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致力于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只依靠教師在課前搜集資料,課中向學生進行單一的教學引導的模式。讓語文教學更加網絡化、信息化將成為新課程標準改革下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文接下來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和學生的全面提升助力。
【關鍵詞】語文學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53-02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Nanshahe Middle School, Beinanshahe Town, Tengzhou City,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CHEN Rongle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today, teache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which only relies on teachers to collect materials before class and conducts a single teaching guide to students during class. Making Chinese teaching more networked and informatized will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This article will then base on the status quo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ith a view to boost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Chi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具有懈怠心理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學習缺乏必要的動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仍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嚴厲監督。這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大都具有懈怠心理。學生在學校學習時,依靠教師的密切監督,可在放學回家后,家中舒適的條件以及缺乏他人監督的現狀會滋長學生懶于學習,安于享樂的情緒。此外,在課堂上,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實時監控,因此使部分學生產生自由散漫的學習態度,導致其語文學習效率不高,如何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懈怠心理也將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二)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缺乏興趣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有了自己的手機、電腦等,他們易于沉迷網絡上的娛樂游戲、綜藝視頻,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學生在頻繁使用電子設備后,極有可能由于過度沉迷而沾染網癮,進而逐漸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耐心。
學生一旦適應了網絡提供的碎片化閱讀方式,將難以再靜下心來,進行深入的閱讀分析,這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將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面對這一不良現象,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開導與交流,盡可能使其擺脫對于電子設備的依賴,投入語文閱讀中。同時也應與家長進行積極的交流,對學生電子設備的使用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學生能夠合理地使用網絡進行學習。
二、信息技術對初中學生進行綜合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教師通過監督的方式,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古典詩詞進行記憶,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督促學生學習,保證學生按時完成教學目標的作用,卻是以忽視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為代價的,導致學生只能依靠于教師獲取。因此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接觸到海量信息,促使學生認識到相應傳統知識的起源,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應用與發展產生清楚的認識,并能夠熟悉知識的細節,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應用信息技術助力初中語文發展的措施
(一)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語文課程資料
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語文課程資料,加深學生對課程的了解,突破有限、單一課程資料的限制。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為學生展示課程的多種形式、多個方面的相關材料。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資料內容,從而使語文課堂更加活躍。例如,在《社戲》這一課中,作者講述了童年回到家鄉與兒時的同伴一起去看社戲的故事、在前往途中所看到的景色,以及在臺下看到的各式各樣的戲劇表演,這都給當時的作者帶來了極大的內心震撼,使成年后的作者依舊對這段經歷有著難以忘懷的情感。為此,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民俗傳統,促使學生對傳統民俗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引導學生對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故鄉故情有更加深入的體會。
(二)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能夠開展更加具有趣味性、內容更加充實的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核舟記》這一課中,作者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古代手工技者的高超微雕技藝,在核桃殼上雕刻的一切事物都栩栩如生,連雕刻出游人的神情也都惟妙惟肖,在文中不僅體現出作者對于手工技者高超技藝的贊嘆之情,也體現出了作者的觀察能力。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篇文言文,可以通過在網上搜集有關核舟的圖片,向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展示這些圖片,讓他們認識到古代手工技者神乎其神的微雕技術。
(三)應用信息技術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傳統教學通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這就違背了新課標要求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更加緊密的互信關系,以及進行相互了解的教學要求。對此,教師應該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增強自身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這一課中,作者在文中寫到自己小時候與主人公阿長之間的有趣故事,并對阿長給自己講述《山海經》中稀奇古怪的故事有著深刻的記憶。因此,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增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相應的教育軟件,收集學生記敘的童年趣事,再通過匿名的方式向班級里的同學進行展示,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誰的童年趣事。通過這樣富有童趣的方式,將能夠更好地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友情,從而使教師變成學生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四、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語文綜合教學的反思環節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能力,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更要避免讓學生在學習中“放任自流”的局面。對此,教師應該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反思,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后將自己對本節課的困惑的疑難點上傳至教學平臺上,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獨立自主意識,讓學生從主觀上改變對于語文學習的態度,能夠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另一方面,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轉型,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
五、結語
將互聯網與初中語文課堂相結合,是對初中語文課堂改革的一次探索與嘗試。在保留傳統教學的優勢,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下,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將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供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內容與信息化提供的相關資料相結合,通過不斷探索,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白詩.新型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32).
[2]馬建平.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0).
作者簡介:陳榮磊(1977.08-),男,漢族,山東棗莊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