”與“看戲”。這是一種可怕的消解力量,底層人民的切身痛苦,革命先驅的流血犧牲,都在圍觀中化作一笑。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也書寫了當代的看客群像。《等待摩西》一文中,馬秀美的三個哥哥將柳衛東毒打了一頓,村里有很多人圍著看熱鬧,甚至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可見,這些人也是一群無聊的看客?!短煜绿健分校削M咬住小奧的手指不松口,引來了一群圍觀村民,拿著手機拍攝。他們這樣做不過是為了發朋友圈,并沒有幾個人在意小奧的痛苦。而《斗士》中,莫言不僅塑造了一群看客,甚至把“我”自己也寫成了看客的一員。武功與王魁在打麥場打架時,很多人都跑著去那里看熱鬧。“我”是個愛看熱鬧的孩子,也飛奔過去觀看。可以看出,武功和王魁的打斗顯然成為人們無聊生活的一劑興奮劑。上述文章中的看客毫無同情心,湊熱鬧的時候紛紛爭著擠在最前面,卻幾乎沒有人對被看者伸出援手。他們漠視他人的痛苦,甚至將別人的痛苦當作調劑自己乏味生活的笑料。通過了解這些看客的行徑,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梁啟超為何會發出“天下最可厭可憎可鄙之人,莫過于旁觀者”的感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看客形象的塑造在《晚熟的人》中并不是重點,更多是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主人公形象的陪襯。但在這些少量的內容中,我們仍可以看到莫言對人性中冷漠的看客心理的批判,這是對一百多年前魯迅塑造的看客形象的接續。看客群像的當代繼承反映出看客并非舊社會特有的產物。只要麻木冷酷、幸災樂禍的人性存在,看客這一群體就不會消失。
上文提到的對于看客與弱者的批判,更多指向他人,具體來說指向廣大的人民群眾,但魯迅和莫言的創作中更可貴的是將批判鋒芒指向自己。在對“我”的審視和反省中,莫言的《晚熟的人》表現出了對魯迅創作的繼承。小說中的“我”雖然不等同于作者本人,但與作者本人有極大的相似性。魯迅知識分子還鄉題材小說中的“我”,常常是一名先覺者和啟蒙者,試圖通過啟蒙喚醒人民群眾,卻總是深感啟蒙的無力,這與魯迅本人的身份和精神境遇十分相近。在《故鄉》中,“我”雖然移情于閏土等底層群眾,卻無力采取行動,改變現狀?!拔摇备械阶约核^的希望和閏土對偶像的崇拜沒有什么兩樣,“我們”的希望都是難以實現的。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五四一代啟蒙者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的無力感和虛無感。在《祝福》中,當祥林嫂問“我”人死后有沒有靈魂時,“我”感到不安,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最后只好用“說不清”來搪塞??梢?,“我”所代表的知識分子,是無力承擔啟迪和解放民眾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的。“我”的尷尬和無奈、軟弱和逃避顯示出了知識分子啟蒙光環的消失,也體現出了魯迅對自己一直秉持的啟蒙主義主張的懷疑和反思?!拔业拇_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苯柚鷮Α拔摇钡木窭Ь车恼嬲\袒露,魯迅表現出了偉大的自我解剖精神。
莫言在《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一文中說過:“只揭示別人心中的惡,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惡,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在《晚熟的人》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莫言對“自我”內心的直面和自省。小說中的“我”也叫莫言,是一個功成名就的歸來者。小說中的“莫言”不是完美之人,他身上存有農民固有的精神弊病以及更普遍意義上的人性惡的因子。上文提及了《斗士》中的“我”,喜歡看熱鬧,是看客群體的一分子。在《左鐮》中,由于害怕父親的打罵,“我”和哥哥把欺負喜子的過失推卸給了田奎,導致田奎被父親砍去了右手。許多年過去了,我還是對此事懷有深深的內疚感和負罪感?!兜刂鞯难凵瘛芬晃闹校拔摇睂懗鲎魑?,并沒有什么復雜的動機,只是受了特殊年代頻繁的階級斗爭思想的影響,在無意間參與了歷史的暴力,導致“我”幼小心靈的扭曲。莫言在對“我”毫不掩飾的拷問中,充分踐行了“把自己當罪人寫”的創作原則。
無論是魯迅的啟蒙的無力感,還是莫言的人性之惡,無論是“解剖我自己”還是“把自己當罪人寫”,都蘊含著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在對自己的無情揭露中展現了知識分子的良心。莫言的新作接續了魯迅的自省精神,是對魯迅創作的遙遙呼應。
總而言之,在《晚熟的人》中的弱者、看客等鄉土人物的塑造中,以及對自我的審視和反思中,魯迅一貫的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得到了繼承和發揚,魯迅式的強烈批判精神和自我批判精神也在其中得到延續?!锻硎斓娜恕房梢哉f是“直系傳人”莫言對魯迅寶貴的精神資源當代傳承的最新成果。
