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2021十大“最美擁軍人物”發布。
涂伯毅、張興會、賀曉英……近日,十大“最美擁軍人物”發布。盡管身處各地,他們卻懷有相同的擁軍情。
一枝一葉總關情。和平年代,愛國擁軍未必轟轟烈烈——也許是針腳細密的一雙鞋墊,也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真情陪伴,也許是雪中送炭的一個崗位……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70年前,從朝鮮戰場歸來的魏巍在報告文學中寫道。
時代變遷,直至今日,軍人依舊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9月2日,共和國以最高禮遇迎接第八批志愿軍烈士回家。
從2014年起,8年時間,共有825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陸續歸國,并落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曾飽含深情地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7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力量對比極為懸殊,可為了身后的4億多同胞,幾十萬中華兒女毅然奔赴戰場。殘酷的硝煙中,19.7萬多名英雄獻出寶貴生命。
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他們甘于奉獻、敢于犧牲,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澆鑄而成的。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英勇犧牲。
硝煙散去,在今天,星夜馳援的抗疫“鋼鐵戰士”、抗洪一線的人民子弟兵、保家衛國的戍邊軍人……他們,同樣是最可愛的人。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并非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的背后,是強大的國防力量,是可愛的中國軍人。
正如魏巍所言,“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正是千千萬萬“最可愛的人”甘于奉獻、敢于犧牲,面對困難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才有了我們此刻的祥和安寧。
“最后的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那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從戰爭年代傳唱至今,《西柏坡擁軍小唱》歌詞里唱的正是老百姓擁軍的真實寫照。
軍民團結一家親,試看天下誰能敵?深厚的軍民情,支撐人民軍隊從初創走向成熟。
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深情寫下《軍民情·七律》。“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年逾九旬的一級傷殘軍人涂伯毅今年當選十大“最美擁軍人物”。抗美援朝負傷康復后,他主動擔任愛國擁軍義務宣講員。幾十年來,他做過的宣講不計其數,每一次都激情滿懷。
“雖然我殘疾了,但身殘志堅啊!還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像我現在做的宣傳,激勵下一代年輕人,也是為了使我們抱得更緊,團結得更緊。那樣力量就強大了!”90多歲的涂伯毅耳聰目明,做俯臥撐很多年輕人都趕不上。他一直以戰士自居,“現在年紀大了,但保衛祖國要有強健的身體”。
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兒子相繼參軍,進入空軍和海軍部隊服役。
67歲的張興會視力大不如前,但仍然堅持每天繡鞋墊。
16年前,她年僅19歲的兒子古怒為營救戰友,犧牲在雪域高原。從此,她多了很多“兵兒子”。
她將濃濃的思念化作一針一線,縫進鞋墊里。16年6次進藏,她將上千雙鞋墊送到雪域邊關,溫暖了更多的“兵兒子”。
“盡了忠就盡不了孝。我失去了一個兒子,我得到了更多的兒子。”張興會說。
賀曉英是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光榮院院長,60歲的她已經在這里工作35年。這些年,她先后陪伴了125位革命老人。
今年6月8日,一位她照顧了30年的老人離世。“我感覺就像我的母親不在了一樣。”賀曉英很悲傷。
在她的細心陪伴下,95位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時光。其中,94位都活到80歲以上。
以真心換真心,老人們把她當家人一樣。“你啥時候干不動了,也要陪我們一起,在院里玩兒、聊天。”
……
“戰爭年代,安次軍民攜手并肩浴血奮戰,結下牢不可破的魚水深情;和平時期,賡續紅色血脈,在這片熱土上繼續書寫軍愛民、民擁軍的動人故事……”在新落成的雙擁公園,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科負責人樊秀坤熱情洋溢地向參觀者介紹。
創新雙擁工作模式,今年廊坊在市區繁華地帶打造瑞豐智慧雙擁公園和“擁軍一條街”,營造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2018年12月28日,廊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掛牌成立。沒有辦公地點、沒有經費保障、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首任局長許秀芬走馬上任。從零開始,她帶領事務局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將工作做實做細。
從0到3653,僅用一年時間,市、縣、鄉、村“兩站兩中心”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從0到150000,兩年多里,累計為全市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150000人采集信息,工作進度全省排名第一。
截至2021年8月,廊坊市124家縣鄉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部通過部、省示范型創建驗收,3家服務中心(站)榮獲全國標桿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稱號。
許秀芬上任前,廊坊涉軍信訪量居高不下。身為局長,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24小時開門接訪,吃住都在臨時辦公場所。以“釘釘子”精神,她帶領工作人員一件件梳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兩年多來,為7831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接續了社會保險。
廊坊創新思路,幫助退役軍人就業。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和“直播帶崗”,開啟“線上+線下”招聘模式,提供招聘崗位5000余個。
在許秀芬的領導下,廊坊先后組織成立“關愛退役軍人基金會”“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促進會”“愛國擁軍聯合會”,全市1000余家愛心企業參與其中,為有困難的退役軍人提供幫助。
在新一屆國家雙擁模范城考評工作中,廊坊再次脫穎而出,連續第七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
廊坊的擁軍工作只是一個縮影。為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自2018年4月起,全國各地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相繼成立,“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正在成為現實。