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藝芳(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是低血壓的高發季,出現頭暈、無力等低血壓癥狀,切不可等閑視之。
接受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血壓過低或懷疑低血壓癥狀,應及時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視情況減少藥物種類或減小藥物劑量。已經患有冠心病者,更要注意低血壓的問題,因為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可能會減少心肌供血,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咨詢醫生。
體位低血壓在體位發生變化,如蹲起站立、長時間站立時由于頭部供血不足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的癥狀。此類型多見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數老年人會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身體血壓調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壓患者因服用降壓藥不當而造成的。患有直立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容易突然跌倒而骨折,甚至是意外死亡。嚴重的低血壓還能增加腦梗死和心肌缺血的風險。
體質虛弱致低血壓體質虛弱者、青少年、缺少運動者及女性發生低血壓的機會較多,有的人沒有任何癥狀,有的人可能出現頭暈、乏力、氣短、精神不振、易疲勞等癥狀。比如,有些女孩為了瘦身,過度節食或者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體內營養供應不足,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癥狀。
餐后低血壓有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常在飯后出現頭暈、乏力、發困、眼前發黑、心絞痛,甚至暈厥和跌倒等癥狀,遇到這種情況應警惕有無餐后低血壓。可在餐前、餐后半小時和一小時分別測量血壓。若餐后血壓明顯降低、收縮壓較餐前降低20毫米汞柱以上,則可診斷為餐后低血壓。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季節性低血壓此類情況在夏天較為常見,因出汗過多,血容量減少,加上血管擴張,就會出現血壓降低,患者可有暫時性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癥狀。

對于沒有心腦血管疾病者(特別是青少年),低血壓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重在預防。首先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每天堅持體育鍛煉是防治低血壓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以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血壓偏低的人要注意多飲水、補充血容量,適當多吃一些含鹽量高的食物,防止血壓過度下降。低血壓者應避免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中站立。
餐后低血壓者,可嘗試餐前適量飲水、餐時不要飲酒、餐后適當休息、少食多餐等措施。如果癥狀長期得不到緩解,就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患有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的患者,如果血壓過低,應該減少或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低血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