作為一個富有開拓意識的作家,莫言是不會滿足于對傳統的一味因襲的。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聲稱要“沿著魯迅所開辟的道路再往前走一點”。他在繼承魯迅開創的鄉土文學傳統的同時,又對這一傳統進行了創新性發展。
莫言是農民的兒子,11 歲失學參加勞動,直到21 歲才離開農村去參軍。莫言與農民同呼吸,共命運,有著血濃于水的密切關系。作為農民的一員,莫言提出了“作為老百姓寫作”的創作方針。雖然莫言的作品中有魯迅式的對人性的犀利批判,表現出一定的精英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但他的作品中更多地展現出了介于啟蒙立場和民間立場的“中間性”,這種“中間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上文提到,莫言的創作中體現了魯迅的知識分子啟蒙立場和人性批判精神。然而,盡管魯迅與莫言都致力于揭露和批判鄉土社會中農民群眾的精神弊病,但他們的批判也顯示出不同。他們的批判,是針對不同社會背景下不同精神弊端的批判。魯迅筆下的故鄉是腐朽落后、衰頹停滯的。無論外面的世界怎樣變化,故鄉仍是一切照舊。盡管外面的政治、經濟變革有時會給鄉土社會帶來些許影響,但封建思想觀念是不可撼動的。在魯迅作品中的某些人物身上,表現了封建舊道德舊思想的頑固性和滯后性。“瘋子”要吹熄長明燈,卻遭到全村人的反對,只因這盞燈是梁武帝親手點起來的。在這里,長明燈顯然是腐朽的封建傳統思想的象征,但人們并不以它為腐朽,反而把它看作神圣和永恒的東西,將其奉為圭臬。魯迅在反映人們的抱殘守缺、因循守舊的同時,還寫出了他們對于新事物驚人的無知?!讹L波》里的趙七爺,是“三十里方圓以內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學問家”,但他認為張勛手里拿的是“丈八長矛”;《祝?!防锏聂斔睦蠣敶罅R的“新黨”,竟然是很多年前的維新派康有為等人;《離婚》中最有威望的七大人,還認為無論在上海、北京還是外洋,公婆趕走兒媳都是合情合理的。魯迅曾經用“現在的屠殺者”評價這些封建道德的衛道者:“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現代人,吸著現在的空氣,卻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語言,侮蔑盡現在,這都是‘現在的屠殺者’”。
而《晚熟的人》中的故鄉不是停滯不前的歷史客體,而是日新月異的、沸騰著的歷史主體。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發展變革從未停歇。《晚熟的人》中的農民,不像魯迅小說中的農民那樣保守僵化,他們隨著時代發展轉換自己的身份,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與時俱進。但是盡管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拜金逐利、虛偽欺詐等人性弊病也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滋生?!锻硎斓娜恕分芯徒衣读艘幌盗械纳鐣y象,塑造了一批在時代大潮中興風作浪的人:蔣二借莫言獲獎的機會成立了高密東北鄉地龍文化公司,通過利用各種政策漏洞大發其財;同樣作為鄉村企業家的袁武開辦養豬場,排放污水,污染環境,還為了牟利用藥物把豬催熟;無德無才的金希普利用人們對文學的推崇和對詩人的尊重,以文學為幌子信口開河、招搖撞騙,弄得很多人信以為真,還騙走了寧賽葉的兩萬塊錢;覃桂英則將“階級斗爭”的思想沿用到了新時代,在互聯網上充當公知,發動水軍,操縱輿論。莫言把人物放在新的時代特征中去寫,寫出社會大變革中變質的人性和膨脹的欲望,使得《晚熟的人》的人物塑造更具有當代性。
莫言在堅守魯迅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立足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刻畫了當代農民身上道德敗壞、欲望泛濫等性格中的陰暗面,體現了當代性與批判性的結合,是對魯迅人性批判的進一步拓展。
前文花了大量筆墨論述了莫言在啟蒙立場和批判性方面對魯迅的繼承和創新,但莫言的創作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啟蒙立場,還有民間立場。民間立場的參與使得《晚熟的人》的敘述中更多帶有對人物的切身理解和由衷贊美。在人物面對自我和現實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方面,魯迅筆下的勞動群眾多缺乏個性自覺和反抗精神,而《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卻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和鮮明的自我意識?!鞍洳恍遥洳粻帯背1挥脕砀爬斞笇Σ挥X悟的勞苦群眾的態度。魯迅在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表示深切同情的同時,更痛心于他們面對壓迫不去反抗的麻木。而他們之所以缺乏沖破封建藩籬的斗爭精神,是因為缺乏明確的自我意識和個性自覺。