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社會工作,就是當志愿者嗎?
社會工作專業的英文名是“Social Work”,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立第一個社會工作專業以來,社會工作已經在全世界高校普遍設立。社會工作這個專業已經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在我國香港及內地的部分發達城市,如廣州、上海、深圳等地,社會工作在近十幾年里發展迅速,不僅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們更是漸漸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
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比較陌生:社會工作?具體是指什么工作呢?有的同學可能會聯想到志愿者或義工,并把社會工作者與其畫等號。雖然都是以助人為核心,但相較志愿者或義工,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性更強。社會工作秉承“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幫助處于困境中的人們脫離困境,恢復社會功能,實現人生發展,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在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習中,還融合了社會學、心理學、社會保障等學科課程。可以說,社會工作專業所涉獵的學科范圍還是比較廣的,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不斷的社會實踐,能將你打造成一個上有理論功底,下能獨立實操的專業社會工作者。
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對象有哪些?
可能有些同學還不太清楚社會工作者到底要服務誰,為誰工作。在講服務對象之前,有必要先提一下社會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定位,能更方便大家的理解。
就我八年(本科四年+專業碩士兩年+工作兩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經驗來說,我覺得社會工作就像是社會的“補丁”,就像是做衣服得先有一個大框架,然后我們再對細節處進行密集的織補。在國家社會福利體系和社會整體架構相對成型的當下,社會工作者就這樣應運而生,為在社會體系的發展中可能會被忽略或者邊緣化的人群提供服務,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另一方面也在維護社會穩定。因此,我們既是為政府工作,更是為人民、為社會工作。
通俗地講,社會工作者的服務范圍一般有四大類。
第一類:關照社會福利無法覆蓋到或者被忽略的人群。比如,因為種種原因未申領到低保的困難家庭,社會工作者可以為其提供幫助,為他們解讀低保申領政策,幫助其整理申請材料完成申請;若他們不符合申領條件,也可以助其尋求其他的社會救助,比如慈善基金會等。
第二類:對在社會發展中出現行為偏差或者說曾出現過越軌行為(社會學術語)的人群進行矯正和規范,專業名詞叫社會矯正。比如,吸毒的青少年需要接受教育和戒毒,刑滿釋放的人需要盡快回歸社會,等等,這些都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
第三類:關照弱勢群體。弱勢群體是大家所熟知的社會工作服務對象,如老年人、殘障人士、精障人士、病患,以及需要幫助的大學生、青少年(常指小學到高中階段)、婦女等。對這類群體的服務,更能凸顯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因為我們需要因人群特性而制定有特色、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比如服務老年人,常設計的活動主題有健康養生大講堂、回憶光榮歲月等;服務大學生,常設計的活動主題有時間管理、人際交往等;服務病患,常設計的活動主題有康復系列講座、心理健康疏導等。
第四類:開展社區工作和參與社會治理,輻射的被服務人群范圍更廣,相對前三類需要更高的專業水平。舉例來說,你作為某機構的一名社會工作者,在某社區開展一次主題為“擦亮雙眼,謹防網絡詐騙”的宣傳活動,你需要思考該如何策劃活動,如何協調資源,如何調動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越是上升到社會治理層面,社會工作者和事業單位、政府的工作人員的職責越有相近相通之處,這也是很多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畢業后考公務員的原因。
如果說前三類是具有社會工作屬性的服務,是社會工作者具體實操、服務基層的工作,那么,第四類就是上升到更高的框架性和政策性層面的工作,需要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更專業的綜合能力,才能多角度、高層面地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也就是說,你可能不再是一個專注打補丁的人,而是參與制定總框架的人了。
什么樣的人適合學社會工作專業?
我當初選擇社會工作專業,很大程度上是覺得自己性格使然。我是外向型的人,平常就很喜歡和各種類型的人打交道,尤其是小孩子或者老年人,家里的親戚都很喜歡我。而社會工作者恰恰就需要這種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親和力,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很快地與服務對象共情,讓他們覺得被尊重,很愿意和你敞開心扉,深入溝通。我們老師說,挑選社會工作碩士,面相和親和力很重要。哈哈,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不過不可否認,在工作中很親和的同學,易于受到服務對象的青睞,活動開展也會很順利。
社會工作專業主要上什么課?
社會工作專業的課堂是非常有趣的,形式也比較多元化。除了幾門純理論課程,如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學概論等,其他的如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都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先花上兩節課的時間講理論,后面兩節課就是實踐環節。比如個案工作,老師會給出一個案例讓大家情景模擬,有時候是“如何幫助大一新生克服剛入校的種種不適應”,又或者是“一位母親向你咨詢如何與自己的兒子進行有效溝通”等。除了生動有趣的情景模擬,我們還會組織觀看各類影片。在小組和社區工作時,老師還會設定主題,在大學里開展相關類型的活動,比如組織一次義賣、開展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等。
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有什么特點?
我們這個專業與社會學專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培養計劃上設置了大量的實習時間,本科和研究生累計要完成幾百小時的專業實習。因此,我們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常常自嘲說我們不是在實習,就是在去實習的路上。所以說,社會工作是一個實踐型的專業,學完理論基礎后就要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礪自己。
在我的過往專業實習中,曾去過醫院、學校、社會組織。社會組織中包括陽光心園(精障人士)、陽光之家(智障人士)及其他非營利組織如社會工作者協會、公益促進會等。實習內容多集中在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比如在大學中針對大一新生開展以時間管理為主題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能加強自我約束、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在醫院中針對乳腺癌患者開展康復類小組活動;在公益促進會中主要承接來自政府的大型公益項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組織的很多項目來自政府采購,也就是政府出資,由機構完成項目。當然近些年政府也在鼓勵機構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即自主開發社會資源,承接社會上的公益項目,避免過度依賴政府資金。
社會工作的就業前景如何?
社會工作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光明的。從社會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們國家的福利體系也日趨完備,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對社會工作者的需求度和依賴程度只會越來越高。社會越是發展,就越是需要我們。社會工作者的就業領域廣泛,有醫院、社區、學校、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當然,如果你不滿足于本科學歷,也可以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目前內地已有多所高校開設社會工作碩士點,如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也可以選擇去香港或國外深造。
不過,也正是由于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強、就業對口度高,因此畢業生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優勢。而且目前該專業在我國仍處于發展階段,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這個專業的存在,找工作時也許還要向面試官稍加解釋。
社會工作專業有苦有累,有酸有甜,和其他專業一樣,只有你真心熱愛,愿意從事,方能長久。歡迎同學們深入了解社會工作專業,成為一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