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關鍵詞:紅色資源;革命精神;傳承;發展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革命戰爭年代的洗禮、和平建設時期的陶冶、改革發展時期的考驗”,是黨在長期的奮斗過程中不斷進行文化創造的成果,應大力保護、弘揚和繼承。然而,作為省會城市的太原,有著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的光榮稱號,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厚重的雙擁基礎,對于紅色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革命精神的提煉和挖掘,卻比較欠缺和單薄,尤其研究、開發、利用等相互割裂,自成一體,沒有一個系統的工作體系。因此,對于太原市而言,積極推進紅色資源的優化整合,深入研究凝練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提高太原市紅色文化整體影響力的必然途徑。
根據太原市黨史部門開展的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情況,全市普查登記的紅色遺址共有172處,基本涵蓋了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具有科研、歷史、文化、旅游等重大價值。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不僅影響力強(全國重點保護單位3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處),而且涵蓋面廣,地域上覆蓋了全市10個縣、區(其中小店區遺址7個、迎澤區遺址14個、杏花嶺區遺址13個,尖草坪區遺址4個,萬柏林區遺址2個,晉源區遺址3個,古交市遺址12個,清徐縣遺址9個,陽曲縣遺址22個,婁煩縣遺址86個),內容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形成于共產黨創立和大革命時期的遺址8個,形成于土地革命時期的遺址11個,形成于全國抗日戰爭時期的遺址94個,形成于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遺址31個,新中國成立后修繕、新建的遺址28個),真實記錄了黨的奮斗歷程和光輝業績。
盡管有著如此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由于各遺址間相對孤立,沒有利用遺址間的區位優勢、歷史背景線索等將之串成線、形成圈、連成片,因此難以發揮其聚合效應,同時各紀念館存在展示形式單一、陳列內容重復、表現手法特色不鮮明等問題,這種分割、零散、簡單的開發利用模式,導致太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知名度在全國還不高。因此,要實行全域太原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程,優化整合現有紅色文化資源,繼續深挖潛在紅色文化資源,創新轉化方式與展示形式,形成區域性整體規模效應,塑造太原紅色文化盛地的知名度,為提升太原紅色文化旅游品牌奠定基礎。
太原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各個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太原最早點燃了三晉革命的星星之火,這里是五四運動響應地、山西黨團策源地;抗日戰爭時期,太原是紅軍東征路經地、抗戰文化傳播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踐地,曾被毛澤東稱為“我們黨統一戰線的一個成功的例證”。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華北解放攻堅地、民主建政典范地。在這段歷程中,不僅留下了大量紅色文化遺址,還有革命先輩們偉大光輝的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是對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紅色文化的魂。比如,在山西就有孕育于革命戰爭年代的呂梁精神,其“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精神內涵不僅是對革命老區呂梁人民精神面貌的總結,更成為當今推動呂梁改革和建設的強大動力,具有鮮明的進步性和時代性。
要把太原紅色文化資源叫得響、發揚好,就要深入研究太原及太原人民在中共黨史、抗戰史乃至整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整合高校、社科院、黨史辦、黨校以及民間紅色文化研究者的力量,加強對本市紅色文化資源的摸底普查和挖掘研究工作,通過深入研究,凝練太原市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紅色精神內涵,提出既能反應太原市革命文化傳統特點又具有鮮明時代性的紅色精神口號。此外,還要運用不同手段加大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度,比如文藝創作、新媒體平臺、紅色旅游文化活動等,進一步提高太原市紅色文化的傳播度,擴大具有太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紅色文化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其教育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就要從其“黨性教育”功能、“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三方面展開。
1.加強大教學單元設計,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黨性教育”功能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各級黨校要把黨性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目前太原市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已開發出多個立足本地區現有紅色資源進行黨性教育的課程和教育基地,如陽曲縣店子底村弘揚支前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牛駝寨革命烈士陵園的革命傳統教育、清太徐抗日區政府舊址紅色教育基地等,這些紅色教育基地開發的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同時都存在著相互獨立的問題,不能較好地與山西黨史、太原黨史等理論課結合進行串聯授課,因此要設計大教學單元,推動擁有紅色資源的縣區聯合辦學、互動辦學,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共興,將散落的紅色文化串聯起來,形成太原地區一個完整的紅色教育文化圈。
2.多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資源尤其是各類遺址、故居、紀念館等,對于廣大青少年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太原市在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比如每年清明時節在牛駝寨革命烈士陵園,進行緬懷先烈的清明祭英烈活動,通過“不忘英烈初心,傳承紅色基因”、“文化根脈紅色傳承”等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尊重歷史、傳承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懷。還有組織學生參觀各類紀念館了解革命歷史等活動。應在原有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活動范圍、創新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歷史、正視歷史,從小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
3.講好紅色故事,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功能
一個傳播度高、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是一個地方歷史與文化的一面窗口,比如文水縣的劉胡蘭、焦裕祿精神等,已經成為這些地方的大眾認識標識。紅色文化的傳播只靠靜態的紀念館還不夠鮮活,要想讓沉睡的紅色記憶喚醒,讓紅色精神傳揚到每家每戶,還需要講好紅色故事,太原革命史中有很多感人的革命先烈的故事,山西黨史第一人高君宇、解放太原司令徐向前等,讓這些革命先烈以及他們的故事從紀念館、史書中走出來,變成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就是利用紅色文化凝聚起了一種向心力,在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揮引領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太原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