寡居和失子之痛本可以使單四嫂子從切身的痛苦中覺醒,認識到寡婦改嫁的正當性,但她仍盲目地受封建道德觀念支配,堅持在寡居中煎熬度日;同樣作為寡婦的祥林嫂不選擇改嫁以反抗被出賣的命運,而是以出逃的方式來逃避再嫁。她被迫再嫁,受人冷眼,但她不去質疑和反抗他人對自己的歧視,而試圖通過捐門檻贖清自己的罪孽;面對“多子、饑荒、苛政、兵、匪、官、紳”,閏土沒有選擇抗爭,而是寄希望于“偶像”,試圖從宗教迷信中得到解脫。將封建觀念作為自己的觀念,漠視自己內心的聲音,面對壓迫和蹂躪選擇被動忍耐和消極適應,而不是對造成痛苦的原因進行反抗,是這些勞苦群眾缺乏自我意識和個性自覺的共同特征。沒有自我意識和個性自覺,廣大勞苦群眾就不能從封建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就不會為了自己的切身幸福而抗爭,只會永遠沉淪于暗無天日的社會人生中耗竭自己的生命。因此,魯迅通過塑造這些不覺悟的勞動人民來突出個性自覺的必要性。
莫言筆下的人物不像魯迅塑造得那樣死氣沉沉、麻木不仁、等待啟蒙者解救,而是充滿了個性與生命強力?!痘鸢雅c口哨》中多才多藝、樂觀開朗的口哨天才三叔一掃前輩閏土的衰老、陰沉、麻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锻硎斓娜恕分羞€塑造了一些出彩的女性形象,她們不像祥林嫂、單四嫂子那樣麻木無助、缺乏反抗能力,她們是善良、信仰、智慧和勇氣的化身。《等待摩西》中的馬秀美,外柔內剛,信仰虔誠堅定,忍受著巨大的苦難,數十年如一日地等候丈夫歸來;《火把與口哨》中的三嬸,從來沒有被命運擊倒,為報殺子之仇,敢于與狼搏斗,是一個性情剛烈、英勇堅強的偉大女性。即使是書中的一些不是那么正面的人物,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鮮明的個性。他們不斷掙扎、不斷反抗,從不麻木度日,一刻也不肯消停。如上文提到的“斗士”武功,和別人“戰斗”了一輩子,他的做法歸根結底是一種謀求自尊和生存的變態方式。比起閏土等對生活的痛苦渾然不覺的前輩,表弟寧賽葉的痛感顯得過于敏銳。他“懷才不遇”,時時刻刻充滿“壯志難酬”的憤懣,沸騰著強烈的個性和極度的自尊自信,雖然實際上他的才能并不出眾,他的一些行為也難稱磊落。要么“英雄好漢”,要么“王八蛋”,高密東北鄉里的蕓蕓眾生永遠沸騰著生的渴望以及強烈乃至偏執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意識。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晚熟的人》中,無論是正面形象還是非正面形象,都極富自我意識和個性自覺,有的甚至自我和個性過分膨脹,寧肯張牙舞爪,也不畏畏縮縮,成為另一種極端。魯迅筆下愚昧麻木的勞苦群眾,在《晚熟的人》中已難見其蹤跡。這可以看作莫言對魯迅創作的一大突破。
莫言的民間立場還體現在對農民自覺求新的態度與行為的展現中。在展現農民身上的新質因素以及對農民未來發展的態度上,《晚熟的人》與魯迅的創作也有所不同。如上所述,魯迅筆下的不覺悟的勞苦群眾始終沒有擺脫封建思想觀念的束縛和禁錮,但他們的思想也并非沒有任何前進性的運動,但這種前進性的因素表現在個人身上,往往是微弱的、不自覺的。在這種微弱而不自覺的前進中,孕育著農村發展和農民覺醒的前兆。阿Q 渾渾噩噩地過了一輩子,但在臨刑前卻下意識地感覺到了看客的殘忍與自己處境的可怕;《離婚》中的愛姑,雖然用封建倫理道德為武器維護自己在封建婚姻關系中的合法地位,但她的觀念中已經隱約顯露出了為封建倫理道德所不容的異質因素;在《藥》的結尾,當華大媽看到夏瑜墳前的花環時,“覺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種不足和空虛”,當夏大媽注視烏鴉時,她也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種茫漠的期待。她的不安與期待表現了夏瑜之死給不覺悟群眾的心靈帶來的微弱影響。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對農民群眾的思想狀況和發展前途并非完全絕望,他描寫了農民群眾不自覺、下意識產生的、朦朧微弱的反封建思想因素,反映了農民群眾是有覺醒的可能性的,但他們的覺醒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魯迅對他們微弱但并非全無的覺醒表達了含蓄、審慎的期待。
相對于魯迅而言,《晚熟的人》中塑造了一些更“新”的農村新人,他們身上“新”的因素不是朦朧的、微弱的,他們自覺地擺脫前輩農民的精神影響,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斷開拓創新。他們不再執著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生活,淡化了階級斗爭的思想觀念,開始探索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新道路。莫言在他們身上寄托了對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更為熱烈的期待。老地主孫敬賢的孫子孫來雨作為新一代農場主,比他的祖輩父輩頭腦更加靈活,眼界更加開闊。在孫來雨身上已經沒有階級斗爭遺留的精神債務,當看到父親為老地主準備的耀武揚威的葬禮時,他認為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行為?!短煜绿健防锏膹埗ナ且粋€新式的鄉村管理者,他有正義感,也有手腕和魄力,為農民辦了不少實事。盡管他身上也滲透著地痞流氓的氣質,甚至有權錢交易的嫌疑,但從總體上看,張二昆還算是一個為人民謀福祉的富有實干精神的好官,未來的農村需要這樣的新型村官。上文提及的蔣二和袁武,是新一代農村企業家。雖然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時有違道德和法律,但他們敢于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可以看出,《晚熟的人》中的農民新人形象更多是復雜的,是善惡交織的,體現出了人性的深度,也體現出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的發展走向也必然是蘊含著種種矛盾沖突的??傮w上看,莫言將鄉村振興的使命寄托在新一代農民身上,對他們抱有熱切的希望。
上文提到,魯迅作品中的勞苦大眾面對自我和現實時是麻木的,這種對萬事萬物渾然不覺的麻木使得他們身上即使出現新的特質也必然是朦朧的、不自覺的;而《晚熟的人》中的底層農民是個性高揚、自我意識極強的,這決定了他們對于社會新潮的感知是敏銳的,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求新的意識是自覺的。在此基礎上,與魯迅相比,莫言對農村社會未來的態度更加樂觀,期待更加殷切。
通過分析《晚熟的人》對魯迅創作的創新,我們可以看出,在創作立場的中間性方面,無論是繼承魯迅的啟蒙立場塑造的人物,還是秉持與魯迅不同的民間性立場創造的人物,《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對魯迅創作傳統的突破是顯著的。二者人物形象特征的最根本差異,可以歸納為不同社會環境下新舊思想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即使人物身上擁有新質因素,這種因素的呈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綜上所述,魯迅開創的百年鄉土文學傳統對莫言的鄉土文學寫作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通過對《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形象與魯迅鄉土文學中的人物形象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莫言近期的創作仍堅持魯迅鄉土小說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表現為借助看客和弱者兩類人物形象對人性進行深入解剖。在批判他人的同時,還將批判矛頭無情地指向自己,在反思中展現出偉大的批判與自我批判精神。作為一個從不滿足于藝術常規,不斷進行藝術探索的作家,莫言在繼承魯迅鄉土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還有自己的獨特創造?!锻硎斓娜恕氛宫F了當代背景下的人性弊端,使批判更具當代性。同時,作品中還表現出更鮮明的“作為老百姓寫作”的民間立場,展現了農民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掙脫舊思想枷鎖的自覺意識,塑造出與魯迅筆下老一輩農民截然不同的新人物,同時在這些新人物身上寄予了新農村建設的厚望。探討《晚熟的人》在人物塑造上對魯迅鄉土文學傳統的繼承與新創,對我們研究莫言新作的創作風貌,把握魯迅開創的鄉土文學譜系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①張家瑜:《戴手串的莫言:“我們是魯迅的直系傳人”》,見https://www.sohu.com/a/124115992_119659。
② 木葉:《莫言:沿著魯迅的發明再往前走一點》,見http://bbs.tianya.cn/post-no16-236815-1.shtml。
③魯迅:《我怎樣作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頁。
④ 魯迅:《雜感》,《魯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頁。
⑤ 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39頁。
⑥ 梁啟超:《呵旁觀者文》,《梁啟超全集(第一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頁 。
⑦ 魯迅:《寫在〈墳〉后面》,《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頁。
⑧ 莫言:《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1期,第24—28頁。
⑨ 莫言:《莫言講演新篇》,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頁。
⑩ 莫言:《說吧·莫言(上卷)》,海天出版社 2007年版,第75頁。
? 張莉:《唯一一個報信人——論莫言書寫故鄉的方法》,《文學評論》2014年第2期,第75—83頁。
? 魯迅:《五十七·現在的屠殺者》,《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